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2):177-177
物理所杨洪新以及徐力方、方忠、顾长志研究员与美国伦斯勤理工学院的张绳百教授合作,用第一原理深入地研究了清洁的金刚石(001)表面的台阶结构,通过计算台阶形成能,发现台阶结构比2×1再构的平面更稳定。进一步研究发现,半导体表面一个最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发生晶格再构.它导致了表面具有各种不同于体内的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2.
采用热阴极PCVD法,在CH4/H2的混合反应气源中通入不同气体(氩气、氮气)在P型(100)硅衬底上,合成了纳米金刚石膜。结果表明:Ar-90%时,金刚石薄膜表面晶粒尺寸达到纳米量级,在表面出现二次形核现象;N2-1%时,金刚石薄膜表面晶粒细化,晶界和缺陷增多,出现纳米级"菜花状"结构,氮气对金刚石晶粒有一定刻蚀作用出现凹陷生长现象。  相似文献   

3.
1 背景 具有重要应用功能的新体系和新研究方法,是当代电化学与其他学科实现交叉及电化学本身发展的二个主要研究方向。“九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型纳米结构电极体系的界面结构和性能”,正是遵循电化学的主要方向,以新型材料或结构、尤其是纳米结构制备电极(包括表面增强光学电极、过渡金属薄膜和表面合金电极、纳米结构半导体膜电极、电活性表面团簇电极);利用电化学现场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7,(23)
本文以ZnO(001)面的能带图,并结合ZnO(001)面的结构可知,由于ZnO(001)面满布Zn原子,这就使它的禁带宽度小,导电性能较好,电阻率低;在CO吸附后使ZnO(001)表面的禁带宽度增加,从而降低了其金属性,使其导电性降低,电阻率增加,吸附CO后,体系电子的分布密度会增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非对称性势垒单电子管(ATBs)的电路模拟和特性,以及采用准经典的MonteCarlo方法对Ge/Si复合纳米结构量子点MOSFET内存的电路模拟,得出由于台阶状复合势垒的作用,在擦写时间保持μs和ms量级的同时,存储时间可长达数年。从而解决了快速编程与长久存储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透明导电氧化物是底发射OLEDs所常采用的阳极材料,是影响OLEDs器件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氧化铟锡(ITO)作为最常采用的透明导电氧化物材料,其性能将直接影响OLEDs的器件性能。本文从ITO的表面粗糙化、表面纳米结构以及电极形状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介绍,使得研究者们能够详细了解近年来OLEDs器件ITO构造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24(1):86-91
模板基底上有应变岛的受控成核研究取得进展 纳米量子结构在固体表面上的控制组装与生长,是纳米量子器件及其特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6):678-678
中科院金属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催化材料研究部苏党生研究员、张建研究员、王锐博士与德国FritzHaber研究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克罗地亚研究人员合作,借助在纳米金刚石表面上高度弯曲的氧掺杂石墨烯活性结构,在无氧、无水蒸气保护的低温条件下实现了乙苯直接脱氢制取苯乙烯.其催化活性大约为工业氧化铁催化剂的3倍,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的传热性进行数值模拟,建立多颗粒二维随机分布复合材料测试模型,研究金刚石颗粒体积分数、颗粒半径、颗粒形貌、粒径比及界面因素对金刚石/铜复合材料传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制。结果表明: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着金刚石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升高;热导率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方形金刚石颗粒的复合材料热导率高于球形颗粒的复合材料;在金刚石体积分数一定时,适量配比细颗粒可提高材料热导率;对金刚石表面镀覆层新物质(W、Cr、Ti)来等效金刚石和铜二者物理结合时的界面热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蝉翼表面结构对细菌细胞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同时基于蝉翼表面纳米结构抗菌性,进一步分析了纳米颗粒与细菌之间的吸附力对抗菌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3):344-344
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所王强斌课题组与武汉病毒所纳米生物学实验室合作,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对天然病毒纳米颗粒结构进行改造,实现了病毒纳米颗粒表面特异性功能化,并以此结构为支架,高效构建了病毒纳米颗粒内部包裹一个量子点、表面含有特定数目(1—12)的金纳米颗粒的三维离散纳米结构。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业界单晶硅片存在两种切割方式砂浆切割硅片和金刚石线切割硅片,砂浆切割为传统的切割方式故在电池端有很成熟的清洗制绒方式,但金刚石线切片表面形貌与其大不同。本文通过对金刚石线切片的表面形貌观察研究,尝试在目前的砂浆单晶硅片制绒方式的基础上采取配方调整、增加工艺等措施研究金刚石线切片良好金字塔绒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超疏水性纳米界面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制备并研究了几种超疏水性纳米界面材料,具体包括(1)以多孔氧化铝为模板,通过一种新的模板挤压法制备了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该纤维表面在没有任何低表面能物质修饰时即具有超疏水性,与水的接触角可高达173.8°.(2)利用亲水性聚合物聚乙烯醇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性的表面,打破了传统上只有利用疏水材料才能得到超疏水性表面的局限性,扩大了制备材料的应用范围.研究表明,这种特殊的现象是由于聚乙烯醇分子在纳米结构表面发生重排,使得疏水基团向外,分子间氢键向内,从而导致整个体系的表面能降低引起的.(3)将聚丙烯腈纳米纤维通过典型的热解过程,得到了具有类石墨结构的纳米结构碳膜,该膜表面在广泛pH值范围内都具有超疏水的特征,在基因传输、无损失液体输送、微流体等方面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4)利用喷涂-干燥技术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同时具有超疏水及超亲油性的油水分离网膜.研究表明,网膜表面特殊的微米与纳米尺寸相结合的粗糙结构导致这种特殊的性质,该网膜具有很高的油水分离效率,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以下简称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设立于2001年,旨在顺应科学研究国际化趋势,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科学资源,增强我国基础研究的国际竞争能力,推动我国基础研究若干领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增强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ECR-PEMOCVD)技术,采用三甲基镓(TMGa)和氮气(N2)作为实验反应源,改变不同的沉积温度,在自支持金刚石衬底上沉积制备了高择优取向的GaN薄膜。利用高能电子衍射(RHEED)、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测试方式,研究了沉积温度的变化对GaN薄膜的结晶性和表面形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二元光学器件是一种表面微细结构组成的衍射光学元件,其制作工程中存在的加工误差主要有系统刻蚀误差、对准误差、随机台阶刻蚀深度误差、随机台阶刻蚀宽度误差等.其表面结构的形态及其偏差对其使用性能将产生严重的影响.探索出有效的二元光学器件表面表征方法是保证其制作工艺及系统有良好性能的前提和主要手段.本文介绍了一种幅度参数表征法,并给出了参数表征法中各参数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纳米金刚石颗粒的导热系数对温度和颗粒尺寸的依存关系。为了得到较为准确的模拟结果,采用了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计算了较长时间的热流自相关函数,并得到了导热系数的收敛结果。结果表明,纳米金刚石颗粒由于尺寸的影响,导热系数低于体材料金刚石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导热系数出现一个峰值,该峰值点的温度小于体材料金刚石出现峰值点的温度;随颗粒尺寸的增大,导热系数增加,我们预测导热系数将在一定的颗粒尺寸时收敛于体材料金刚石的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3):345-345
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仿生设计以获得满足某些特定服役环境要求的工程材料是目前材料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力学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宋凡研究员、许向红副研究员和邵颖峰助理研究员及其合作者,用等离子刻蚀和酸腐蚀的办法,在陶瓷表面成功引入了仿蜻蜓翼表面纳米结构,使陶瓷表面的水接触角提高50度以上成为超疏水表面,有效地提高了陶瓷材料的抗热震性。  相似文献   

19.
在纳米SiO2表面引入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PAMAM),再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了一种核-壳结构的SiO2-PAMAM-PS,将改性的纳米SiO2添加到PS基体中作为超临界CO2发泡的成核剂。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TG)等结果表明,SiO2表面成功引入了PAMAM,并且接枝上了PS链段。透射电镜(TEM)显示该成核剂具有核-壳结构及其在PS基体中可以较均匀分散。将添加了改性SiO2的PS进行了超临界CO2发泡,利用扫描电镜(SEM)对泡孔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相比于纯发泡PS,成核剂的加入,改善了PS的泡孔结构,使泡孔尺寸显著减小,泡孔密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信息》2004,(6):24-24
华裔科学家、美国亚持兰大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一种新型纳米结构,这种由单晶体纳米带环绕而形成的封闭式环型纳米结构具有半导体和压电效应双重性质,可应用于微米、纳米机电系统,纳米级传感器和生物细胞探测。该成果开辟了纳米结构生长的新理论和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