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对强制同化时期唯英语教育与20世纪末唯英语运动的政治社会背景、政策内容和实施过程的分析,本文发现在不同的政治背景下,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政策的实施过程均存在着"英语殖民"的隐性思维。正是这种语言殖民的逻辑,使印第安人社会文化及印第安语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一种文明也日渐萎缩,直至消失。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历史阶段,联邦印第安教育政策随印第安问题和国家整体教育状况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特点。20世纪60年代以前,同化是这个阶段的主旋律。60年代以后,由于受民权运动和多元文化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联邦印第安教育政策朝着鼓励教育自决,尊重印第安人传统文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历史阶段,联邦印第安教育政策随印第安问题和国家整体教育状况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特点。20世纪60年代以前,同化是这个阶段的主旋律。60年代以后,由于受民权运动和多元文化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联邦印第安教育政策朝着鼓励教育自决,尊重印第安人传统文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反主流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主要内容,并对反主流文化的功能和成因作了评析,认为反主流文化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物质文明极度发达所导致的一种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而产生的社会运动,对20世纪美国文化起到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反主流文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反主流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主要内容,并对反主流文化的功能和成因作了评析,认为反主流文化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物质文明极度发达所导致的一种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而产生的社会运动,对20世纪美国文化起到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来自东欧和南欧的所谓“新移民”给美国带来巨大的文化冲击,促使美国主流社会中“盎格鲁遵从”论一时间兴盛。这一强制同化理论支配着当时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公立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对“新移民”子女实施“美国化”,力图将其塑造成地道的美国小公民。这些同化策略确实促进了东、南欧移民子女对美国主流文化的接受和认同,但是也给这些孩子及他们的父母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造成了移民家庭代际间的文化隔阂与冲突。  相似文献   

7.
美国印第安英语文学在文学在发展的初期阶段趋向于认同主流文化。而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印第六安英语文学,表现出强烈的印第安民族意识,深入探索如何通过在当代社会中坚持印第安传统与价值取向,寻找印第安身份,回归印第安自我。  相似文献   

8.
美国政府的印第安人政策是导致美国印第安人沦入悲惨境地的最主要因素。本文根据较为丰富的史料,分析了1900年前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政策形成的诸种原因,勾勒出这一政策发展演变的线索:实用主义的文武兼施时期一种族隔离时期—强制同化时期,从而揭示美国政府剥夺印第安人的生存权利和生存条件,毁灭其文化,将其步步推入种族灭绝的境地。  相似文献   

9.
美国嬉皮士运动:对正统文化的反抗和颠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爆发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嬉皮士运动是对美国正统文化的反动,旨在通过毒品、摇滚乐、性自由和公社等形式挑战、对抗、颠覆和消解基于理性主义和技术治理的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代之以基于非理性主义的价值观及其“另类生活方式”。这场以青年嬉皮士为主体的文化反叛运动不仅在当时名声显赫,引人关注,而且对美国人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和长久的影响,其“幽灵”仍徘徊在美国政治、社会、教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0.
"红种人权力"运动作为美国印第安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并非仅具有象征性作用,而是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印第安人族裔意识的勃兴.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动印第安人在1960-1970年代广泛开展泛印第安人抗议运动;二是全国性土著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三是激发了印第安人个体的族裔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所有这些又进一步促使土著民族自治运动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  相似文献   

11.
美国本土裔女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克的小说《踩影游戏》描写了当代印第安女性在多元文化社会和家庭中的觉醒和抗争。小说呈现了不同形式的异质空间,在文化异质空间的镜像审视下,印第安女性摆脱双重"他者"身份束缚,游走在真实和虚幻的异质空间,探索个人生存之路。同时,对身处主流文化和印第安文化夹缝中创作的厄德里克而言,这个亦真亦幻的"中间地带"也是她所追寻的文学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12.
"印第安女苦役"形象作为近代西方文化与印第安文化相互碰撞的产物,成为欧洲启蒙思想家论述美洲退化问题的主要论据。而美国政治思想家托马斯·杰斐逊则认为印第安人与欧洲人在体质和心智方面并不存在差异,性别压迫的现象广泛存在于野蛮社会之中,强调唯有在文明社会,所有社会成员的权益才能获得真正的保障。在此基础上,杰斐逊构建起印第安社会野蛮的言论,积极推行印第安人"开化"政策。在19世纪以来美国白人与印第安人矛盾不断激化,以及印第安社会对同化政策持续抵制的特殊历史语境之下,美国白人开始广泛渲染印第安人在体质和心智方面的先天缺陷,将其比作不可救药的低劣种族。至此,杰斐逊基于人类种族间体质和心智平等而构建出的印第安社会野蛮的言论,演化为印第安人体质和心智具有先天缺陷的印第安人种族低劣论,成为白人屠杀和掠夺印第安人的法理基础,对近代美国社会中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群体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部半自传体小说,《苦行记》表现了19世纪美国西部的社会生活。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种族伦理叙事和马克·吐温对土著印第安人和华人的种族伦理观,指出19世纪土著印第安人和华人遭受了来自美国主流社会严重的种族歧视。马克·吐温对印第安人进行极力丑化,表现出极度的仇视。对华人的同情和赞美,以及对华人负面形象的塑造仍然流露出白人种族的优越意识和文化优越感。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嬉皮士文化运动试图通过吸毒、摇滚、性革命等另类生活方式解构、颠覆美国主流文化,从而建构以“友爱”为核心的“伊甸园”。虽然这场反叛运动在美国历史上昙花一现,但其影响至今余波尚存。文章对其产生的根源、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以便进一步了解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文化。  相似文献   

15.
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实行保留地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1880年至1920年间对印第安人实行“全面同化”政策。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印第安人进行改造,实行土地分配,打破保留地制度,授予印第安人以公民权,改善印第安人的文化教育水平,使印第安人融入到白人主流社会中来。这种政策的实施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印第安人的生存状况,相反,还成了一次对印第安人变本加厉的掠夺。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印第安人控制印第安教育"运动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的国家,印第安人是加拿大的最早居民,在加拿大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原住民和少数民族来说,教育不仅是他们进入主流社会赢得社会地位的手段,而且是传承和发展其文化的有效途径。在加拿大印第安人教育发展的历史上,“印第安人控制印第安教育”运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在分析这一运动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对这一运动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还探讨了这一运动产生的多重意义和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代西方"福利改革"(welfare reform)的号角吹响以来,与低收入户有关的社会救助政策与措施一直是社会大众备受关注的焦点。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强制工作"(workfare)与"资产形成"(asset-building policy)两项政策方针,大抵成为当前美国社会救助工作的思想主流。在经济全球化以及国家竞争力时代到来的当下,以"资产形成"作为改革福利政策的"新封面",期望在根本上一改以往以所得(income)、消费作为福利界定的政策思考,试图透过储蓄、财产积累,进而产生自立的正向福利效果的做法,更是主流中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西部小说家赞恩·格雷依托真实的美国社会历史,以西部牛仔为主人公完成了30余部西部牛仔小说的文学创作。格雷的作品在美国西部牛仔小说发展史上承上启下,既继承了20世纪初"文学牛仔"英雄形象的塑造传统,以模式化的方式展示了"文学牛仔"的浪漫传奇和侠肝义胆,从而持续推动了美国西部牛仔神话的形成;也通过对牧区战争、黑人牛仔、印第安人和现代牛仔形象的写实塑造,在间接反映"牧牛王国"发展真相的同时,为20世纪后半期西部牛仔小说从通俗走向严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反对中心性、整体性、体系性,主张变革和创新,强调开放性和多元性,承认并容忍差异,主张思维方式、表现方法、艺术体裁和语言游戏的彻底多元化。《弥漫着犹太文化品性的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一文认为,为了抵制被主流文化完全同化的趋势、保存美国犹太文化的品性,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在实际的文学文本中,坚持道德要求,涉及犹太教文本,以多种多样、轻重强弱不同、含混和隐晦的形式呈现犹太性,表现出犹太文学的特质和力量。文章《美国精英文化及其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指出,在以移民国家为特点的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代表传统主流文化的"沃士波"精英阶层与倡导反正统文化的知识精英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一直分庭抗礼,到90年代出现了第三种文化,即布尔乔亚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与20世纪60年代反主流文化价值观的融合。《美国女权主义——反中心化和文学表达》揭示,美国女权主义在后现代主义反中心化理论深刻影响下,其重要的表达形式——女权主义文学以独特的方式表现了对男性中心的批判与否定,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赋予了女性话语权,对以男性声音为主导的传统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反对中心性、整体性、体系性,主张变革和创新,强调开放性和多元性,承认并容忍差异,主张思维方式、表现方法、艺术体裁和语言游戏的彻底多元化。《弥漫着犹太文化品性的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一文认为,为了抵制被主流文化完全同化的趋势、保存美国犹太文化的品性,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在实际的文学文本中,坚持道德要求,涉及犹太教文本,以多种多样、轻重强弱不同、含混和隐晦的形式呈现犹太性,表现出犹太文学的特质和力量。文章《美国精英文化及其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指出,在以移民国家为特点的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代表传统主流文化的"沃士波"精英阶层与倡导反正统文化的知识精英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一直分庭抗礼,到90年代出现了第三种文化,即布尔乔亚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与20世纪60年代反主流文化价值观的融合。《美国女权主义——反中心化和文学表达》揭示,美国女权主义在后现代主义反中心化理论深刻影响下,其重要的表达形式——女权主义文学以独特的方式表现了对男性中心的批判与否定,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赋予了女性话语权,对以男性声音为主导的传统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