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如何教学文言文,这是摆在很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面前的难题。怕学生听不明白,于是老师一字一句地讲,一句一句地翻译,面面俱到。学生怕听不懂,于是一字一词跟着老师的讲解抄翻译,生怕漏掉一个字。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支离破碎,学生学得辛苦乏味,得不偿失。在“言意统一”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文言文教学的探索,很有收获。  相似文献   

2.
朱晓波 《考试周刊》2013,(71):34-34
文言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起着传承文明的作用。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走进课堂你会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抵触情绪很强。很多教师反映文言文难教,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却费力不讨好。为应付考试,文言文课便成了字、词、句的翻译课。教师独霸课堂.忙于讲解、板书,学生则忙于抄抄写写、背诵,教学过程机械、  相似文献   

3.
阿狗来信     
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较大的是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教学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讲。同时每位学生手中都有一部文言文白话翻译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4.
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起着传承文明的作用,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走进课堂你会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抵触情绪很大。很多教师也反映文言文难教,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躁却是费力不讨好。为应付考试,文言课便成了字、词、句的翻译课。教师独霸课堂,忙于讲解、板书,学生则忙于抄抄写写、背诵,教学过程机械、死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仅有的一点兴趣消失殆尽,文言课逐渐沦为语文教学中的“鸡肋”。  相似文献   

5.
余想光 《广西教育》2009,(29):39-39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由于文言文与我们的现代生活相去甚远,其中许多字、词、句和语法与现代汉语的习惯有所区别。古代的一些文化典故、风俗礼仪,我们现代人很难理解,这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导致很多学生厌学,甚至怕学,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那么,如何解决好这个难点和症结,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文言文。  相似文献   

6.
余想光 《广西教育》2009,(28):39-39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由于文言文与我们的现代生活相去甚远,其中许多字、词、句和语法与现代汉语的习惯有所区别。古代的一些文化典故、风俗礼仪,我们现代人很难理解,这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导致很多学生厌学,甚至怕学,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那么,如何解决好这个难点和症结,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文言文。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较大的是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教学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讲。同时每位学生手中都有一部文言文白话翻译的参考书,这给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也带来了尴尬,学生看起来都懂,教师没什么东西好讲。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呢?一、巧导入,激发兴趣。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认为“文言文深不可测,枯…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教学当前流行的教法是理性分解法:导人——文学常识——教师范读和学生朗读——翻译——分析——总结等。而翻译则用“串讲法”,一句话从第一个字解释到最后一个字,然后串起来解释整句的意思,再一句一句地串下去.中间穿插讲解繁博的文言语法。我记得,著名作家吴伯箫先生曾针对这种文言文教学方法提出过言之灼灼的忠告:现在的古文教学把课文都讲“肿”了。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改革十几年来,文言文教学仍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着,这样教学质量总也上不去。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正在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不知道上了多少文言文课,也不知道听了多少文言文课。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日益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下,我们的文言文课堂多是"死水一潭"。只有老师的讲,而无学生的活动——最多让学生解释几个字词抑或翻译几个句子,泛起了几点涟漪,又复归于平静。如此,何来的高效课堂?何谈课堂质量?为什么学生"一怕作文,二怕文言文"?我想多数原因  相似文献   

11.
孟莹 《学周刊C版》2014,(1):85-85
正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初中语文教师的难题,也是大多数学生的痛处。虽然教师备课时花费大量的时间,弄清每个字、词、句以及段落,并在课堂上很费力地逐字逐句讲给学生听,但除了少数学生在拼命记笔记以外,多数学生却昏昏欲睡,反应冷淡,课堂气氛很是沉闷。课后的检测结果也很糟糕。因此,如何实现以培养学生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文  相似文献   

12.
当下学生戏说语文学习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确,文言文历来就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文言字词生僻不易懂,教师唯恐学生不理解,总是“多多益善”地讲;另一方面学生整天听老师在解字释词上打“持久战”,“觉得很没意思”。如此恶性循环,文言文教学自然而然就陷入了两难境地。其实,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新教材中的诗文都选自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在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相似文献   

14.
细读初中语文新教材,就会发现文言文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新教材中所选的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学好这些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学生始终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常常是让老师们感到比较困惑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以情动人,重视情商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在高中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无外乎就是字、词、句的积累,对学生更多的要求是智力因素如知识的识记与运用能力.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情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在当今学生中,流行着一句顺口溜:“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2013年江西高考语文大作文就是以此为材料的,可见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惧心理是何其严重.文言文的学习显然不再是单纯的智力问题了,而需要我们考虑情商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学习文言文,首先遇到的是字、词、句,即词汇(实词和虚词)、语法、文字乃至语音方法的问题。这是拦路虎,不打死它,谈不上读文言文。学生读文言文,教师教文言文,都必须在字、词、句方面花大力气,下大功夫。但是拦路虎毕竟只是虎,打虎的目的是为了走路。字、词、句的问题不解决,谈不上读文言文。仅仅在字、词、句方面下功夫,花气力,也绝不等于读懂了文言文。字、词、句读懂了,顶多不过能较准确地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文,译成现代文并不等于真正懂得了现代文。否则,无异认为任何现代文学生都已经懂得了。事实当然远非如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丰厚的载体,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收录了多篇堪称经典的文言文,很多教师在教授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时,只顾抓字、词、句的翻译,忽视了对文言文作品潜藏魅力的挖掘与研究,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厌烦、甚至是排斥心理。因此,教师教学文言文时,必须对文本进行多方挖掘,并采取相应策略,才能增强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高中文言文教学不仅要传授基本的字、词、句知识,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要多读少讲,多归纳、勤巩固,重视分析,从多角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教学有它的特殊性,它不像现代文阅读教学、作文教学那样,可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文言文教学往往缺少师生互动,缺少活动体验,缺少疏密张弛。为了怕学生在考试时失分,有些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上仅仅着眼于字、词、句的落实,教学过程机械、刻板、没有新意,不重视文章自身的特点。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考试成绩也很难理想。这些要求教师无论在认识还是在实践上都必须对文言文教学作出调整。  相似文献   

20.
人们调侃语文教学有句顺口溜:"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作文是其中一怕。确实,提起作文,不少教师感到头疼,学生们更是绞尽脑汁、抓耳挠腮,面对着作文纸,使劲咬笔杆半天,都挤不出一个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