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王献 《视听界》2006,(2):85-86
广播电视报是一张依托电视媒体成长起来的市民报,历来就是一张进入家庭的大众报纸,是一张工具报。但是,随着人们收视习惯的改变,电视报渐渐失去了以往“看电视必需品”的地位;同时,随着报纸市场的迅速发展,靠单一的“电视预告”功能,已经很难维持广播电视报的良性运转,开拓服务于家庭的其他功能已是广播电视报的当务之急。一、功能要有独特性抛开“广播电视”不说,就作为一张周报(周刊),在成熟的媒体市场中,其类型大致可以归纳成六类:一类以时事新闻为主;第二类以娱乐为主;第三类为生活潮流类,内容多为本地和国际流行的时尚;第四类为美容时…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广播电视报从80年代初期到目前已经历时近20多年了,从最初的繁荣发展到现在各地城市广播电视报市场份额总体上不同程度地萎缩,广播电视报流变与发展的轨迹十分清楚。笔者认为,广播电视报将进入“大分化”时期,随着所谓“上层建筑行业”不断地市场化、产业化,在十分激烈的竞争中,将会有一批基础差、规模小的广播电视报被分化淘汰出  相似文献   

3.
发韧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广播电视报 ,迄今为止 ,全国已有200多家城市广播电视报 ,加上中央级、省级广播电视报 ,它们已与广播、电视一起 ,形成了我国广播电视传播界“声、屏、报”三位一体的立体宣传格局。广播电视报之所以深受读者欢迎 ,究其原因 ,一是依附于广播、电视的这份报纸同时又是对广播、电视的延伸与补充 ,其导听、导看的职能 ,满足了广大受众的需求 ;二是广播电视报是一份具有浓郁晚报风格的家庭文化报 ,人们在知识性、愉悦性和实用性的阅读中能获得较大的收益。于是 ,广播电视报在90年代中叶迎来了它发展的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4.
实践与创新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在媒介大家庭中,广播电视报越来越处于劣势,发行量从百余万份迅速下滑到几十万份甚至是几万份。与读者的“移情别恋”同步,广播电视报的广告客户也纷纷“转向”,广播电视报又必须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广播电视报如何走出困境并寻求自身的发展?本文拟从广播电视报与其他媒介联手,从而实现借势发展这一视角进行探讨。广播电视报与其他媒体联手,可以大大加强对某一新闻或问题的报道力度,从而提高广播电视报自身的影响力,这对素有“小报”之称的广播电视报而言,更显重要。从1999年开始,《…  相似文献   

5.
广播电视报是一份依托广播电视媒体成长起来的家庭生活报,它主要以预告广播电视节目和介绍影视看点、娱乐消息为主的一份走入百姓家庭的报纸。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播电视报在媒体与受众的沟通与交流中作出过突出的贡献。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广播电视报的功能被削弱或替代,面临越来越大的发展压力,在党报和晚报的挤压下,广播电视报更是举步维艰。因此,在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报  相似文献   

6.
广播电视节目表(以下简称节目表),是广播电视报得以起家的基石,是广播电视报得以发展的生命线、看家宝;在商品大潮、报纸大战中,节目表,依然是广播电视报赖以生存,立于不败的“定海神针”、“通灵法宝”,它在广播电视报中的轴心地位与作用依然是无以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视报作为以宣传广播、影视等方面内容为主体的专业报,长期以来随着广播、影视节目一起深入千家万户。一般来说,广播电视报以家庭为单位被广大读者所需要,它直接面对的就是生活在城市村镇的一个个普通家庭,鉴于此,我们不妨把广播电视报定位为“家庭”类的平民化报纸。从文化的角度看,广播电视报这类平民报纸与党报等主流报纸相比,其特色主要表现为:一、平民化借用文学的语言,平民文化所探讨的“母题”就是城镇平民的日常生活,即老百姓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文娱活动。平民性特征决定了平民报纸最大的特点是通俗。平民文化植…  相似文献   

8.
广播电视报应如何增强可读性,真正办成读者“看电视少不了,不看电视也需要”的报纸?我认为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把读者的需求当作编者的追求。 以深入的调查了解读者。广播电视报是一张进入千家万户的影视文化报。报人面对的是广泛、复杂,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的多层面的读者,如果报人只顾低头盲目办  相似文献   

9.
徐志东 《新闻前哨》2002,(10):41-41
一、现实呼唤新编排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广播电视报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伴生物。广播电视报人一直视节目预告表是广播电视报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如贾宝玉的“通灵宝玉”须  相似文献   

10.
昔日风光今不再“广播电视报的好日子过去了!”——如今,广播电视报的同仁每到一起,往往就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样的感叹自有对过去的欣慰和留恋——曾几何时,广播电视报真是个不愁嫁的“皇帝女儿”。电视节目单编排妥当,再加上点影星逸事、文体趣闻、副刊散文,往报摊上一撒,报贩们保证是踊跃地卖广播电视报!十几万、几十万的发行量几乎都是  相似文献   

11.
现代广播的生存形态与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是信息革命涉及的重要领域之一,广播①这一传统的电子媒介,在信息革命的冲击下,将要发生或者正在发生至关重要的变化。本世纪30年代,世界广播的辉煌达到顶峰。收音机,这个神奇的小盒子曾经使多少人如痴如醉。德弗勒描述当年美国人喜爱广播时说,“经济来源窘迫的家庭,收音机坏了后也要省吃俭用攒钱修好。他们也许把家具还给贷款公司或拖欠房租,但他们死抱住收音机不放。”②虽然现在广播仍然拥有相对广泛的听众,但是广播自身的确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人们经常抱怨从收音机里传出的信号太差,孩子们更愿意趴在电视机前,…  相似文献   

12.
刘剑 《视听纵横》2008,(5):116-117
广播电视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广播电视报的黄金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报业竞争的加剧,昔日的辉煌已成为过眼云烟,面对竞争的大风大浪,广播电视报自身的不足显现无遗,许多广播电视报面临生存危机。这是激烈竞争环境中,所有广播电视报都面临的“阵痛”。  相似文献   

13.
节目表是广播电视报起家和发展的“王牌”。随着广播、电视“上星入网”步伐的加快,广播频率和电视频道已经从最初的几个增至四五十个,广播电视报的一周节目表也由原来的一个版扩展到如今的八九个版。预计,到2000年,全国广播电视联网后,电视节目频道将近百套。在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报电视节目表如何编排才方便“好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事实上,我们目前的电视节目表,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如果不详细刊登节目内容,便不  相似文献   

14.
非洲大陆民族主义革命的浪潮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世纪,二十多年来,在独立的非洲,电视业从无到有,广播业也日益壮大发展。然而,比较而言,非洲广播电视业无论从设备和规模上讲仍旧是落后的。广播的收听、收视率很低:每千名居民拥有收音机100台,电视机仅10台。从接收机的世界分布看,整个非洲大陆拥有的收音机总数仅占全世界的4%,而电视机的数量则占2.3%。本文仅对非洲南撒哈拉地区18个法语国家和4个印度洋岛国的广播  相似文献   

15.
改革十年来,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并不富裕,同时文盲半文盲所占比重较大,这就使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在城乡出现很大差异。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多数农民电视机还买不起,报纸看不了,而收音机(特别是袖珍收音机)价廉、能听,这样,农村就需要广播,农民就喜欢广播。据中央电台听工部1988年抽样调查,城  相似文献   

16.
如果我们对90年代中期以来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报作一粗略的浏览,就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曾经风靡一时的“炒作”这星那星的篇什,在报纸上明显减少,几至寥若晨星,而昔日为老总们困顿的言论,却异军突起,蔚为大观。这表现在:一、为适应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各报相继扩版、增版,纷纷办起评论专栏。如《中国电视报》的“荧屏思考”、《湖南广播电视报》的“一周论语”、《辽宁广播电视报》的“视听茶座”、《福建广播电视报》的“一家之言”、《吉林视听导报》的“一吐为快”、《甘肃广播电视报》的“新世说”、《山东广播电视报》…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长期的办报实践和对国内其它兄弟广播电视报的研究、学习、交流、借鉴中,发现很多广播电视报对“本报讯”的含义理解不清、认识不准、使用不当,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本报讯”错用、误用、漏用、滥用的现象。因此,广播电视报要慎用“本报讯”。 一“本报讯”使用不当的几种表现 当前广播电视报界对“本报讯”使用不当有以下几种: A.错将“他家”当“己家”。今年2月19日,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敬爱的小平同志不幸去世,国内基本上是所有的报刊都发表了这一重要消息。但是,有一家广播电视报却是这样处理的: 本报讯 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年,报刊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在竞争中,各地的广播电视报大部分出现了“双降”危局,即报纸发行和广告经营收入大幅下降。广播电视报究竟还有没有市场潜力?“双降”危局能否扭转?本文拟就此进行一点粗浅的探讨。一、认识两大优势 发掘市场潜力广播电视报具有独特的优势,以刊登节目表、剧情介绍和演艺圈的人和事为主要内容,这种被俗称为“节目报”的广播电视报,曾一度走俏市场,有的城市发行上百万份,有的几十万份,走进千家万户,受到读者青睐。这种优势,暂且称为“广电优势”。但是,问题在于许多广播电视报在发挥“广电优势”的同时,忽视了…  相似文献   

19.
广播电视报是紧随广播电视其后而出现的一种依附于声屏的信息传播媒体。这种超出任何一种报纸的依附性,给广播电视报牢牢地定位在声屏上,要紧紧围绕广播电视作文章、搞宣传。然而,广播电视报又是一张文化生活类的专业性报纸,它有与广播电视完全不同的传播方式和自己独立的办报方略。正是这种既“依附”又“独立”的性质,使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的传媒中成为独树一帜的第三种媒体。因此它有着与广播电视完全不同的功能,这就是正  相似文献   

20.
广播电视报作为一个边缘媒体,在晚报都市报的挤压下,已经走得步履蹒跚。很多人对广播电视报的生存意义产生了质疑,认为它最终将淡出历史舞台。事实上,广播电视报不仅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我们也可以肯定地说,只要广播电视存在一天,广播电视报就有其生存的意义。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广播电视报重新走近百姓,走人家庭。下面我们就从石家庄广播电视报《声屏之友》的改版成功来分析一下广播电视报的生存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