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古代应用文和文学一样历史悠久.它内涵丰富,存在着文学泛化现象,主要表现在:自我形象的勾勒和群体形象的塑造;蕴涵着强烈而真挚的情愫;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多样化:等等.该现象产生的动因主要有:古代应用文与文学同源,文学文体和非文学文体的界限模糊,古代选官制度语境下的作者拥有通过词采来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古人和古代文论崇尚文采,写作者写作目的驱动.研究古代应用文文学泛化现象,有助于揭示应用文的演变和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把握现代应用文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应用文在现代社会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实施与深化,对于应用文的教学也受到了众多的关注。在职业院校的教学课程中,应用文的教学往往以考虑其实用性为主,因此有一部分职业院校中将应用文教学代替了语文教学,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本文就主要对应用文教学中文学因素的渗透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现代文章学研究中一般认为“应用文”一名出自清代,其实早见于南宋。古代应用文的写作理论在汉魏六朝已基本形成,但到“五四”时应用文才作为独立的文章体裁提出来。由于古代对一般文章(包括应用文)与文学的差异经历了漫长的认识过程,所以古代对这个专门文体概念并没有作出科学的解释。不过,前人强调应用文的实用性质,对现代研究应用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代应用文与古代应用文是相对应的概念,它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白话文运动及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下产生的。陈独秀、钱玄同等白话文运动的干将推动了它的发展,并称其为“应用之文”,在此基础上,刘半农第一个直接提出“应用文”这一概念,他在《应用文之讲授》中指出,“应用文与文学文,性质全然不同”。此外,一些深受西方实用主义思潮影响的教育专家及学者,  相似文献   

5.
冯木桂 《广东教育》2007,(7):158-159
应用文写作是现代社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职校文科类专业班的应用文写作更是该专业学生的一项职业技能,如何进行应用文写作教学很值得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去关注、去探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应用文源远流长,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萌芽于先秦时期的殷商和战国,发展于秦汉和南北朝,成熟于唐、宋,至明、清,应用文文体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由于古代对一般文章(包括应用文)与文学的差异经历了漫长的认识过程,所以古代对这个专门文体概念没有作出科学的解释。不过,古代应用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人强调应用文的实用性质,对现代研究应用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应用文是人际书面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与手段,是一个人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需要必须具有的一种写作能力,更是“现代人”整个智能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应用文的教学与训练,为孩子们参与社会生活铺垫初步基础。现对此略陈管见。一、确保“应用文”的训练地位应用文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无论在语言文字的训练方面还是思想教育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不论何种版本)从一年级开始至六年级都安排了一定的常用的简单的应用文教学与训练内容,这是十分必要和符合实际的。但从具体教学中观察,发现有些…  相似文献   

8.
“审美是文学的专利,应用文不存在审美,”此看法不符合实际;同样,一味追求应用文的美,欲以审美融化认知,遮蔽文章的实用价值,掩盖应用文章的“技术、工具性”特点,胀大审美功能,这也是不符合实际的,文学审美与应用文审美是有区别的。应用文审美因素,概略言之,有本真美、科学美、奇异美、简朴美、语体互渗美、整齐规范美等。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项重要的写作类型,应用文写作质量直接反映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尤其是汉语言文学方向的学生更需要夯实应用文写作功底,这是他们未来工作和学习的重要保障。本文立足于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从语言表达技巧视角探讨了如何提升应用文写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文写作课是高职教育中的基础课程之一,作为一项基本能力,应用文写作对高职生更是至关重要。但如何让应用文写作课程更好地配合高职教育,一直是高职院校写作教师的研究方向。通过不断地试验与研究,教研室同仁在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中试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大学语文所选的课文表面上看似乎都是文学作品,其实不少篇章本质上是应用文,所以大学语文的文体教学成果可以为应用写作课所利用.即使是在非应用文体教学中,其所重点训练的分类能力、概括能力、甚至文言的运用能力的教学成果也是应用写作课应该利用的,所以应用写作课应注意充分利用大学语文的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12.
在 2 1世纪 30年代初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新月派理论家梁实秋与鲁迅等“左翼”作家就文学的“人性”与“阶级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这场论争涉及到新文学的政治选择、文化选择、审美选择以及有关文学的本质、功用和价值等问题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理论意义。因此 ,梳理总结梁实秋和鲁迅两人不同的人性论旨趣及其理论渊源 ,对于我们今天从当时的历史语境去重新评价这场论争的功过得失 ,或者对于当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建构和现代批评形态的生成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中的外国文学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最新的变化为讨论其中涉及的外国文学教学的性质 ,外国文学选目及评价方面的变化和意义 ,新形势下外国文学教学的策略提供了现实条件。外国文学中译本 ,是中国文学的特殊组成部分 ,是现代白话文的特殊组成部分 ,所以也必然是中国语文的一部分。新版大纲和教材的外国文学选材范围大幅度拓宽 ,评价趋向多元化 ,同时保持了意识形态的连续性。面对如此教学实际 ,从人性、社会批判、命运或象征三层次提炼和整合作品主题是教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40、50年代是中国文学的转折时代,从文学观念到文学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文学体制的改变与建立是中国文学能成为“当代”的重要标志。它有效地实现了当代社会与文学的互动,促使文学作家、作品和读者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就当代文学体制之下作家的思想改造问题展开讨论,说明文学体制与作家身份之间所发生的同一性与差异性矛盾,促使作家形成新型的主体认知与行为方式,从而制约着中国当代文学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文学创作,其表现形式、艺术风格、象征主义运用等都大胆采用和借鉴外国文学创作手法,奠定了我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基石,是坚持“拿来主义”思想的光辉实践。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讨论20世纪30年代乡土创作同当时文学批评观念的关系。现代作家既立足乡土,也把握了世界文学的脉博,在创作上表现出新的风貌;而围绕乡土创作的批评活动也运用了新近的心理分析观念,对创作起着互动的阐释作用。中国现代文学在创作和批评上形成了一种既“现代”亦“乡土”的特征,现代作家的人格结构亦显现于此。  相似文献   

17.
陆小曼不仅是现代社交名人,也是一个具有相当文学造诣的知识女性。她创作的小说《皇家饭店》描写细腻,构思巧妙;戏剧《卞昆冈》空幻唯美,极富诗意;散文与日记则直抒胸臆,坦率自然。她的创作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与女性书写的一个应有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一切写作文体性质不仅从实体中,也从功能价值中显示出来。应用文体也是这样。应用文的一个重要功能即实用性。实用,是其产生的根本劝因,也是其发展变易的动力;实用,体现在它的较强功利和实用性上。这也是应用文得以区别文学艺术文体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大学教育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这已成为近年来社会的共识。具体到中国现代文学大学课程的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文学感受能力和分析、理解作品的能力。为实现此目标,教师必须根据低年级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知识层次,根据现代文学学科特性和教学内容,寻找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第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让学生走出应试教育思维定式;第二要纠正"文学无用"偏见,肯定文学及文学学习的价值,唤起学生研读文学的热情;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大量文本阅读和文本鉴赏分析活动,把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落到实处;第四强化训练,以练促读、促思,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立足郭沫若的诗歌创作,从郭沫若接受外国学影响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早期泛神论哲学思想和浪漫主义艺观的形成,外国学影响在郭沫若诗歌创作中的具体体现三方面,思考,探究来自异域的哲学,学营养是如何被这位中国现代诗人所吸收,消化,综合进而产生新的创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