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月22日下午,上海市少数民族联合会举办春潮放歌——上海市少数民族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文艺演出。参加演出的有静安区百灵合唱团、嘉定区引进的少数民族青年教师、上海戏剧学院的蒙古族、龙柏街道的朝鲜族舞蹈队等业余合唱团、舞蹈队。演出还请来了优秀的少数民族专业演员,如上海音乐学院的回族歌唱家赵勇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李巍教授等。具有浓郁民族文化色彩的歌曲、舞蹈以及由少数民族艺术家和历届民族联会长共同表演的诗朗诵,  相似文献   

2.
赛纳 《文化市场》2001,(2):15-17
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推进.边疆少数地区的旅游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日益显得珍贵.这为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与契机。人们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不仅看好那里远离工业污染.未经人类乱砍乱伐,无序开垦的山川、森林、蓝天、碧草,同样也看好生活在那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3.
巴蜀文化系列丛书编撰方案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四川人民出版社在灿烂的中华文化群星中,巴蜀文化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巴蜀文化,是指四川省地域内,以历史悠久的巴文化和蜀文化为主体,包括省内各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由古至今的多元复合文化的总汇。巴蜀文化以其悠久的...  相似文献   

4.
美丽、富饶、神奇的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边疆省份,26个民族用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云南省歌舞团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该团建于1950年,是个拥有舞队。歌队、乐队、艺术创作室、舞美队的综合文艺专业表演团体。全团三分之二的人员来自云南各少数民族。在40多年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云南省歌舞团的宗旨就是继承和发扬我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把各具特议、多恣石彩的昆饬房间习俗风土人情,用朴实活泼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先后创作演出了数十台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绚丽多彩的歌舞节目,其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少数民族食俗文化特征万建中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所生产的食物原料和用以生产这些食品原料的方法,必然与该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相一致。根据各民族的主要粮食作物、辅助粮食作物和果蔬、肉类等食品在农业中所占的地位及其在饮食中所占的比重,我...  相似文献   

6.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云南省政府提出建立民族文化大省、绿色经济强省、建设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宏伟目标之际,新平县提出了绿色经济强县及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兴县的目标,大大加快推进了新平各少数民族的现代化进程。本文就傣族的风俗习惯与现代文明的冲突、整合、嬗及消解方式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隆,面积39.4万平方公里,生活着26个民族,总人口400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三分之一。与缅甸、老挝、越南3个国家接壤,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邻近。国境线长4060公里。云南,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1965年发现的“元谋人”化石,有170万年的历史,是迄今所知生活在我国土地上的最早的人类祖先。古人类文化、青铜文化、滇文化、案文化、南诏大理文化、东巴文化、贝叶文化、古代佛教文化艺术和各种民族文物,集中显示了云南各族人民在创造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所作的重大贡献。云南,是民族艺术的海洋。各族人民在长期的…  相似文献   

8.
杨柳 《华夏文化》2002,(1):63-64
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四省区。这一地区群峰林立,峡谷纵深,地势雄伟,气势磅礴,作为古尧人的后裔,彝族人民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上生息劳作,在与自然抗争融合的漫长岁月中,他们不仅塑造了本民族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的民族性格,而且创造了丰富绚丽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9.
生活于中国云南丽江的纳西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文化底蕴深厚、魅力独特的少数民族之一。纳西族人民善于吸取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如喜马拉雅周边的巫术、藏传佛教、道教乃至印度婆罗门教、古波斯文化……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白族是一个人数不少的民族,白族的文化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也比较突出,白族文学亦有史可查。民间文学一直是白族文学的重头,但从唐代时的赵叔达,甚至汉代的张叔、盛览等人始,已出现史书记载的作家创作,并从此再未消泯且一直成长着,成为与白族民间文学共同发展的又一支文学道路。由于有着相对集中的生活和居住地,比较统一的文化习俗,比较相似的文学习惯(包括文学主题、题材、语言等多方面),还出现一些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民族作家如李元阳、赵藩等等,白族作家及其创作可以作为一个群体出现和讨论。此前学者对白族文化已有众多的分析研究,相对来说对白族文学的研究要少一些;在对白族文学的研究中,关于白族民间文学的研究又要比对作家文学的研究多得多;在对作家文学的研究中,对古代作家文学的研究又要比对当代作家文学的研究多得多。  相似文献   

11.
柯玲 《滇中文化》2000,(2):21-21,20
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是我省在新世纪里的一个振奋人心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的提出和实施对于全省的文化繁荣、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固然是全方位的一个社会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然而,它归根到底还是个文化的问题。必须从云南的实际出发,找到具有云南特色的视角人手,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以为首先应紧紧扣住“民族”这个特定的概念,既云南的各少数民族与外省外地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呈现多元文化形态的"原生态"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描绘绚烂的少数民族"族群记忆"。"原生态"既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民俗意象的表达方式,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创作策略。在与"他"民族的文化对视中,少数民族文化往往陷入"被想象"和失语状态,试图穿越"银幕之镜"寻找恰当的身份认同,以消解文化冲突和文化焦虑。本文以文化研究的视域,在电影《尔玛的婚礼》的文本中,解读新世纪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原生态"现象,发掘文明表象下的现代性危机和民族精神重构。  相似文献   

13.
说“鲜水”:康巴草原民族交通考古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两汉南北朝时期历史文献记录的地理位置不同的“鲜水”,可能与曾经在康巴草原保留历史文化遗存的少数民族的活动有关。康巴草原曾经是历史时期西部民族活动与迁移的走廊,考古资料可以说明这一地区也成为文化交汇的纽带。地名“鲜水”,也成为我们考察中国西部草原南北通路的线索之一。  相似文献   

14.
西南民族文化研究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民族文化研究刍议四川省民研所研究员李绍明中华民族是本世纪初出现的称谓,最初主要指汉族,后来泛指包括汉族及各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境内各民族。因之,中华文化应包涵我国境内56个民族的文化在内。我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和西藏五省区,是我国...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的虎蛙图腾文化陈崇凯图腾文化是人类原始宗教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的表现形态中的一个发展阶段,它以原始信仰为基础,同一图腾制下的人们认为自己的部族同其所用作图腾的动(植)物具有血缘关系。从艺术思维的角度看,图腾意识是人将自然的人格化。图腾崇拜是物质...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创作长期以来在其特有的经典叙事模式的框定中,发展之路困境重重.少数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此类题材影视创作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创作要获得艺术消费的能力,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将自身独特的文化表达转换为世界性的普遍可传达的经验;另一方面建立自身的商业美学机制,向主流电流产业靠拢,凸显大片意识,做到艺术性与商业性、艺术创意与艺术消费的良性结合,使民族影视业真正走上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教兴起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作为世界第三大宗教,自从公元7世纪兴起以来,便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伊斯兰教传人中国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作为外来宗教,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融合中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信仰伊斯兰教的各个少数民族,特别是人数众多的回族,和独具特色的经堂教育,以及大大小小的苏非门宦。而后者可以说是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融合的重要反映。  相似文献   

18.
阿古 《滇中文化》2000,(3):22-2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在精神生活方面,由于衣食足,所以思礼乐,热衷于享受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文化旅游已成为世人追求和向往的时尚。在这种形势下,我县作为一个山坝结合、少数民族聚居,稀有的花腰傣族文化资源丰富的县来说,如何充分发挥我县花腰傣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我县文化旅游生态村的建设,我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马朋君 《大理文化》2013,(1):102-103
壬辰夏至,久旱甘霖,窗外迎来一场久违的好雨。我在窗前拜读云南民族大学教授杨国才女士的《少数民族妇女的知识和文化: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及服饰》深得感触和启发。《少数民族妇女的知识和文化: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及服饰》是杨国才所著的一本关于少数民族女性知识和文化研究的学术性书籍。初看此书署名自以为杨国才是先生之辈。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纵深推进和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崛起表现出欢迎和担忧双重心态。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崛起将建立在各国家各民族相互尊重、平等交往基础上的积极信号,对于推进我国和平发展、优化国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国文化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当前外交战略思想,探析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对新时期大国外交的时代价值,分析我国以少数民族文化国际传播促进大国外交的战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