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神韵说"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格式塔质"是西方20世纪初影响一时的格式塔心理学在艺术上的运用,二者在强调艺术的整体观照、主客观相融、直觉等审美表现上有很多相似之处,然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社会历史文化与作家创作个性等方面有着差异。"神韵说"与"格式塔质"的异同折射出中西文化由于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的对于生命本身与艺术关系看法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诗歌翻译是一种跨文化审美活动。《红楼梦》咏花诗作为小说叙事抒情的载体,体现了中国诗学的别致美,沉淀着蕴藉的中华文化。本文以格式塔审美模式为主线,从艺术辩证视角分析咏花诗英译文化美学特质的再现,从而对译者的主体审美做初步探讨,试图分析并解决《红楼梦》诗歌翻译中可能遇到的语言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康德到康定斯基——艺术先验形式论的四种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梳理西方美学史从康德、荣格、阿恩海姆到康定斯基这四位美学家关于艺术形式的观点、思路,本文考察了纯粹形式、原型形式、格式塔形式和抽象形式这四种艺术的先验形式论范式,从而为艺术形式主义寻索一种先验论的格局、根基和脉络。  相似文献   

4.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格式塔建构,就是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把教材文本作为一个“完形”来设计阅读教学的程序和方法,引导学生以整体观照的形式对课文进行系统的、立体的艺术把握,从而打破肢解化阅读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学生认识和把握课文的有机整体及其构成的特征和规律,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所以,阅读教学中的格式塔建构其实就是对语文阅读教学中整体性模式的一种新探索。  相似文献   

5.
葛小颖 《文教资料》2009,(24):36-38
本文借鉴了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性原则,探讨了林语堂翻译过程中的整体性思维.林语堂认知图式中的整体性思维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即把握原文的格式塔质、提倡"句译"的翻译原则和遵循自上而下的行文心理.正是这种整体性的思维使得他能够完整地再现原文整体美的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6.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格式塔建构,就是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把教材文本作为一个"完形,,来设计阅读教学的程序和方法,引导学生以整体观照的形式对课文进行系统的、立体的艺术把握,从而打破肢解化阅读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学生认识和把握课文的有机整体及其构成的特征和规律,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所以,阅读教学中的格式塔建构其实就是对语文阅读教学中整体性模式的一种新探索.  相似文献   

7.
《甘肃高师学报》2022,(4):40-42
造诣高深的中国画花鸟画构图既有许多重要的特点、原则、构图规律和常见的构图格式,又具有独创性。它以辩证的方法构成一种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这是需要我们在认真学习、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  相似文献   

8.
“格式塔”一词,是德文“Gestalt”的中文音译。其基本用法是指物的形式或形状。在格式塔心理学中它被赋予了“形式在感觉中生成”的含义,具有一种“通过心理整合使之完形”的意思。格式塔心理学这种强调主体能动接受的意向性,对我们品鉴文学作品具有较大的启示。我们权且称之为“格式塔”式阅读。  相似文献   

9.
造诣高深的中国画花鸟画构图既有许多重要的特点、原则、构图规律和常见的构图格式,又具有独创性。它以辩证的方法构成一种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这是需要我们在认真学习、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  相似文献   

10.
艺术形式中的秩序感就是艺术作品能够给人类视觉和心理上的平衡感。秩序感的最基本表现形式是平衡与方向,"格式塔"是艺术形式秩序感的核心内容。艺术中秩序化了的元素组构,使人的视觉会产生主次、虚实、大小、节奏、韵律等视觉美感。艺术形式有序化的组合无论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放射与回旋,都是艺术审美的尺度。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一线经验,从格式塔心理学角度切入,让美术教学重新回归到体验美、感知美、形成美的过程。其通过“有感情地提问,引导学生艺术感知”“有目的地引导,促进学生艺术体验”“有节奏地建构,引导学生形成艺术意识”等方式,探究格式塔心理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进而增强学生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从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基本原理的视角对唐山皮影艺术进行赏析,探讨观赏者在艺术接受过程中的感知心理和审美体验,解读观赏者艺术接受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崇尚物我两忘、圆满谐和的审美境界。化境讲究整体感悟,要求译者具有艺术的审美修养和思维方式,能从整体上把握原文的神韵和意境,这和格式塔心理学注重整体谐和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将格式塔心理学视角与中国传统译论之化境论进行结合,从格式塔心理学整体性原理出发对钱锺书译文进行分析探讨,旨在寻求中西方在翻译领域里思维模式上的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4.
论艺术形式     
20世纪形式主义诸流派的兴起标志着文艺研究走向了自觉时代。人们终于发现:形式才是文艺研究的真正对象,因为只有形式才是艺术的本体。形式不再作为和内容相对立并服务于内容的东西而存在。它是艺术存在的依托,是某种程序或张力,结构或符号。形式并非神秘。实际上,它是艺术家把握世界的方式和手段,是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是审美感知中的格式塔。  相似文献   

15.
论"格式塔"顿悟学习观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格式塔心理学 2 0世纪初诞生于德国。韦特墨、考夫卡、苛勒是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据说 ,1910年夏天 ,韦特墨在维也纳开往莱茵的度假火车上 ,透过车窗看频频闪过的景物 ,突然茅塞顿启 ,领悟到研究视见运动的新方法。他发现 :两个视觉刺激物 ,如果在 1/ 10秒到 1/ 30秒间隔内相继呈现 ,看到的仅是一个物体在“移动”。基于韦特墨的这个发现 ,格式塔学派建立。格式塔 (Gestalt) ,德文意思是“形式、形状” ,格式塔心理学中被赋予“形式在感觉中生成”之义 ,强调事物形式的整体性。顿悟学习是该学派一个重要观点。所谓“顿悟” ,“是领会…  相似文献   

16.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整体性,闭合性,异质同构性原则在文学创作,文学鉴赏及文学翻译中都可得到运用。在文学翻译中要对原文进行语言认知和美感体验的双重活动,构建格式塔意象,而后用目的语进行格式塔意象再造。本文运用格式塔意象基本理论,分析古诗《行宫》的上层格式塔意象和下层格式塔意象,并对《行宫》四个译文在格式塔意象的再造上的得失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7.
姜娥  徐灵香 《邢台学院学报》2010,25(3):78-79,82
格式塔心理学标举整体,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根据格式塔意象是个相对概念,提出"上位层次格式塔意象"和"下位层次格式塔意象",并以此为据分析《枫桥夜泊》四种英译本,得出译者在分析原文时,要注重文本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宏观把握,构建格式塔意象;在翻译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高屋建瓴,选择恰当的译入语,进行格式塔意象再造。  相似文献   

18.
论艺术形式     
20世纪形式主义诸流派的兴起标志着文艺研究走向了自觉时代。人们终于发现,形式才是文艺研究的真正对象,因为只有形式才是艺术的本体。形式不再作为和内容相对立并服务于内容的东西而存在。它是艺术存在的依托,是某种程序或张力,结构或符号,形式并非神秘。实际上,它是艺术家把握世界的方式和手段,是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是审美感知中的格式塔。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江雪》的五个英译本为例,探讨分析了译本中"诗歌格式塔意象"的再现情况,根据诗歌的特点,结合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认为诗歌有着自己独特的格式塔意象:韵律格式塔意象、句式格式塔意象和情景格式塔意象。这些诗歌格式塔意象也就是译者所追求的"全豹"。  相似文献   

20.
一、格式塔原理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流派之一.它是由德国的麦克斯·韦尔特海梅尔、沃尔夫冈·克勒和库尔特.科夫卡于1912年提出并发展起来的.格式塔是德语Cestalt的音译,其基本含义为"形式、图形或完形".这个概念不只是指视觉上单纯、静止的形状,而是着重于事物各部分进行组织后产生的整体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