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幽默碰碰车     
英文缩写 英语课上,老师让同学们把自己的姓名用英文缩写在黑板上。其中一位叫王冲的同学拿着粉笔在黑板前站了半天也动不了笔,最后鼓足勇气写了个答案:"WC。" 四川邛崃实验中学八(4)班陈瑶  相似文献   

2.
笑话收购站     
说对了教师指着黑板上写着的“扑朔迷离”说:“韩为同学,你说说这句成语的意思。”韩为站起来,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高度近视眼镜,朝黑板上仔细地望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说:“看不清楚。”老师:“韩为同学说对了,请坐下。”福建省闵清县城关小学四年级黄晖供稿寄信父亲让儿子去邮局寄信,儿子走了以后,父亲才想起忘了在信封上写地址。当儿子回来后,父亲赶忙问:“你有没有发现那封信没写地址呀?你还没把它投进信箱吧?”“已经投了。没写地址我倒是早就发现了。”“那你为什么不说呢?”“我以为你不让我知道写给谁。”安徽省安庆市杨弯小学四年级…  相似文献   

3.
教育不能空洞的教,作为教师,一定要抓住教育学生的机会. 上课了,当我走进教室时,看到墨绿色的黑板上依稀可见的字迹,板擦的痕迹白茫茫的一片,一种不悦的心情油然而生,批评到了嘴边. 我走到讲台前,看着黑板沉默.学生的目光也随着我的目光锁定到了黑板上.我把目光移向学生,心平气和地说:"写作文要想写具体,把看、听、感、想、做写出来很重要,谁能说说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我看见上节课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擦过之后隐隐约约还能看见."一个同学补充道:"擦黑板的痕迹都能看出来.""你听到了什么?""我听到同学小声说这黑板是谁擦的?擦黑板的同学该挨批了."一个同学站起来说."看后你有什么感受?"我接着问.  相似文献   

4.
杨秀花 《现代教育》2011,(Z1):126-127
在每一学期的教学中,开学的第一节课,我都让同学们主动起来介绍一下自己。可每次,全班同学都不愿意起来作自我介绍,他们更愿意把名字写在黑板上,从而逃避在课堂上介绍自己。就是有几个被点名起来的同学,也是脸急得通红,好半天才低声说出自己的姓名,然后如释重负地坐下。  相似文献   

5.
学完《泉水》(人教版)一课,我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把自己学会的字写在黑板上,展示给同学们看。郭敏第一个冲上讲台,她一连写了“泉”、“杜”、“股”几个字,在写“结”字时,只写了“纟”,却怎么 也写不出另一半来.急得汗都渗出来了。下面的同学把小手举得老高:“我写”“我写!”[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笔友     
艾丽斯写长篇大论的信给我,却很少显露她自己。在我21岁读大学时,有一天上午,我在一本孟买杂志上看到世界各地征求印度笔友的年轻人的姓名和通信地址。我见过班上男女同学收到未曾晤面的人寄来厚厚的航空信。当时很流行与笔友通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班会上,我突发奇想,让同学们每人写两位自己喜欢的同学,先写姓名,然后写出你喜欢的原因。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让即将毕业的同学们知道自己的优点,调节一下因复习带来的沉闷气氛。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黑板太不科学啦!擦黑板、写练习时,粉笔灰到处都是……我要发明一种产品,名叫自动多功能黑板。有了这种黑板,老师写字的时候,就不需要粉笔了,只要用一根线将老师的脑袋连通黑板,黑板在一秒之内就能把老师想写的内容显示出来,再也不用老师去费(fèi)力书写了。黑板还有其他功能呢!下课后,老师还要去擦黑板,太麻烦了!我发明的自动多功能黑板只要一听见下课铃声,就会立刻把那些字擦掉。不少调皮的同学下课后喜欢用粉笔在黑板上乱写,有了多功能黑板,下课后,同学们用粉笔怎么写都没用;只有上课后,同学们在黑板上做习题时才能显示出字来。多…  相似文献   

9.
时常见有些老师,一旦学生出现了问题,他们首先想的就是拔出批评之剑:“你怎么总是这样?说你多少回就是不改!”其结果往往会被人挡回,弄得自己不好收场。丁老师是我大学时很要好的同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农村做了初中英语教师。前天他来访,好友重逢自是非常高兴,有说不完的话。谁知他一开口就说自己出了事,我吓了一跳,细问才知:那天上课,他走进教室,发现黑板左端约三分之一的地方写着数学题,是上一节数学课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多同学还没抄完,大声喊着“等一会,不要擦……”值日的学生站在黑板前,看到英语老师进了教室,他拿起…  相似文献   

10.
新生报到的第一天,大家先作自我介绍,可长可短,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大多数同学介绍了自己的姓名、年龄和来自哪个小学,有几个还说了几句别的内容。可轮到郭顺贺(当时我并不知道他的名字)时,他嗓子里只模模糊糊地哼出了点儿声音,根本听不清是什么。我让他再说一次,再说一次,没想到一次比一次声小。我简直不知道该怎么进行了,这时北行站起一个男同学大声说:“老师,他叫郭顺贺,他什么也不会,上课从来不回答问题。”我很吃惊这个男生能在师生面前这样评价同学,也当即明白讲台上的郭顺贺不是发声有问题而是心理有问题。长期不曾在课堂上回答过问题的他站在了讲台上,  相似文献   

11.
我问大自然     
脑筋转转大自然奥妙神秘,你最最想问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 请你告诉我,大自然。我怎样才能同你交谈? 你又没有地址,又没有姓名, 我要是想写一封信寄给你, 我知道,永远也  相似文献   

12.
欢乐便利店     
急中生智寒假里,我报名参加了口才训练班。第一天上课,老师让大家进行自我介绍。没想到第一个就叫到了我。“我……嗯……”我站了许久,最后大声说道,“现在您知道我为什么要参加口才训练班了吧。”爆笑指数:★★像老师一样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题,然后说:“8 号同学,你上来给大家讲一下这道题的做法。”只见 8 号同学 走上 讲台 ,镇 定地问 :“老师,您 的意 思是 让我 像您一 样在 这儿 讲吗?”“对。”“好的。”8 号同学马上高兴地说,“9 号同学,请你上来把这道题的解法写在黑板上。”爆笑指数:★★★★★“绝妙”回答(之一)历史课…  相似文献   

13.
QA答疑室     
Q:念青小博士,我想知道自己电脑的IP地址,听我同学说它是动态的,请问该怎么获取呢?(婷婷) A:这个问题以前讲过,不过还有许多新淀粉不知道吧。点击[开始]菜单,点击[运行].在窗口中输入"ipconfig"命令。弹出IP配置窗口,从中可以看到电脑目前的IP地址。  相似文献   

14.
学完《泉水》(人教版)一课,我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把自己学会的字写在黑板上,展示给同学们看.郭敏第一个冲上讲台,她一连写了"泉"、"杜"、"股"几个字,在写"结"字时,只写了"纟",却怎么也写不出另一半来,急得汗都渗出来了.下面的同学把小手举得老高:"我写!""我写!"是请一个学生来帮她写呢?还是我提示她一下呢?我举棋不定,我怕这样做会伤了她的自尊心,打击她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虽然我作为优秀读者没有收到你们承诺的杂志,但是我一如既往的支持你们。这句话,摘自新疆乌苏市新区的谢雅文的来信,很有代表性。常常有读者反映他们没有收到我们邮寄的新刊,原因有二:一是邮局工作人员在环节上出了差错,这个你我无法预知也无法阻止;二是你们的来信没有写清楚详细地址,很多人只写学校地址,连年级都没有,更别提班级,比如云南省保山市天津高级中学的张芝聆、湖南省凤凰县高级中学的吴琼和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锦弘中学张磊,再怎么经济发达地区的邮递员也没有这么智能,能够准确地在人海中找出你。请有着这样那样问题的同学,以及想给高中版提意见的同学,发送邮件到biandubbs@163.com。如果上网不便,也可以来信,除了信封,请任信笺内页和评刊表上一并注明姓名、地址、学校、班级、邮编等个人信息,以便我们邮寄样刊。  相似文献   

16.
猜词游戏     
游戏规则是:一个同学站在讲台上,背对黑板;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词,让下面的同学说这个词的意思,但是不能说出这个词中的任何一个字,然后让讲台上的那个同学猜这个词。每个同学猜一个,轮流进行。刚开始,老师写的词有:小猫、小狗、老鼠等等,很好  相似文献   

17.
要善于发现教育园地徐地银黑板右下角,是供生活委员写值日生姓名的,这是惯例。可否在上面写句话呢?一天,我忽来灵感。试了一级,结果发现那角荡似乎充实了些,好冒了些,还自不少同学竞相拿出笔记不采砂路。学生如此厚爱,我也就一发不可收拾。每天早读进教室第一件事...  相似文献   

18.
<正>有的同学常常为作文发愁,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道怎么写,即便勉强写出一篇作文来,也对自己没有信心,担心自己写不好。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呢?(小博士)在有一定语言积累的基础上,学生逐渐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才能构筑属于自己的文学精神领域,即写作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反复实践后认为,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一、重视语言积累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正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作文训练也是如此。首先,加强课外阅读,加大学生阅读量。我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方面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红领巾》2007,(5)
引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不同学校的老师在布置写作文时,往往会出一些相同的题目哦。因此,同学们可能都写过《我希望我的房间是……》这样的作文,是不是?所以呀,我们选了三所不同学校的同学的三篇同题作文集中刊载,让大家来看看,他们都写了些什么;大家也可以对比一下,看看自己又是怎么写的。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2005,(13)
(作者邹婷,曾在本刊发表过《一枝康乃馨》《6月6日》《透支》等多篇文章,现为大一学生。本文描述了作者的一次交稿经历。)看到杂志社那个圆形的标志,我知道我终于来到了这个曾在睡梦中无数次追寻过的地方。在赫然写有“编辑部”三个大字的木门前,我停了下来。手还未触及把手,门却开了。一个年轻的男子,一袭青衣,飞速地与我擦肩而过。然而,在四目相对的那一瞬间,我已捕捉到他潜藏在厚厚眼镜片后面的笑容,神秘却安宁。编辑部。在拥挤的空间里,如山的稿件安静地等待着自己的审判日;黑板上写满了姓名、地址和电话号码,凌乱却有规律;看上去有些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