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求之于势”(2)3.克己之短——避己之短与张彼之短此处所谈的“己”指中国对外传媒,其所对立的“彼”指的是西方传媒。避短是争取主动的一种最常见手段。孙武认为争取主动的关键有正确判断情况、消灭自己的弱点、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造成敌人的弱点4条。关于消灭自己的弱点,孙武在《形篇》之首即说:“昔  相似文献   

2.
先秦思想,博大精深,其干设计来说有着巨大的影响.文章通过研究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兵法家孙子其作品<孙子兵法>,从始记篇、作战篇、谋攻篇等孙子著作中找出了其与工业设计的关系及其影响,讨论了设计标准、设计构思、设计者素质、设计环境、设计过程等方面问题.并且对我国培育艺术设计人才所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吴起(公元前440—381年),战国初年一位锐意改革的军事家。他所处的时代,兵革连年,干戈不止,各诸侯国之间为争城掠地,聚敛财富,频繁地发生战争。吴起先是在鲁国和魏国任将军,最后在楚国当了令尹(相当于宰相)。在魏国时期,多次带兵作战,屡战屡捷,有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之说。在总结这些战争经验的基础上,他写过论兵专著四十八篇,保存下来的有《图国》、《料敌》等六篇。韩非子在《五蠹》篇里记载:先秦时代,“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他说的吴便是指吴起。可见,那个时期,吴子和孙子是齐名的,两个人的兵法都是充满军事哲学色彩并享誉后世的不朽之作。可以说,吴子是仅次子孙子的我国第二位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有人称他为“兵学亚圣”怕不无缘由。  相似文献   

4.
<正>"世界观念"的形成源于新闻报道西方有一句名言:"上帝是按自己的形象造人的。"那么人是否也在用上帝的逻辑在思考上帝呢?我们是一个没有一神教历史的国度。用我们世俗的话来说,就是知己方能知彼、知彼方能真正知己。特别是在一个以新闻作为各国民众彼此在从未谋面的情况下相互认知的媒介时期,知己是知彼的基础,但只有真正知彼,我们才有可能真正知己。这就使我们有必要研究国人了解其从未接触过的现实世界的主要途径本身,即新闻。  相似文献   

5.
“田畯”一词,《诗》凡三见,曰《七月》、《甫田》、《大田》。三诗皆述农事,有套语“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毛传:“田畯,田大夫也。”郑笺:“……耕者之妇子,俱以晻来,至于南亩之中,其见田大夫,又为设酒食焉。”朱熹《诗集传》:“田畯,田大夫,劝农之官也。”清儒说《诗》者如姚际恒《诗经通论》、陈启源《毛诗稽古篇》、崔述《读风偶识》、胡承珙《毛诗后笺》、马瑞良《毛诗传笺通释》、陈奂《毛诗传疏》等,皆祖述毛传郑笺,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6.
《寓言》是《庄子》书中探讨言、意关系的重要篇章。“罔两问景”和“老聃教阳子居”为是篇最后两章。关于“罔两”之意 ,向秀所言“景之景” ,是正确的 ,在《寓言》篇中它指老子所谓的“无状之状 ,无物之象”。本篇的“阳子居”其人 ,就是遭孟子猛烈抨击的杨朱。《寓言》篇述阳子居得老聃教诲而改变孤傲态度 ,变得从众从俗 ,在思想逻辑上与庄子的言意之辩亦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的地域文化观——读《货殖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的《货殖列传》,历来为品评《史记》者视为足以奠定这部伟大史著的“瑰玮奇变”的大文章,近现代论者,多认为《货殖列传》可作为一篇“经济史概论读”(周容语),谓其功“开《汉书》以下《食货志》之先河”(杨启高语)。其实,《货殖列传》亦开《汉书》以下《地理志》之先河,还可以将其作为一篇“文化地理学概论”来读,盖其所写地理,不仅如潘吟阁先生所说,是“北至燕、代,南至儋耳。……各地有各地的环境”,而更在于形而上地思考了地理与人文的相互生发及其沿革关系,其  相似文献   

8.
那子纯 《职业圈》2010,(1):110-111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知人”是企业家的用人之道,倾听群众的声音是“知人”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美国2005年度普利策奖4月4日,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揭晓。来自《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美联社等多家美国主流媒体的新闻工作者获得了这一美国新闻最高奖项。然而,当我们从画面上看到美国新闻界高层在为自己的机构获奖而欢呼时,却从那一个个获奖的“黑镜头”中看到了美国人眼里的忧伤。一个伊拉克的少年,他用一支断肢绑着画笔画画,房舍仿佛是战争留下的碎片,一个美国士兵从掩体里举出一个活动靶子,死神就在他掩体上方游荡,高大威猛的美国士兵与背后行囊上小小的护身符,透露出他们此刻不知彼刻命运的恐惧。战争…  相似文献   

10.
和“国际在线”总编辑马为公的谈话是从一本名为《遭遇热点》的书聊起的,这本书记述的都是驻外记者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其中收录了马为公的两篇文章,一篇是《我做了七小时“战俘”》,另一篇是《翻越黎巴嫩雪山》……  相似文献   

11.
关于“求之于势”孙子在《计篇》中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先要分析利害而使意见得到采纳,然后就要造成有利的态势,作为外在的辅助条件。所谓有利的态势,就是根据于已有利的情况进行机动。)历来的注家们,把孙武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造成有利态势的方法,称之为“造  相似文献   

12.
正《孙子兵法·谋攻篇》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里讲到的"伐谋"(意即以谋略取胜),正是智库常被人忽视的功能。20世纪尤其是二战后美国的崛起,与美国智库的"伐谋"密切相关。在过去很多时候,中国智库非但没能起到"伐谋"作用,反而容易成为他国智库"伐谋"的对象。当下,要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通常是从"咨政"、"启民"的角度来论述,  相似文献   

13.
“对话”与“重建”是时下学界颇为流行的两个话题,然而,相当的研究成果却只在“设想”、“思路”的层面上论及二者。童庆炳先生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以下简称《意义》)一书则打破了这种“格局”———它在“实践”的层面上真正做到了“对话”与“重建”。一该书分三篇,按“总———分———总”的思路结构成篇:上篇重点论述了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性质,并探讨了中国古代文论基本范畴与民族文化个性之间的关系。在该篇中,作者将中国传统文化性格与特质纳入视野,并以此为视角观照中国传统文化的“骨干”———儒、道、释三家——…  相似文献   

14.
段俊平 《职业圈》2013,(13):64-65
早住25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孙子就存其著的兵书《孙子兵法》里提出了“将者,智、信、仁、勇、严也”的将之五德学说。孙子的将之“五德”之说受到历代兵家的高度肯定和推崇,三国时期一代枭雄曹操称赞道:“将宜五德备也”,意思是说必须基本具备这五方面素质的人,才能担当将帅。商场如战场,作为商战的丰角,企业家好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一样,作为企业这个组织的灵魂,孙子的“将之五德”同样适合对企业家的要求。企业家只有具备了这五个基本素质,才能称得上一个合格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15.
艺术人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是《庄子·秋水))篇里的一段经典故事.千百年来曾一直被人们作为诡辩的代表作广为引用。而朱光潜先生则把它当作哲理性的命题来诠释,他认为庄子反应的是一种移情作用,即把自已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庄子看到鲦鱼“出游从容”便觉得它乐,因为他自己对于“出游从容”的滋味是有经验的,仿  相似文献   

16.
古人曰:“(?)弈者谋势,不善变者谋子”。企业经营如同下棋,“谋势”即为谋 划经营思路。在市场经济中唯有谋势者才能站得高,看得远,高屋建瓴,纵横天 宇。“天龙”老总赵早甬业可谓谋势而功,先搞贸易营销,受市场洗礼,摸准市场 后,随即实施兼并、租凭、自建“三步曲“。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比较成功的发展 模式,它使企业既具备先发效应,又具备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不知从何时起,“君子”一语难得听闻了,君子之风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线,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不仅正人君子式的人物已经是凤毛麟角、廖若辰星,就连“君子”一词也很少见诸书籍报端、乡俗俚语。“君”作为尊称,也成了历史,好像君子只生活在古代社会里,只出现在《论语》、《大学》等典籍中。  相似文献   

18.
著名作家蒋子龙以山西运城市安国中医结核病医院“抗痨世家”为原型,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空洞》,堪称一部“世纪末的大悲剧,人间正道的警世篇”。因此,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后,天津《今晚报》、广西《南国早报》、《作家生活报》和《中国作家》杂志等报刊争相连载,评介文章多达百余篇,在文坛引起轰动。我于日前采访了老朋友蒋子龙,并记下了——  相似文献   

19.
民俗摹仿 一、民俗摹仿产生的路径 1、最早,怂恿民俗摹仿登台表演的,要数原始时代的宗教情趣。这在人类早期的纹身习俗中有集中的体现。 《淮南子·原道训》“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剪发文身,以象鳞虫。”高诱注:“文身,刻画其体,内墨其中,为蛟龙之状。以入水,蛟龙不害也,故曰以象鳞虫也。” 《说苑·奉使篇》诸发曰:“彼越……外海垂之防,屏外藩以为居,而蛟龙又与我争焉,是以剪发文身,灿然成章,以象龙子者,将避水神也。” 《汉书·地理志》应邵注:“(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 所谓“象”,即图腾意味的艺术摹拟。越人带着虔诚心情,把自己装饰成龙子龙孙的样子,祈求图腾护佑以及生命、生存的安全感。正如德国艾伦莱赫根据自己的观察,在《巴西恒河第二次探险记》中说的:“始祖是保护自己的子孙的,因此将其图形刻在身上,这无异于是带着抵御各种危害的护符。”(《纹身世界:信念的活史》25页)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元旦刚过,我陪儿媳送已满七周岁的孙子,走进北京市东城区文化馆,参加该区在此举办的《全区中小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比赛结束,孙子拿了三等奖。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四十多年前。那是1965年秋天,我有幸参加了山西省万荣县“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那年我十五岁,能参加这次会,是村里选送的,因为从上半年开始,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运动,就在村里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在田间劳动休息时,我给社员们读毛主席语录,领他们背诵老三篇——《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等毛主席的文章,很受干部、社员们的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