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教学可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估和共享导向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思路难以满足高校课程改革与信息化教学的需求。作为一种知识和信息量密集型的教育技术产品,现有国家精品课程及其网络资源在教学有效性和可用性方面还存在缺失。通过对目前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教学应用现状调查,基于软件可用性原理,提出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教学可用性框架、建设与应用策略,以提升各级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教学有效性,并为新一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和评估提供一种参照思路。  相似文献   

2.
从用户(学习者)体验及需求的角度开展网络课程可用性研究,为网络课程评价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本研究从用户(学习者)的视角出发,将2007至2010年的国家网络精品课程作为一种产品进行调查评价和实证分析.全面梳理并深入分析了这些课程在可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提高网络课程的建设质量,特别是提高网络课程的可用性方面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3.
国家精品课程作者课程发展与共享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国家精品课程作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来自全国12所高校的184位国家精品课程作者进行了调查,了解了国家精品课程作者关于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及效果、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与更新、精品课程资源的使用与推广等方面的想法与意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相关结论和建议,希望对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未来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江苏高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多媒体课程制作技术的发展以及江苏高校的足够重视,近5年来江苏高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文对2003-2007年江苏高校建设国家精品课程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并就课程建设高校类别、课程学科分布、课程在线可用性、参与人员构成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因素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5.
自2003年以来,教育部先后评选出数千门国家精品课程,然而多年来其发展现状如何,却不得而知。本研究通过对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应用现状与评价机制进行调查与分析,揭示了目前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技术实现、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等方面的特征,发现了精品课程目前的应用状况及其对高校教/学的影响,廓清了国家精品课程现有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提出了若干促进国家精品课程应用推广及其辐射示范效应的思路与方法,以期为"十二五"期间新一轮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高效建设与广泛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国家精品课程在我国高校得到了快速发展。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家精品课程导航中2003-2006年度评选出来并且能够点击浏览的688门精品课程相关模块进行了分析,主要从课程资源建设、教学评价、网站运行形式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总结,并针对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够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过六年的努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已经成果丰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以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和参与教师为调查对象,以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方式、重要环节、有效教学特征、资源建设标准、版权意识、应用情况、更新情况、自我评价、支持服务需求"等九个方面为调查内容,以发送Email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历时两个月,回收有效问卷328份。调查结果表明,在国家精品课程开发过程中,建设者的资源建设标准化意识和版权意识比较淡薄;在应用和更新方面,大部分建设者会使用自己的精品课程,但是他们并不清楚自己的精品课程为他人所使用的情况;还有,大部分建设者没有更新过自己的精品课程。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完善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完善的、可以操作的资源建设标准,统一精品课程支撑平台、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后续支持服务等,为进一步推动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工作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各大高校正踊跃建设并申报国家精品课程。文章采用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对1110门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分析,从连通性、互动模块、认知度三方面进行研究,以找出现阶段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不足,对未来各高校精品课程的打造与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精品课程建设是国家高等教育质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离不开视觉元素的应用。本文采用网上调查的研究方法,对随机抽取的60门国家精品课程中视觉元素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寻存在的问题,以促进精品课程的优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国家精品课程评价研究之内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中国期刊网2001-2007年发表的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方面的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这些论文数量、地域分布、研究机构类型、研究者角色、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当前国家精品课程评价研究的现状、特点与分布态势,以期对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机制的后续研究与完善有所助益.研究发现,国家精品课程评价研究的数量在逐年上升,但研究人员、研究机构同质化趋势明显,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亟待加强;现有评价研究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与校际失衡现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需要均衡发展、分类评价;国家精品课程评价研究主题单一,亟待开展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过程评价、效果评价与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中国音乐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中国的民族器乐,种类繁多,实用性强。而高校音乐师范教育专业只开设键盘课的设置现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应从本土文化的实际出发,发扬丰富的民族器乐传统,立足地区性音乐风格的重建,开办特色化的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12.
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主要对国家教育部公布的《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2007)》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详细比较,指出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五年来的发展变化以及存在的不足,以期为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和评价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技术的革新与学术的推进,开放教育在教育领域内越来越发挥出其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当前中西方开放课程激烈碰撞的背景下,探究中国开放教育发展轨迹,了解当前中国开放教育现状,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议题。文章借鉴国外开放教育运动的发展过程,追述前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过程,比较精品课程与精品视频公开课两者的异同点,分析当前国内外优秀视频公开课自身特点,力求对中国视频公开课未来的建设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专业地质工程于2007年被国家批准为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中,树立了"拓宽基础知识,提高理论水平,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建设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建设国家精品课程群。根据国家能源发展需求,创新了"树形"、"订单式"、"创新计划实验班"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素质教育和创新科技计划,培养石油勘探英才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国防素质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院校要重视大学生的国防素质教育,应开设相关的军事理论课程,还要采用必要的措施,培养国防素质教育的师资。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类型,只有通过富有特色的课程,才能创造出生机和活力.众所周知,不同国家职业教育课程的特色是不一样的.通过对处于同一层次的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进行比较,可使我们从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启发,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黄志强  郑瑞琴 《高教论坛》2002,(6):17-18,35
当前我国已开始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作为课程三大板块之一。为适应新的课程改革,亟须对新增设的校本课程进行研究。本文就当前校本课程开发所面临的形势进行分析,并对校本课程开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学先修课程肇始于美国大学理事会的大学先修项目,其成功经验对世界范围内的高中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高中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具有一定的思想基础,如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和素质教育思想;也具有一定的制度准备,如三级课程管理制度、选课制和学分制等。我国高中实施大学先修课程可以采取如下策略:重建课程结构,将大学先修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在学校层面实现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由大学联合中学共同开发课程;建立由第三方参与的大学先修课程审核与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甲午战后,国势日微,为提高国民素质以救危亡成为当务之急。在此急切心态下,为学堂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非常重视速成。不仅缩短教师养成时间,在师范教师的聘请、课程的设置和学生的资格上无一不有特殊规定。师范教育讲求速成,虽有弊端,但对晚清学堂的迅速发展却也有其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张雷  王军 《数字教育》2019,(5):36-41
2017年和2018年,我国共遴选了129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这些课程分布在20个慕课平台。通过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据的观察,发现慕课和慕课平台在数量、技术和品质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慕课平台的提升空间还很大。目前我国慕课平台虽然较多,但各平台在课程数量、学科分布、高校数量、高校层次和地域分布五个方面的差异却十分明显。慕课平台是慕课最主要的载体,应把优先发展慕课平台作为当下慕课工作的关键突破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