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力是高三考生,平时成绩一般。在一次月考中,无意中瞟到了前桌成绩较好的同学答案,加上那次发挥也比较好,结果一跃进入班级前列。从此小力每次考试都想抄,挖空心思地想出抄袭良招,借此保住优等生的地位。但他也怕自己的伎俩被看穿,以至在每次考试开始前,他不得不苦思怎么办,抄袭会不会被发现,这些问题困扰着小力,导致他上课走神,寝食难安,身心陷入极度疲惫状态。  相似文献   

2.
父爱无言     
虽然我从来没被父亲训斥过 ,但一想起他训斥弟弟时的情景 ,我就胆战心惊。所以 ,我一直都怕他 ,怕他那总板着的面孔 ,怕他那怪怪的脾气 ,怕他……我甚至觉得 :他从来就没有疼爱过自己的女儿。可是 ,我错了。自打那次与母亲聊天 ,我改变了对父亲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肖川这个人     
刘良华 《师道》2009,(10):12-13
肖川是个怪人。我受不了他。估计没几个人能够受得了。 偶尔看他的书,也偶尔看他的文章。不想看多了,怕受他的毒害。他曾经写过一些正经的学术文章,后来不写正经文章了,把文章弄得花里胡哨的,又执意骂人。他的文章少有不骂的时候。  相似文献   

4.
小笛信箱     
问:有一次无意中我看了同学的日记。在日记中,他诉说了对母亲的仇恨。震惊之余,我很想帮帮他,但又怕碰钉子,怕他怪我偷看了他的日记。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5.
马德 《八小时以外》2013,(7):119-119
在京,跟朋友在西坝河一带喝茶。有短信息来,朋友看了一下就摁了,没有回复。过一会儿,又有QQ声响起,他又摁了,没去回复。我怕是因我在场摆弄手机不好意思,于是劝他,有事就赶紧处理一下吧。哪料,他一笑,说:"有的信息我从来不回复的。"  相似文献   

6.
父亲不写信     
同学拿出家书给我们看,一行亲切的字映人眼帘:“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父亲。父亲从未给我写过信。父亲是位民办教师。在我的记忆中,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未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他不表扬我也不批评我,我却总感到跟他有些疏远,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紧张。我怕他,由于怕,我总是有意远离他。从来没享受过在父亲臂弯里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是一片空白。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父亲怀里尽情地嬉闹时,我幼小的心灵,总有一点儿说不出的失落。  相似文献   

7.
有的同学看了《小读者》上“怎样成为优等生”专栏以后来信问:“我是笨蛋,学习不怎么好,我又怎么可能成为优等生呢?”其实,世界上没有笨蛋。不信,你看看美国人沃斯是怎样从“我是个笨蛋”,后来变成超越他一向崇拜的出色卓越的父亲的?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蓬蓬自幼聪慧懂事、活泼可爱,在学校里,始终是班级的优等生;可是,每次考试总会有几个同学的成绩排在他之前,他几乎从未拿过第一名。为此,他感到非常沮丧。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优等生",老师家长眼中的"乖乖女",没有人知道,我也有许多不顺心……早餐排队,我很幸运地排到了一个靠前的位置。一个陌生的同学很自然地走过来,插在了我的前面,我叹了一口气,默不吭声,但过了一会儿,他却招了十几个人插进了队伍,我原本靠前的位置变成了靠后,我依旧只是叹口气,因为怕惹来麻烦,我不敢告诉站在另一侧的值班老师。结果那天早上,我没有  相似文献   

10.
正【案例描述】小章同学是我从教10年从未遇到过的典型:自闭,没有朋友,甚至有点孤芳自赏;桀骜,不听父母老师的话;情商较低,不会与人沟通,尤其与父亲的关系僵化;沉溺网络,无法自拔,(一次因为他未经父母允许私自去网吧上网,结果他妈妈在找他的路上出了车祸,他去医院看了一会会就又溜去网吧上网了.于是父母怕他在外出事,妥协,给他在家安装  相似文献   

11.
父亲     
我的父亲刘桐九,是个普通的退休商业职工。他活了76岁,毫无功业可言,可算微不足道。他对自己一生清清白白做人,老实认真工作,晚年四世同堂,很是知足。但是,我却为他这一辈子过得战战兢兢,感到难过。他14岁进城学徒,怕老板,怕被打骂;出师当伙计,怕东家,怕失业;解放后他当了商业职工,又怕领导,怕出身好的同事,怕挨整。最使我想起来痛心的是,他还怕我这个儿子。从遗传上看,我的外貌和声音,酷似我的父亲;但是我的智力得自母亲,狂纵的性格更像我那文盲的曾祖父和半文盲的祖父。我的父亲对我的影响极小。童年时代,父亲每年只有歇伏和春节回家两趟,…  相似文献   

12.
埃里森的儿子曾见过一只巴掌大小的蜘蛛爬上父亲肩头,所以一直很害怕蜘蛛。埃里森问他为什么这么怕蜘蛛,他说:"蜘蛛太难看了,所以我怕。"如果运用发问的技巧,你会听到,这句话的意思是:蜘蛛太难看了,让我害怕。是蜘蛛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我是没有办法的。埃里森又问:"是不是所有人都害怕蜘蛛?"  相似文献   

13.
我听到一位母亲的叙述:她的孩子与邻居的孩子是同班同学,俩人形影不离,亲密无间,不管上学还是玩耍,都要在一起,她的孩子成绩优秀,但邻居孩子的成绩不好,她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信条,认为这样交往下去会带坏孩子,即使不带坏,也怕成绩会被拉下去。我听了不以为然。其实在生活中有不少优等生和后进生总"粘"在一起的现象,情同手足,一好就是几年。但似乎优等生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从某些方面来说,反而能促进他自身的"免疫"功能,能使孩子各方面得到更全面、更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三)面批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王有声老师曾介绍过他面批学生作文的经验,现在摘要转介如下: 有一次,王老师指导学生写《一篇日记》。有一个优等生,写了一篇《参观玩具展览》。从全篇看,写得不错。可惜结尾是这样写的: “今天,通过看玩具展览,我很受教育。我一定要好好听党的话,用‘三好’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长大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显然,这样的结尾段对全文来说,是美中不足的。王老师认为,这样的文章,如果只在成绩上打个“优下”,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没有帮助的。于是他就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找这个学生在走廊上无  相似文献   

15.
9.让幼儿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一次我们到农村去玩,3岁的外孙嚷着要去看牛,他外公只好带他去了。谁知不一会儿,他喊着:“怕!怕!”跑回来了。原来,外孙在牛棚里看到的牛黑不溜秋的,还瞪着一双大眼睛,这模样与他从图书上的美好形象相去甚远,因而被吓着了。  相似文献   

16.
陌生号码来电,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一个家长打来的,阳阳的爷爷。他显得有些激动:"茆老师啊,阳阳总是在家念叨:茆老师的儿子长什么样啊?是不是真的像我这个样子?""茆老师,阳阳把《苹果树上的外婆》包起来了,一直放在枕头下面呢。"这两句话,令我思绪飞扬。阳阳,我五年前教过的一个学生。他记忆力超群,学习成绩超群,课外知识丰富,是名副其实的优等生。可这个优等生恰恰是"问题生",他的调皮劲儿同样超群。他傲视一切,与同伴没有共同语言,课间操不做,班级活动不参加……爷爷奶奶和一些老师的宠爱滋长了他的特别。开学第一周,体育课,他不好好学习新广播体操。我询问原因,他理直气壮地说:"以  相似文献   

17.
面对李赋宁这样的人物,恐怕很多人对于英语的概念都得修正:1946年,出身西南联大的李赋宁到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英文系深造时,乔叟和莎士比亚对于他来说,都算是"驾轻就熟"的题目,难度不足。于是他选择了古英语研究作为博士方向,这是连欧美优等生都认为太过  相似文献   

18.
爱好成就事业 耿成群站在监视器前,对着新郎喊:"踢球的时候不要看新娘,你是第一次见到她,怎么能老看她.眼神运用不对!你这样看不怕人家当你是流氓啊!"然后他走到新郎面前,拿起足球边踢边跑边示范,这样,很自然地跑过,让足球自然地滚到她脚边.一队人马在郑州市人民公园忙碌着,摄像、灯光、化妆……  相似文献   

19.
儿子上初中后,因为上学路程远了,我们给他配备了手机,以方便和家长联系。慢慢地我们发现,他的短信越来越多,而且还经常和女同学短信联系。我提醒过他很多次,他倒是在学校不开手机,但回家写作业的时候,手机放在旁边不时看短信。我担心会牵扯精力影响学习,而且也怕他有早恋倾向。应该怎么制止他呢?  相似文献   

20.
听一听 梦想皆有神助 他是一位匈牙利木材商的儿子,由于从小生得呆笨,人们喊他“木头”。他也确实名副其实,九岁之前,除了因遵守秩序在学校里获得过一枚玩具螺丝钉外,再没有获得过什么奖励。 十二岁时,他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位国王给他颁奖,因为他的作品被诺贝尔看上了。当时,他很想把这个梦告诉谁,但又怕被人嘲笑,最后,只告诉了妈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