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支部从1954年冬季起,在大队范国内,分片办起了五所民校,到现在已经九年了。1959年冬,民校改为常年性的业余学校。1960年为满足青少年的学习要求,又办起了业余高小班一个,学员26人;业余初中班一个,学员38人;另在各生产队共设立了十个文化班。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情况与成绩 盰眙县高庙区古城乡常年民校,是在一九五一年春自冬学转成的。由於领导上的重视,群众的支持和教师学员的努力,这所常年民校在两年当中逐渐发展与巩固起来,已经是个很正规的群众的业余学校了。  相似文献   

3.
“读书声常年不断,铁民校四季常春”,这是当年房山县长沟公社前石门村农民业余学校大门上的一幅对联,大意是说民校办得巩固、常年坚持。民校座落在村西边的一个山包上,原是一座龙王庙。解放后,群众把泥胎拉倒,改成了农民业余学校,成了村里政治、文教活动的中心。这个民校是一九五一年创建的。当时土地改革刚完,农民当家作了主人,政治上翻了身,生活上得到了改善。但是,他们感到,文化上还没有翻身。当时全村128户582人中,只  相似文献   

4.
在不少地区,发现了农民业余学校的学员(尤其是高级班的学员),一心想在民校毕业后‘当干部’(指脱离生产)、‘进工厂’,因而有个安心农业生产的现象。如河北省望都县调查了两个民校高级班,在一○九个学员中,只有十九人愿意继续种地,准备将来开拖拉机。曲家湾民校高级班的标语上写  相似文献   

5.
“较好的冬学和常年民校”,是人民教育社编辑的农民识字教育资料选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如果说“农民识字教育的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已提供了农民识字教育最主要的经验,那么“较好的冬学和常年民校”则介绍了些更完整的范例。尽管如引言所说:“好的农民业余学校,要依靠广大群众的继续创造,现在还不能有完美的典型”;仅仅就这本书所介绍的“较好的”冬学和常年民校,他们在敌人威胁下不屈不挠的坚持,极度物质困难的克服,群众路线正确的执行,适合群众生产生活学习方式的创造,以及蓬勃热烈的学习空气,……在今天都还是冬学与民校的镜子,值得大  相似文献   

6.
衡南县豹泉社党分支书记、省农业劳动模范李清水同志,一九五六年九月发起创办了一所民办业余高小班,设备因陋就简,一个教师,十九个学生。当时就有人在背后打冷板:“这间学校寿命不长”。出乎这些人的意料,这间学校巩固发展了,现在成为拥用两个初中班两个高小班的学校了,老师增加到三人,有九十个学生。这间学校是群众的力量办起来的。但是群众一谈起学校,都会异口同声的称赞李支书的领导好。李清水同志兼任了民校校长,还指定了一个分支委员领导民校工作。那怕生产工作再紧,他坚持  相似文献   

7.
六安县淠东公社施滩大队后郢民校,从一九五一年冬创办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后郢民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前后共扫除文盲百九十四人;其中八十二人已达到高小程度,三十余人相当于初中水平。这些人的大部份,现在已经成为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仅担任  相似文献   

8.
<正> “农民教育,贵在坚持”。回顾我们由文盲村到文化村,再由文化村到文明村的成长历史,正是这样。坚持办学提高农民素质 1946年,人民政府发出“村村办冬学,人人上冬学”的号召,农会主席宋安法如久旱逢甘雨,积极响应,先组织5名农会会员在自己家里成立了“冬学识字组”,把郭焦顺请来当“百字先生”。1948年,全村40名青壮年都上了冬学,掀起了学文化热潮。1951年实验注音扫盲速成识字班。1952年,经专署验收,全村40名学员除1名因病停学外,都领了扫盲毕业证书。我们东谷村有了第一代文化人。1953年,冬学转为常年民校。1956年办起了业余高小班。1960年办起了业余初中班。在十年动乱中,我们排除了极左路线的干扰,农民教育基本上坚持下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适应改革的需要,把民校改为农民文化技术学校,通过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提高了农民文化素质,现有82名青壮年中,小学程度的24人,初中的42人,高中的9人,中专的7人,全村没有一个文盲,培养出各类专业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前春节已过,季节性的冬学即将结束,正是争取把冬学转为常年农民业余学校(以下简称民校)的重要时机。各地领导上应抓紧这个时机,集中力量,进行工作,为争取完成一九五一年全国有五百万农民坚持常年学习的任务而奋斗。冬学转为民校的工作,各地除根据本部一九五○年关于农民业余教育的两个指示及过法经验,按照当地具体情况进行外,特着重提出下列几点,希研究执行: (一)各地领导机关,尤其是省县人民政府教育部门,应立即组织力量有计划地检查冬学工作,並适时地召开专门会议,吸收有关方面代表参加,除认真总结冬学工作外,应着重冬学转民校的动员,打通干部的思想,並研究与确定冬学转民校的条件、具  相似文献   

10.
当春耕生产到来的时候,宜兴县有部份民校没有做到服从生产,及时地改变学习形式,以致产生民校学习影响生产的现象。经过县文教科召开社教扩大会议研究学习结合生产的办法,才开始批转这个偏向,并得出一些在小忙时期结合生产的体验。夏收夏种中,民校主动放了假。现在已进入夏收夏种后的复课阶段。为此我把宜兴县屺亭等十二个乡的民校在小忙时期给合生产的一些体验介绍在这里,供民校做好复课工作的参考。在学习组织上,要根据生产组织和生产对象,适当采取集中或分散的形式。根据十二个乡的调查,凡是一个民校就是一个或二个互助组组员的,成者学员中妇女占多数的,或者非主要劳动力占多数的,或者单干户占多数的,或者学员是靠近市镇以出卖蔬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都可以在民校集中学习。如果参加民校的是好几个互助组中的部份组员,但民校原有基础比较好,也可以集中学习。如果民校基础平常,那就还是以互助组为单位,分小组进行分散学习为宜。在学习时间上,要根据学习组织和生产组织的结合情况来决定。民校学员就是一个或二个互助组组员,他们的学习和会议有条件结合在一起,可以天天上课。民校学员单干户多,  相似文献   

11.
一 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为了适应农村新形势发展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提高农民学员的文化科学水平,促进农民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决定将1979年部编《工农业余初等学校课本(试用本)》,改编为农民业余初等学校课本,供全国各地民校已经脱盲和不及小学三年级程度的学员使用。鉴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不一,决定分别编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内江县高梁区共有10个公社,79个大队。1980年秋,全区办有农民业余高小班53个,其中46个班是由大队小学附设,占开班总数的87%,有学员2,181人,占业余高小班学员总数的89.8%。截止去年10月,已有35个班学完了省编农民业余高小语、算上册,有两个班学完了全国统编农民小学课本第三、四册和省编农民业余高小课本算术下册。  相似文献   

13.
王国成 《教师》2012,(29):125-125
一、建县五十多年金湖成人教育发展的简要回顾 江苏省金湖县是一个只有37万人口的小县,朴实勤劳的金湖人从1959年建县到目前已经走过了53个春秋。建县之初需首要解决的是农民教育问题,因为当时农民思想封建、闭塞,政治观念淡薄,文化程度较低,绝大多数是文盲。且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思想守旧,邻里关系僵化,社会治安恶化,以至于出现了“八大金刚、四大魔女”的怪胎,拦路劫道,扒手遍地。因此,农民业余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农民进行扫盲,农民教育主要形式是办好农民夜校。  相似文献   

14.
<正> 实行生产责任制之后,农民教育应当怎么搞?那种办学形式好?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到三个县一个郊区五个乡进行了调查,我们的印象是:县办农民中等技术学校是农村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不可缺少;村屯民校是开展政治、文化技术教育普及科学知识的有力阵地;而乡办的农民学校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农村普遍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它能面向千家万户,满足农民渴望科学知识、劳动致富的要求,深受群众欢迎,是开展农民教育的一种很好的办学形式.现在的问题是,这种办学形式还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15.
消息、动态     
<正> 松花江地区 185个乡镇全部开展了农民教育;2,346个村屯,办学面达92%;参加各种学习的少青壮年农民达69万,占总数的60.7%;全区脱盲率为75%,木兰、双城两县已基本普及农民初等文化教育。全区有专兼职民师9,039人,其中专职民师2,750人,平均每个村有一名专职民师。全区有304所民校达到甲技级民校标准,有135个乡镇农校成为实体校。 (松地) 牡丹江市培训中级技术工人3.6万余人;1.3万余人获得高中毕业证书;全市30所职工中专,已毕业955人,在校生3,378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的形势,高邮县郭集公社谈桥大队党支部,于一九八一年十月份办起了大队农民业余学校,先后开设了业余高小班、业余初小班、青年技术班、示范户农技班,学员共79人。谈桥小学的领导和教师,坚持把农民教育工作当作是党的教育事业的重要一部分来看,做为全日制学校份内的事来办。从校长到教师都热情洋溢,积极配合支持。校长邵正清同志把业余民校和全日制学校的工作统一安排,统一计划,一把抓,承担了办学具体工作,并主动地做好学员的政治思想工作。五年级语文教师聂恒云同志,不顾工作忙,主动报名兼任业余高小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其  相似文献   

17.
小辞典     
<正> 农民教育对在农村从事生产劳动的成人,为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文化科学水平和生产技能所进行的教育训练活动的总称。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对“农民教育”一词曾有多种表述。因其多利用冬季农闲进行,在老解放区称之为“冬学”。与“冬学”相连的有“民校”,故又称农民教育为“办民校”。新中国成立后,强调农民教育在业余进行,又称“农民业余教育”。又由于50年代以文化学习为主,故又叫“农民业余文化教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分工,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多业并举,一些地方又把农民教育称之为“农村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18.
全县共评出"钦民校"1940所,其中一级471所,二舰746所,三级723所 从省委郴州扫盲和业余教育經驗交流会議以后,澧县开展了一个声势浩大、波瀾壮阔的铁民校运动。现在全县共评出铁民校1940所,其中一级铁民校471所,二级铁民校746所,三级铁民校723所。全县参加常年学习的青壮年有22万2千多人,占应入  相似文献   

19.
入春以来,我省农村业余教育运动,一直持续高涨。省委郴州农村扫盲、业余教育经验交流会议和教育厅本月14日农村扫盲业余教育电话会议的召开,更促进了运动的深入发展。通过深入贯彻会议精神,各地方向更明确了,干部和群众办学、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也更高、更足了。无盲单位不断涌现,升入业余初等以上学校的人数越来越多,“铁民校”运动遍地开花。一个以大办业余初等学校为中心的全面的农民业余教育运动,正在向纵深方面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从一九八○年起,在庄上办起了一所中心民校。按年龄大小开设三个班。组织以青少年为主的124名学员参加学习。三年来有105名学员摘去文盲帽,其中73人升入业余高小班继续学习,深受广大干群的欢迎。从中心民校举办之日起,我们就采取全日制学校教师兼教晚班的办法,确定由六名教师兼教,每班两名教师,每人每周给民校教六节课。我们合理安排兼教老师白天的课务。并本着义务加补贴的精神,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