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投影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并广泛地运用于各个行业,在展示设计行业中也有所涉及。数字投影技术的加入可以使得空间展示更加立体,为受众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体验,与此同时也为设计师的表达提供了更好的展示途径。笔者将从展厅多媒体、互动投影、数字影院、舞台展示以及3DMapping这五方面来阐述数字投影技术在展览展示空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行业博物馆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收藏和保护行业文物、展示行业历史发展和科学内涵,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和兴趣,传播行业知识等发挥重要作用,成为行业科学文化传播的新阵地。然而,因行业博物馆有特殊的隶属关系,不仅需要发挥博物馆的功能,还要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方式。对中国煤炭博物馆特有的展览和运营模式做一些探讨,希望为同类型博物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1月12—14日,超级电容器技术及产业国际论坛暨2018产业年会隆重召开。此次年会以"推进超级电容产业发展,绿色能源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包括特邀报告、主题报告、行业分析、行业颁奖、高峰论坛、标准评选、学术墙报、展览展示及技术参观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袁培福  宋楠 《科协论坛》2013,(11):18-19
近年来,教育传播学理论不断发展,为更好地认识和开展科技馆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科技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科普教育机构,展览展示设计对科技馆的宣传效果影响更加重要。随着科技和展教理论的发展,科技馆的展教呈现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从以展品为主到以观众为主;从以教育为主到启发引导为主;从消极等待观众进门到积极吸引他们参观。展览展示已成为影响观众参观科技馆、体验科技馆、感受科技馆的重要因素。从展馆展览展示设计的角度阐述了现代科技馆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世博会是人类优秀文明和智慧汇聚的盛会,也是各参展方共享科技进步、进行创意比拼的大舞台。在上海世博会上,诸多国家馆都依靠声、光、电等多媒体集成技术,来演绎、展示各自的文化特色和城市生活的新理念,演艺设备与技术创新地广泛应用于世博会场馆、展览展示项目和各类型文艺演出活动中。左焕琨,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舞台设计专业,长期专注于舞台美术设计和舞台工艺设计领域,近年来从事展览展示艺术技术工作并担任艺术照明设计,在上海世博会中担任中国国家馆、主题馆展示技术保障平台顾问组组长。8月中旬,左焕琨老师陪同本刊记者观摩了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主题馆,并为我们解密其中技术,介绍了演艺科技在上海世博会展览展示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工程的发展前景及其对行业未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笔者从事展览、展示设计。展览设计就是对展品展示、展览空间和展览环境等问题的解决 ,提供方案并做出视觉评价。把展览设计、特别是现代展览设计划入工业设计的范畴 ,远比把展览看作形式设计、美术设计或艺术设计等更接近于真理。笔者参加了九八年国家经贸委主办的“改革开放二十年 ,利用外资成果展”,九九年的全国妇联主办的“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十年成果展”。在展览工程中得到了方方面面的锻炼 ,也见识了其它省、市许多优秀的设计 ,在展示的版面设计这一块 ,有些个人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 ,以供同行们批评指导。版面在展示中起…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信息》2003,(24):18-18
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中国国际商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主办,北京优点展览展示有限公司与CTI论坛共同承办的“2004中国呼叫中心运营与客户关系管理大会(Contact Center Management & CRM Solution China 2004——CCM China 2004)”,将于2004年4月21日-23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相似文献   

8.
胡亮 《科技风》2014,(17):244-244
近年来,我国的博物馆数量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增长,类型也趋于多样化,同行业之间无形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最重要的灵魂,也是其将馆藏品对外宣传展示的最主要方式。本文以中国航海博物馆的临展军事航海馆展厅为例,试探讨从展览定位、展览文本、展品以及展示手段各方面的结合,提高展示效果,达到更好的展览宣传目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科技馆常设展览展示内容文献的研究、对各地科技馆的实地考察,可以发现常设展览存在的问题;常设展览的展示内容不仅仅要普及科学知识,更要把重点放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上;同时要大胆创新,建设独具特色的常设展览。  相似文献   

10.
申秋 《大众科技》2013,(1):98-100
文章论述影响博物馆陈列展示的几个方面,元素”加入到展览中是未来展示形态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用的技术手段、设备和主题内容、展示空间是否相融。基于现代科技的数字多媒体技术对展示形态的影响,提出“把科技但在陈列设计中不能只考虑前沿展示技术的应用,还必须考虑所运  相似文献   

11.
;针对将特效影院的科普教育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要求,本文对其进行了分析与解答。科技馆中的特效影院作为科技馆展览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技馆特效影院的展览教育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而作为影院它不仅仅是一部影片内容的展示,而是应作为科技馆的一个展览项目进行展示。它的科普教育功能就如同科技馆的展品一样。观众体会的不仅仅是影片的内容,还应了解科技馆影院所具有的独特的科技内涵,本文对科技馆今后如何发挥特效影院的科普教育功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科技进步已经不再仅仅是提升国际地位的象征,而逐渐向平民转化,越来越多的向日常生活方面转化。尤其是机械仿真技术的发展日益迅猛,机械仿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科教文旅、展览展示、影视道具等各服务领域,并得到大众的接纳和认可,机械仿真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各服务行业产品更新换代与理念创新,有利于服务行业的向前发展和行业融合,从而推动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庄玫  杨杰  郭兰芳 《现代情报》2015,35(3):157-160
图书馆展览服务在提升高校图书馆综合服务水平、引领与发扬大学文化、治学育人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跟随信息时代的变化,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展览服务体现出了在形式和内涵方面的崭新特点。清华大学图书馆立足于展览服务的具体实践,从挖掘馆藏、贴近读者和追踪前沿的多元化视野出发,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展示方式,补充微博与微信等不同平台渠道,有效地实现了图书馆展览的服务拓展与文化引领功能。基于不同智能终端的全面立体化展览成为了展览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正香港庆祝回归20周年重点活动"创科驱动成就梦想"科技展6月28日在维多利亚公园开幕,展示国家科技成就和香港新一代创新精神。本次展览突出展示了中国航天科技成果,包括火箭发射和遥感测绘等方面的演示,以及天舟一号、嫦娥五号、月宫一号模型等100多件展品。展览筹备总指挥曾向群表示,香港市民经常通过电视了解国家航天科技发展成就,但鲜有机会  相似文献   

15.
新兴多媒体展示技术的发展为展览带来了新的契机,目前国内许多科技场馆正在努力研究如何应用新的媒体技术来展示展品。虚拟现实(VR)作为一种新媒体技术,在业界多有使用,但效果不佳。针对这个问题,探究了一种新型的展示技术手段,将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与展品的展示形式有效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苑楠 《科技通报》2019,35(5):204-208
主题展览巡展是科技馆服务公众的一种方式,以解决我国中小科技馆大多存在的展品资源匮乏、展示内容不足、资源更新困难、展览研制维护水平有限等问题。本文重点阐释了主题展览目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方向,探讨在新时代中国现代科技馆体系下,主题展览发挥的作用和功能,提高地方科技馆服务公众的水平和能力,引进先进理念、创新开发模式、建立运行机制、加强人才培养,推动形成"全国科技馆展览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平台",以达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为实现主题展览在新时代的创新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我国科技的发展现状,探讨了科技馆的展览方式及其创新。文章认为,为进一步挖掘科技馆的潜能,高效发挥其社会功能,还需要深入创新思维、创新展示手段,无论从展示内容、展示手段、展教理念还是设计规划等方面都要不断改进,保持科技馆展教方式的时代性、科学性、普遍性,以及知识的系统化、具体化、浅显化。  相似文献   

18.
科技馆以展示教育为主要功能,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助性展示手段来激发观众的科学兴趣,同时也开展多种类型的科技传播和科学文化交流活动。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科技馆事业已经进入一个蓬勃向上的新阶段,科普教育形式较原来单一的展览模式逐步丰富起来。  相似文献   

19.
郭丽 《世界发明》2009,(3):14-15
记录这次展览,首先要解说两个名词:ECO,生态环保ec—ological的简写;BIEAF展览,这是由在韩国注册的国际环境文化联合促进会发起的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国际ECO设计展(IEDF)”始于2000年创设的釜山国际环境艺术节(BIEAF),在其第七届时发展为环境设计领域独立的展示活动。  相似文献   

20.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是收藏和利用邮政、邮票文物进行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它向观众展示了中国邮政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丰富多彩的中外邮票。博物馆拥有4500平方米的展览大厅和1000平方米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