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颜兰芳 《考试周刊》2013,(79):131-132
<正>在一篇报道中曾有过这样一段文字:有记者问:"什么是德育?"一位教师说:"德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一位班主任说:"德育就是善待孩子、欣赏孩子。"校长说:"德育是‘人育’,是对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善的引导。"由此可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加强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成为一个全新的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教师的天职是育人,在传道、授业、解惑这三者的关系中,传道位居首位。专业课教师应增强传德育人的责任意识,努力发掘蕴含在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该丈就寓德育于病理学教学之中进行了有意义地探索。  相似文献   

3.
刍议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人类发展的永恒课题,高尚人格的培和终身教育理念的树立是我们教育的中心,古今中外的教育都把德育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如孔子的教育内容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和乐就是关系政治规范和道德修养的;唐代的大文学家、教育家韩愈提出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把传道(德育)放在了首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德育先于智育”;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个概念之中——德育”,“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们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计算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信息素质,…  相似文献   

4.
成晓娟 《成才之路》2011,(30):31-31
孔子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其主要任务,但“传道”“育人”更是一名教师义不容辞的首要任务,也是当今社会对我们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教师只有有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塑造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下面,本人就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德育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一、《教育学》课教学应重视德育内容的必要性 1.教师在教学时应将德育提到应有的地位并给予重视,这是因为德育对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唐朝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传道”视为教师三大任务之首。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道德的影响是教育的主要任务,这个任务比一般地发展儿童的知识去充实他们的头脑重要得多”。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看到了德育的导向作用,无一例外地强调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才不会演变成空洞的说教。笔者现就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一、《教育学》课教学应重视德育内容的必要性1.教师在教学时应将德育提到应有的地位并给予重视,这是因为德育对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唐朝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传道”视为教师三大任务之首。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道德的影响是教育的主要任务,这个任务比一般地发展儿童的知识去充实他们的头脑重要得多”。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看到了德育的…  相似文献   

8.
在《孟子·尽心》篇有这样一段话:"君子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段话告诉我们,孟子所说的"第三乐"是君子传道、育人所获得的快乐,即能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并对他们进行教育,从而使君子之道遍传天下、造福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应该是一个神圣而又幸福的职业。教师的教学幸福,首先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愉悦的情感体验;其次是一种精神享  相似文献   

9.
加强职教内部改革和基本建设是办好职教的重要措施。其中,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都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德育放在首位。仙游高级职业中学长期实践和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采取“德育工作《三全》的做法,运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手段,强化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为主旋律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网络”的措施,突出德育,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的经验是成功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全员抓德育。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的神圣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说教书和育人是业务工作和政治工作的统一,教书和育人都是教师的天职,老师要做到  相似文献   

10.
教学"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即"授业解惑";二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传道"。所以语文课堂上,既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又要在授课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侧重举例论证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金生 《天津教育》2003,(11):11-13
“德育渗透”(或“渗透德育”),是教师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学科教学要渗透德育,这是非常明确而又着力强调的。具体说:教案必须有渗透德育的设计;评职称、评优、考核的业绩总结要有德育渗透的内容;论文、研究课题,“渗透”更是“保鲜”的话题。总之,没有渗透的课不是合格的课,没进行渗透教育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上面贵之,下必从之。大家都在动渗透的脑筋,做渗透的“文章”,实属必然。我们渗透的工作做得如何?应该说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不过我们还需注意,渗透中的虚浮现象正影响着我们德育的质量。一、渗透岂可张扬?德育渗透属于隐…  相似文献   

12.
孙永恒 《甘肃教育》2007,(12S):50-50
物理德育即物理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借助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形象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他们良好思想道德、情感意志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活动。物理教育与德育始终联系在一起,“授业”和“传道”不能脱离。物理教学是实施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是进行德育的一条主渠道,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现代教育新理念,对教师职责基本内涵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传道,授方,启疑"新概括."传道"与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现代教育理念相通,是学生思想道德的灵魂塑造;"授方"与引导学生发掘兴趣和潜能的现代教育理念相融,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启疑"与启发式教育原则、与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新人才的现代教育理念相契,是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的养成."传道,授方,启疑"的内在本质是创新.  相似文献   

14.
<正>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给学生传授道德理念及如何做人的思想。欧洲大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一个概念之中——道德。"可见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在强调德育的重要性。我们的教育工作,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思想教育,偏离了一定的政治觉悟,再有才也没用,甚至会对  相似文献   

15.
尤新国 《考试周刊》2014,(65):36-36
<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千多年前韩愈的《师说》为"师"作了一个精彩的注解,将"传道",传授道义,即今之德育培养的内容置于教育工作的首位。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的重点是‘育’,就是培养,就是给学生创造种种条件,让他们健康成长。教师教书还要育人,知识方面的教学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本来是密切联系的,不要把两者机械地割裂开来;必须用这样的思想来设置课程,编选教材,设计方  相似文献   

16.
上讲台的老师们都在抱怨:我怎么摊上这样的学生?语文不好、数学不好……教过的知识学不会,还到处惹是生非!我们周围真的有那么多"坏"学生吗?笔者觉得很多时候我们是庸人自扰,没有正确理解"教师"的含义。古人说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排在第一位的是"传道",也就是说把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放在传授学业知识之上,但近年来学校教育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业,老师们谈论的重点也是哪些学生数学好、哪些学生语文好,很少有人提起哪些学生品德高尚。近年发生的校园恶性伤人甚至杀人事件让广大教育工作者警醒。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怎样看待自己的事业?怎样评价自己的学生?笔者深感正确评价学生对一个学生的成长起到决定性作用,下面就怎样客观评价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然后才是"受业解惑",所以,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德育是学校整个教育工作中的统帅与灵魂。而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则是首要任务,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品行关键在小学教育。如何利用这一阶段使德育工作健康持久地发展,真正发挥其养德育人的功效呢?我就工作实践方面谈以下几点浅见。一、以身作则,从我做起"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学生良好品行的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更是知识的载体,是广大教师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和必备手段。课堂教学语言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标准,它体现的不仅仅是教师的口头表达技巧,更是一个语文教师知识总量、应变智慧、道德修养以及性格特征的集中外在表现。叶圣陶曾经说过:"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语文教师,更应如此。  相似文献   

19.
吴晓云 《中国德育》2012,(24):61-62
学习习惯 始于教师 德育过程是一个知行统一、情意结合的过程,教育细节是德育过程中蕴藏的无限的教育资源。要教育好学生,先从教师开始。关注教育细节,做真爱教育的实施者;关注教学细节,做教学艺术的研究者;关注形象细节,树立师者为范的楷模。在真爱中,在艺术化的传道解惑中,在楷模化形象感染中,攻克枯燥的德育说教,春风化雨般将德育...  相似文献   

20.
正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教学有三大基本任务,三大基本任务中,首要任务是"传道",为了能做好"传道",就必须要做到"授业"和"解惑",而"授业"与"解惑"是"传道"的过程和手段.对于现行的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实现授业、解惑呢?一、传统教学观的弊端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师、教材、课堂"是教学的三个中心,要求教师备课充分,课堂讲解仔细、具体、全面,学生在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