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是电视新闻传播的基本载体和表现样式,它的产生和变化与电视新闻的产生和发展,与时代的脉搏息息相关,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单一还是多样,简单还是复杂,直接反映了电视新闻的广度、深度。由于社会背景、技术手段、传播观念等的不同,中国的电视新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节目形态。从1958年5月1日至今,在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中,中国电视新闻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从“慢、长、空”到“快、新、活”,电视新闻的节目形态也从最初的单一、呆板发展为现在的多元、鲜活,形成了电视传播中的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与应用,各种信息传播的速度日益加快,其主体也呈现多元化的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信息传播具有即时化的特点。相对来说,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制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也给电视新闻节目制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情况与难题。虽然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弊端,有利于准确把握时代发展不断跟进并加快信息的传播,但是电视新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信息内容选择与传播途径上面对的人们太广泛,不同层次的人们对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需求不同,很多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缺乏一定的个性化色彩。因此,本文将立足于电视新闻节目所面临的挑战准确把握新媒体环境与电视新闻节目本身的特点,创新思路勇于面对和接受挑战,把握好时代发展的潮流全面推进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技术的飞跃,使电视新闻传播节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对从事电视新闻的传播者提出了挑战。首先。电视新闻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使电视观众能更直观地认知新闻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电视新闻已经不再停留在过去以单纯口播,或者口播加新闻图像这种单一的表达方式了,现场报道、电话连线等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地丰富、充实着电视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节目具有图文并茂、时效权威的优势,在关键时候可以进行现场连线、现场直播,给观众呈现视觉听觉兼备的新闻接收平台,可电视新闻节目却有一个很大的弱点:那就是节目的短暂性,转瞬即逝的节目、延时滞后的反馈手段,都让电视新闻节目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基于新媒介生态环境,提出了电视新闻节目传播手段从宣传向提供资讯、从单一传播向多角度传播两项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何国平 《新闻界》2007,(2):98-99
从节目形态来看,电视新闻大体上历时地表现为人类对电视与新闻二者特性发现与确认的传播实践。这一传播实践同时显示,作为大众媒体的电视的特质——音影声像与即时传输,在电视新闻的不同形态中表现出一种非恒定的离合关系。翻检电视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已经开始进入一种全媒体时代,而且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其不仅表现在观众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还表现在信息传播手段更加多样化,因此,电视新闻节目要获得一定的发展,就要进行多方面的创新,从形态上做出具体的改进.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的发展模式影响比较大,在当前进行电视新闻节目的形态创新遇到了比较多的问题,而且缺乏有效的创新途径.因此,本文针对当前电视新闻节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性的发展策略,促进电视新闻节目实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尹靖 《青年记者》2020,(5):48-49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受欢迎程度与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以及信息的传播效果直接关联。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不断创新,在内容、形态、渠道方面均有改进,比如,央视《新闻联播》缩短有关国家领导人新闻的时长,更突出民生新闻,借力“两微一端”,同时进军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在电视新闻节目不断发展的同时,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也应与时俱进,进行适当“转型”,主动求新求变,朝着专业、亲民、睿智、个性的方向发展,增强其个人传播力,吸引并抓住观众注意力,稳固并扩大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群。  相似文献   

8.
顺应当代各种媒体的竞争和观众接受的需求,电视新闻界出现了这样一种节目制作理念——新闻故事化叙述,就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它实际体现为“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细节人物化”.这种电视新闻故事化现象是对传统新闻传播形态的一种变革,在传达政令、传播信息、教育群众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新闻故事化叙述的做法其实是以人为本的观念在电视新闻节目发展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9.
吴玉兰 《新闻传播》2005,(8):7-8,10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产生和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电视新闻的出现到文革结束,电视新闻评论基本上是把新华社、报刊的评论搞,以口播形式播出,只是文字评论稿件的口播形态,主要强调“听”的功能,毫无电视传播特色。第二阶段,以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创办第一个电视评论栏目《观察与思考》开始到90年代初,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开始进入“自己走路”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0.
庞亮 《声屏世界》2003,(8):10-11
电视新闻传播理念,是指导电视新闻传播改革与发展的思想观念,是电视新闻传播不断焕发生机、推陈出新的源动力。传播理念与节目实践互相影响、互相推动,而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传播理念往往决定节目实践的发展。电视新闻传播理念的变化与整个中国新闻媒介的改革同步。中国新闻媒介改革“缺乏完整的理论构想和具体的规划。改革并不是自上而下发动的,而是在党的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不变的大前提下,新闻媒介在现存体制空间内主动探求与市场经济对接的经营方式。”是“在维持新闻体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由观念的变革来拉动新闻媒介的变革。”①因此,…  相似文献   

11.
彭海涛 《视听界》2005,(1):15-18
自1994年《焦点访谈》开播以来,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全国各电视台遍地开花,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得到了迅猛发展。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发展和壮大不仅代表了新闻事业的新成就,而且也从侧面表明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以及在此情况下的新闻观念的变革。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从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中国电视新闻节目所特有的品质,是新闻在电视上的优良表现形态和类型。从新闻在各种大众媒介的发展历程和变迁来看,电视新闻节目向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转化首先在操作上起始于新闻语态的变革。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最大特点莫过于其新闻语态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重新建构了新闻的语态,展现了新闻的高端发展方向和未来。  相似文献   

12.
新媒介生态下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一改变使电视新闻节目成为真正的公共舆论空间,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文章还探讨了新传媒生态出现后,电视新闻节目在新闻报道上呈现出从单一到多元的变迁规律。  相似文献   

13.
正电视新闻杂志打破了固有的电视新闻模式,融合电视与杂志媒体的传播优势,形成了电视新闻杂志化这一全新的节目形态。这种节目形态诞生于美国,发展至今已日臻成熟。从分析美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编排方式入手,揭示其给中国电视新闻发展的启示,对拥有巨大受众市场规模的中国电视新闻制作业来说具有现实意义。一、引言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分散了电视媒介的受众数量,为把电视观众重新聚拢到电视机旁,电视从业人员必  相似文献   

14.
高飞 《新闻窗》2011,(2):81-82
新闻评论,最早见诸于报刊。后来,随着广播、电视等媒介的兴起,电视新闻评论成为电视新闻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从中央电视台到各级地方电视台,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在形式上,也日益灵活多样,大胆创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目前已经成了一个集网络媒介、电子媒介等多种传播手段于一体。融合多种表现形式的传播形态。它所体现的是一种直观和立体化的评论方式。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官方应用,带动了移动传播、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转型融媒体的发展,新媒体传播迎来了大爆发的时代。对基层电视新闻传播来说,将“大屏”的电视节目与“小屏”的短视频传播相融合,是提高电视新闻节目新媒体属性、避免电视新闻传播影响力降低的重要手段。公众的阅读倾向是新闻传播的风向标,移动媒体的发展已经将电视观众转化为网络用户,探索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是基层电视新闻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针对电视新闻的短视频化方向,探索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6.
项飞 《新闻传播》2024,(3):55-57
进入新媒体时代以后,新媒体以及相关新技术的出现并广泛应用,让传播变得更加快捷,电视新闻以往所受到的时间、空间、地域等方面的“壁垒”,如今逐渐被媒体融合发展的潮流所冲破,电视新闻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然,机遇与挑战并存,电视新闻以及电视媒体的可持续发展仍旧任重道远,电视新闻时而还会出现内容同质化、形式单一、传播渠道有限等弊端。为了更好地发展,电视新闻必须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尽可能拓宽并利用新媒体的资源,扬长避短,为广大观众生产出喜闻乐见的优质电视新闻节目,切实提高收视率,让电视媒体在愈发激烈的媒体市场上行稳致远。本文从电视新闻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必然性入手,从融合发展的内涵、广度和深度、新媒体资源利用、移动终端平台的开发与搭建等层面,进而阐述新时期电视新闻新媒体拓展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李萱 《青年记者》2008,(8):99-100
如果将一档电视新闻节目比作一桌盛宴,那么,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新闻报道就好比是一道道菜肴,而电视新闻编辑就是这盛宴的掌勺厨师。同样的原料,不同厨师烹制出来的味道会大不一样;同样的菜肴,不同的上菜顺序、不同的荤素搭配给食客带来的感觉也会完全不同。一套编排得当的电视新闻节目,能产生“1+1〉2”的传播效果,而一档电视新闻是否能通过好的编排“抓住观众”,考验的是电视新闻编辑的功力。  相似文献   

18.
2005年的中国是充满了“大事件”的一年。而透过对这些重大事件的报道,2005年的中国电视新闻传播领域,也出现了诸多电视新闻报道理念和方式的新演变、新发展。由于中国电视新闻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的表达样式,不仅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而且折射出当今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因而对中国电视新闻传播变革的关注与审视,无论是就电视传播层面,还是社会历史层面而言,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有100多年历史的平面媒体而言,中国电视新闻节目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可以说正是由于它的迅速崛起和持续繁荣,才奠定了电视的强势媒体地位。同时也应该看到,脱胎于报刊的电视新闻节目,由于其历史的短暂、表现手段特殊、观念陈旧等原因,节目的创新和拓展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与观众越来越高的信息需求。主要表现在:一、节目定位模糊。多数新闻节目追求大而全或小而全,缺乏对新时期受众不同需求的分析和研究,节目因此少了针对性和实用性。二、节目表现形式单一。从主持风格、串联词写作到成片的表述,各台各档新闻节目几乎一个模式,相互…  相似文献   

20.
历史的演进总要指向特定鹄的,初创期(1958-1965年)的中国电视新闻固然有着形式简陋、内容单一等问题,却在理念和实践上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电视新闻的传统并未因"文革"而出现断裂,早期电视新闻在对《新闻简报》的播放和大量实况转播实践中形成的关于电视新闻的纪实与美学的风格与功能的种种理解,均对中国电视新闻的后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早期电视新闻形态的深入考察,也有助于我们对中国电视新闻后来的变迁历程、当下的发展路径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