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声乐教学中,我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当学生在发声方法、声音概念及心理因素等方面缺乏知识和训练时,一旦声音高度超过自然嗓音发声功能的音域界限,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学生常在过渡声区内出现虚声、暗声、音色不统一现象;进入高声区时共鸣腔体由口腔、胸腔如何转入头腔共鸣;各个声区声带如何调节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声乐学习的进展,甚至造成发声器官的疾病.而师范生将来面对的小学生的常用音域恰恰是过渡声区,因此,注重过渡声区的训练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声乐教学中,我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当学生在发声方法、声音概念及心理因素等方面缺乏知识和训练时,一旦声音高度超过自然嗓音发声功能的音域界限,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学生常在过渡声区内出现虚声、暗声、音色不统一现象;进入高声区时共鸣腔体由口腔、胸腔如何转入头腔共鸣;各个声区声带如何调节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声乐学习的进展,甚至造成发声器官的疾病。而师范生将来面对的小学生的常用音域恰恰是过渡声区,因此,注重过渡声区的训练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琰洁 《现代语文》2010,(5):125-126
发声是播音主持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理论与实践不结合、气息与声音脱节、刻意追求声音共鸣等问题。在姚喜双老师的课上,他用两"松"两"紧"来解决学生在发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即为声音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声音音色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抽象的。本文试图通过对歌唱的呼吸、发声、共鸣发声原理的探析,破解音色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声乐教学中无换声点共鸣训练的认识、无换声点整体共鸣两个方面论述了无换声点训练法是当前声乐教学训练从探索过渡到成功的标志.阐述了声音训练的过程中,不讲不提换声点,而是从歌唱发声的整体出发,分阶段、分层次地调整声音音量,有梯度地解决声音问题,从心理概念上到技术上尽量消除高中低三个声区的痕迹,将"换"的概念认识改为"过渡"的训练理念.  相似文献   

6.
在声乐演唱中我们说某人掌握了发声方法,大致是指其声音洪亮、圆润、能传得远,音色柔和、优美、轻松自如能持久。从这里可以看出发声的基本问题是如何获得良好的共鸣。比如一个音叉,它所能发出的声音是微弱的,但一放在共鸣体上,就会发出相当洪亮、优美的声音,人的声音也是这个道理。因此说,发声法就是要用最少的力,获得最大的声音。也只有用最少的力且能获得最大的共鸣(但这不是绝对的),这才是发声的艺术。 基于这一点,我认为发声应该掌握好以下三个一般原则:一、呼吸;二、喉头调节;三、共鸣。这三个方面之间是不可  相似文献   

7.
混声唱法是声乐学习者必须掌握的、极其重要的科学发声方法,它是表现整个歌曲技术不可缺少的部分.声乐学习者只有掌握了混声唱法,认真的分析混声唱法的特点和优越性,领会混声的发声要领,才能轻松自如的演绎不同的歌曲.混声唱法对声乐学习者演唱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歌唱者在演唱歌曲时,如果只用真声或假声歌唱,都会出现不尽完美的声音,这是不科学的唱法,唱久了会引起嗓子上的一些病变.只有将两者混合着应用,才能获得有气息支持的、音域宽广、具有穿透力的声音.混声应用于歌唱中还必须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调节好各共鸣腔体,声音和谐统一了,才能获得美妙动听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在唱歌教学中,气息控制是否流畅,嗓音音质如何,声音产生共鸣的好坏都是影响声音发挥的因素。由于学生发声方法不科学,往往出现喉音、鼻音、颤抖音、漏气、白声等发声毛病。教师必须及时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教给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使学生的自然声得到科学的训练和发展,让学生在美妙的歌唱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增强音乐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9.
呼吸系统、发声系统、共鸣系统作为歌唱发声的基本要素,决定着歌唱者歌唱方法的方向性和正确性.半声作为歌唱发声的一种极具功能性和表现性的形式,在发声技巧上隐含着歌唱发声的基本规律,它在功能上促进并完善歌唱发声体系的形成.本文根据哲学的观点,针对歌唱发声基本规律的普遍性以及半声的特珠性,分别从歌唱发声规律的呼吸、发声、共鸣,半声基本要素、半声功能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进而说明半声和歌唱发声内部基本要素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特珠性和普遍性关系,说明歌唱者要充分协调歌唱发声和半声的内部关系,去丰富、完美自己的艺术嗓音.  相似文献   

10.
声音的位置就是共鸣的焦点,让声音的每个声区统一平衡,必须具有声音的集中共鸣,简单来说,就是用共鸣来唱歌。从歌唱发声的普遍性来看,无论哪种发声方法都包括气息控制、共鸣腔的掌握和运用、声音位置的控制、咬字吐字、"声"与"情"的结合等过程和相应的技巧。可见,想要完成一首歌曲,又要好听,声音位置的统一是不可缺少的。实现声音位置的集中统一能使歌曲的完整度达到一个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混声合唱中的声乐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声合唱讲究声音整体的和谐统一 ,发声时要做到轻、柔、高、美、直 ;其次是各声部之间在混合共鸣比例上要有所侧重 ,以体现合唱声群音色的层次与深度 ,为表现丰富的音乐形象提供基本可能。  相似文献   

12.
<正> 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内容,一般包括:了解歌唱发声器官的构造,掌握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共鸣、吐字咬字、歌曲处理、音乐表现等方面,而要使每一个刚进学校的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歌唱发声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声音有明显的长进,并能掌握一定的科学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那么就必须在呼吸、发声、共鸣这三个方面加以锻造锤炼。因为呼  相似文献   

13.
语言艺术发声气声平衡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宇宙全息统一论的理论对语言艺术发声中的气、声关系问题进行考察,语言艺术的科学发声就是要在呼吸系统与振动系统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关系,使所发出的每一个声音都有其最佳的气息状态支撑,从而发出合乎职业需要的高质量的声音.实现气声平衡的要领是:发声时气随情变、深浅适度、强弱得法、疾徐有节.语言艺术发声训练应首先让训练者建立静态的气声平衡,然后再进行动态的气声平衡训练.  相似文献   

14.
谈声乐教学中的音色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色是声音的色彩,而声音的色彩又出自声音本质,是决定发声效果的关键。在声乐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音色训练,美好的音色与稳定的气息呼吸、良好的头腔共鸣、扎实的语言基础有关。教师可从气息训练、发声位置训练、声音共鸣训练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音色训练。同时,在音色训练过程中,还要注意音色与情感的联系、咬字要清晰、不同学生的音色存在差异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声乐教学中无换声点共鸣训练的认识、无换声点整体共鸣两个方面论述了无换声点训练法是当前声乐教学训练从探索过渡到成功的标志。阐述了声音训练的过程中,不讲不提换声点,而是从歌唱发声的整体出发,分阶段、分层次地调整声音音量,有梯度地解决声音问题,从心理概念上到技术上尽量消除高中低三个声区的痕迹,将换的概念认识改为过渡的训练理念。  相似文献   

16.
声乐教学中歌唱发声气息与共鸣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辩证统一关系在声乐学习和教学中都不是绝对的,而是辩证的,也是因人而宜的。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通过对歌唱发声气息与共鸣关系的掌握,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使学生克服声音中所存在的学习误区和盲点,树立正确的练习方法,在声乐学习中是重要的和根本的。使学生充分理解发声气息与共鸣的关系,从而掌握在演唱中充分运用发声气息与共鸣,使二者互为补充、互为服务,达到理想的歌唱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唱歌教学中,气息控制是否流畅,嗓 音音质如何,声音产生共鸣的好坏都是影响 声音发挥的因素。由于学生发声方法不科学, 往往出现喉音、鼻音、颤抖爵、漏气、白声 等发声毛病。教师必须及时给予学生科学的 指导,教给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使学生的 自然声得到科学的训练和发展,让学生在美 妙的歌唱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增强音乐理解 能力。 一、喉音:喉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相似文献   

18.
七、头声区如何练习? 头声区的发声均在较高的音域范围中进行,声带的机能状态处于短、窄、薄,混合着大量比例的假声成份。高声区主要采用头腔共鸣,声音越往高处其泛音含量越  相似文献   

19.
在歌唱训练中,如何做到科学的运用气息来完成声音的技巧训练和情感的表达。通过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明确认识呼吸的训练不是单一的生理训练,而是要结合字与声、共鸣与发声的训练才能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混声合唱讲究声音整体的和谐统一,发声时要做到轻、柔、高、美、直;其次是各声部之间在混合共鸣比例上要有所侧重,以体现合唱声群音色的层次与深度,为表现丰富的音乐形象提供基本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