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和为学生提供便捷的生活方式,我校原"校园一卡通系统"升级为"校园手机一卡通系统"。利用EXCEL中的小函数,快速巧妙地完成了校园手机一卡通系统新生信息的录入,保证学生使用卡钱包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校园"为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提供了开放、共享和高效快捷的条件,构建一个在"数字化校园"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体系、以人为本的实验方式;创设研发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设立创意空间,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设置创业实践室,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经管类学生创业实践构建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3.
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后勤承担着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服务的"三服务"职能.做好"三服务"工作在建设和谐校园中有四个重要作用:一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维护校园平安稳定的保证:三是沟通学校和学生的桥梁:四为学生参与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实践基地.在做好"三服务"的同时,要注意避免服务过度和忽视管理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校园传媒中心整合了广播站、电视台、记者站三个部门,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和载体,校园传媒中心如何创新融合校内资源、如何适应时代发展显得尤为突出。文章阐明了核心素养与校园传媒中心建设的契合点,采用"依托校园影视、构建新型环境、联动校园内外"的建设策略,从运作、应用、文化三个层面构建实践路径,最终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为校园传媒中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学校共青团组织为深入贯彻落实《同济大学关于进一步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制订"绿色同济,青春同行"实施计划,营造绿色同济氛围,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同济学生成长全过程。以当前绿色校园主题活动的开展现状为出发点,针对校园概念有偏差、参与方式单一、活动冗杂等"绿色校园"建设中的问题,通过建立共青团持续参与绿色校园建设的长效机制,为环境意识教育提供有效的情景,保证学生绿色环保社团的可持续发展,从教育目标、教育平台、教育手段、教育资源等方面构建共青团参与下的"绿色校园"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6.
智慧校园"建什么、如何建、如何用"一直是困扰学校的难题。学校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和资源应用,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初步形成了智慧校园育人新生态。1.构建智慧蓝图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的需求,开发数字校园管理平台已经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指引,并引领着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以"八荣八耻"教育为契机,加强党员的"八荣八耻"教育,发挥党员学生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带动广大学生实践"八荣八耻",最终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学生利用网络为食堂"饭菜"点赞,与食堂进行双向互动。这一创新型校园信息化应用,在提高学生满意度的同时,也为校园食堂教务管理开辟了新路径。这仅仅是近年来高校创新型教学应用的一个小亮点。如今,随着云计算、虚拟化、大数据、无线网络等IT新技术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兴起和应用,高校的教育方式、教学应用、管理方式等多方面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创新改变。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以不可逆转之势将学校从数字校园拉入到智慧校园的行列,让教育应用变得更加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新教育形态逐渐形成。智慧校园建设正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在数字校园领域的一次变革和提升。“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校园建设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最终达成教与学的最优化。因此,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出发点,探索智慧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游鹏 《文教资料》2009,(26):186-187
本文从创新高校"三自"体系的角度阐述了构建民主和谐校园的成因及其重要性,并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创新工作方式,从而为构建和谐民主校园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字化校园平台集成建设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对传统校园环境的革新,将校园的资源、管理及服务流程进行数字化、程序化,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为一体的数字化环境,并利用校园网络化、数字化方式集成师生员工对科研、教学、管理以及生活的需求,满足各级管理者对业务数据和工作流程及时、安全、准确监测,为师生员工提供快捷、便利的校园管理服务。一、数字化校园平台集成建设的原则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建设包括信息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2.
正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实验中学始建于1993年9月。校园总占地面积57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校园建设符合国家标准。1999年被省政府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现有教职工165人,48个教学班,2800多名学生。学校秉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办学理念,打造值得信任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值得骄傲的高素质学生。学校管理突出"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务实高效";德育管理突出"自我教育,自主发展";教学模式实施"自学互助,导学精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特殊教育学校"数字化校园"内涵建设与应用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数字化校园"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有着更深远的意义,也有着自身值得研究的内容和探究的空间,本文结合作者所在学校建设"数字化校园"的经验做法,首先阐述了特殊教育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内涵建设,提出了推进多媒体教学、建设数字化资源、构建网络化平台的具体建设思路,其次对"数字化校园"在促进特教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缺陷补偿、学校管理和发展方面进行了应用创新的策略研究,指出在应用中求创新,以应用推动创新,这样才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特殊教育赢得改变和发展.本文为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十二五"建设高水平大学目标的提出及当代大学生多元化体育知识技能掌握和学习需求的增长,国内各个高校围绕着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塑造、体育教学改革、管理方式转变、校园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理念等方面进行着跨越式发展思路的研讨.试图从中国部分大学的学生在体育参与差异性选择、权益保障需求、对体育现实认知等不同现实需求视角出发,研究当代学生究竟怎样看现在的学校体育教育?研究结果为相关教育部门制定出各有特色、在有区别和针对性前提下的大学生体育能力完善与提高制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校园网的建成投入使用为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可能,射频IC卡应用系统的日渐成熟为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技术保障,校园“一卡通”管理已成为校园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校园“一卡通”系统工程的建设,为从传统校园向数字化校园的转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网络架构本方案主要是针对地方高校的建设规模进行设计的,为保证各校区间信息传输的安全快捷,本着节约和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的原则,利用现有校园网上的设施与校园“一卡通”网络建设进行有机的结合,建设“一卡通”专用网。第一,可利用校园网已铺设的光纤建立“一卡通”…  相似文献   

16.
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以"激发潜能,成就卓越"为学校精神,以"人文校园、智慧校园、生态校园"为建设目标,以"让每一位职教中心学生都成为受社会尊重的人"为美好愿景,积极探索基于尊重的学生管理——致力扬长;  相似文献   

17.
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校园建设与可持续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人们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项目的开发和初期应用,很多项目投入运行后得不到充分的维护和妥善的管理。然而后期维护和管理是大学数字校园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文章提出了通过融合知识管理来促进数字校园的建设和发展,介绍了数字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四阶段模型,该模型将知识管理渗透到数字校园建设的每一个阶段,提出利用"数字校园建设知识库"来管理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的知识,为数字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8.
正江苏省南京市龙江小学建校于1996年。学校作为南京市首批"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通过"书香校园、科技校园、数字化校园"的"三园合一"建设,倾力打造基于每一个儿童参与研究的"智慧校园"。一是书香校园建设:通过图书"出馆"、新书"漂流"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接触书籍的机会,让学生能在教室里、走廊内、草坪上阅读、交流、分享;在校园的公共区域配置电子触摸屏,全面覆盖无线网络,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电子阅读,做到阅读无极限。书香氛围的营造,实现了"处处有图  相似文献   

19.
一、校园一卡通现实意义学生生活:学生手中有学生证、饭卡、借阅卡、银行卡以及电话卡等等,少则三四张,多则六七张,给学生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校园管理:现有的各系统均有独立的身份认证方式和消费方式;学校不能做到统一管理,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应用和共享。  相似文献   

20.
2009年4月,国家相关部委联合组织全国12所高校进行校园建筑节能监管平台示范建设,同年完成了一系列关于建设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建设及管理的技术导则、统计、审计、公示及评价方法。至此,以校园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校园管理节能为重心、以节能效益为动力、以校园节电、节水为抓手的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真正拉开序幕,为校园能耗的监控、量化管理、节能潜力挖掘奠定了基础。为贯彻落实住建部、教育部关于"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项目工作的要求,2013年,在住建部和财政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