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本文以宝鸡市城区灰尘重金属为研究对象,分析在供暖期和非供暖期As、Cd、Co、Cr、Cu、Ni、Pb、Zn等8种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生态风险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了两个时期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结果表明:供暖期8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是土壤背景值的0.01、0.59、2.37、0.09、0.04、0.02、0.06、0.10;非供暖期8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是土壤背景值的0.02、0.55、2.55、0.08、0.02、0.02、0.08、0.08倍。  相似文献   

2.
<正>由于在自然土壤中长期使用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必将使Hg、Pb、As、Cr、Cd及其他重金属在脐橙果园的土壤中富集积累,同时赣南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土壤中必含有重金属,有专家对Hg、Pb、As、 Cr、Cd等五种重金属(类金属)在土壤(果肉)中的含量及其累积特征、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赣南脐橙果肉所含这五种重金属的含量远低于国家、省市标准,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唐山市南湖湿地公园内4个采集点中土壤剖面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垂直分布特征,对当地环境污染程度较重的4种重金属汞、砷、铅、铬进行了重点分析。采用RCB顺序提取法对这4种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s、Pb、Hg这三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都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Cr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中存在着Cr与As两种重金属元素的自然污染源,或者出现过人为性的污染行为;形态分析结果表明:Pb和Cr的可交换态的含量要比其它两种重金属元素高。  相似文献   

4.
针对201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基于因子分析法分析研究某城市城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类型。采用城市土壤单点样本采集方法,通过测试获得了城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Zn)的浓度数据。结合不同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可以看出,城市中某些重金属污染的传播具有规律性和相似性,同时有的重金属元素来源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该城区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进行了分析,可以找出部分元素间的联系,从而确定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5年8月广西近岸海域环境调查资料,分析讨论了该海域表层海水中7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广西近岸海域海水表层重金属Cu、Zn、Pb、Cd、Cr、Hg、A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06、12.5、0.70、0.12、2.38、0.048、0.61μg·L-1。Zn、Pb、Cd、Cr、Hg、As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Cu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各站位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在0.37~0.64范围区间,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低,总体属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查明江苏全省及各区域耕地压力的时空特征及变化趋势,为耕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压力指数模型、泰尔指数、灰色模型等方法,分析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5个年份的江苏耕地压力时空特征及影响因子,并对2025年、2030年进行预测。【结果】研究表明:(1)研究期内全省耕地压力指数处于0.94~1.07之间,总体处于预警压力区;全省耕地压力泰尔指数呈增加趋势,各市耕地压力空间分异增大,苏南、苏中、苏北区域之间极不平衡,由南至北快速降低。(2)在耕地压力的影响因子中,粮农比、人均耕地、粮食单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粮农比起到决定性作用,说明在其他因子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粮农比是全省粮食生产的关键变量。(3)趋势分析表明2025年、2030年全省耕地压力将缓慢下降,但仍处于预警压力区,其中无锡、常州2市耕地压力增加较快,其余各市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结论】江苏省耕地压力水平整体较高,且各区域间差异大,粮农比对耕地压力影响最大,这一结果对江苏省未来缓解耕地压力、保障粮食安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采集成都市龙泉驿汽车配件生产集中区周边表层农业土壤(0~20 cm),测定土壤中Cu、Zn、Ni、Cr、Cd的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Cu、Zn、Ni、Cr和Cd的含量分别为23.0 mg/kg(12.43~57.04 mg/kg)、192.99 mg/kg(169.52~206.80 mg/kg)、18.75 mg/kg(9.32~27.40 mg/kg)、30.11 mg/kg(14.07~59.04 mg/kg)、0.55 mg/kg(0.16~1.06 mg/kg),除Cd以外的4种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的平均值均小于1,Cd是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因子。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1.455,被调查区域土壤属于轻度污染。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性为CdCuZnNiCr,其中是Cd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研究区域土壤处于轻生态危害水平。  相似文献   

8.
文章实验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广西南宁、北海、桂林、柳州、百色不同地区木薯产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Pb、Cd、As、Hg、Cr、Cu的含量;通过优化消解条件和ICP-MS仪器的分析参数,从而达到有效的检测结果,各元素检出限(ng/ml)分别为:Pb(0.47),Cd(0.083),As(0.13),Hg(0.22),Cr(0.34),Cu(0.22),方法精密度:3.24%~7.24%,加标回收率:95.3%~106.8%;实验方法适用于土壤中Pb、Cd、AS、Hg、Cr、Cu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检测,为科学的种植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旨在探明非粮化行为对土壤健康的潜在损害,为科学评估非粮化对耕地生产力和生态功能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实地踏勘、采样分析、模型评价和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方法,从徐州市城乡结合部现状为设施大棚、果园、杨树林、草地、公路景观林和撂荒地等6类典型非粮化田块和对照耕地共采集80个表层土样,测定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及重金属污染等23项指标,并构建耕地健康评价模型探索非粮化对耕地健康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1)非粮化显著改变了土壤理化和生物指标,非粮化土壤纤维二糖水解酶、碱性磷酸酶和细菌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对照样(P <0.05)。设施大棚土壤有机质、总磷、有效磷、有效钾、总氮和硝态氮含量最高,且与其他5种非粮化类型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2)与对照样相比,6类非粮化导致耕地土壤生产力、持水净水、碳固存、养分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等不同的功能或多或少产生失衡,甚至处于亚健康状态;(3)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显示土壤养分、酶活性、生物多样性指数和重金属污染指数主导了非粮化土壤的健康分异。【结论】非粮化对耕地健康有影响,且不同行为的健康损害差异大,这一结果为非粮化分类整治、...  相似文献   

10.
根据某城市土壤表层中的8种重金属Cu、Pb、Cd、Hg、As、Cr、Ni、Zn的浓度数据,利用地统计学原理方法,研究了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Cd、Cu、Hg、Pb和Zn在工业区和主干道路区浓度偏高,并且这几种元素的富集系数又高,说明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及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大量含重金属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等;有一点源重金属浓度偏高,又属主干道路区,说明有一交通枢纽致使汽车尾气集中排放;市区中部的点源属工业区内,因此污染物来源于工厂烟囱的排放。  相似文献   

11.
以首钢厂区附近小区域为研究区,采样分析表层土壤Cd、Cu、Pb、Cr、Zn、Ni、Mn、Fe的含量.描述性统计表明:Cd、Pb、Zn、Cu含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Cd、Cu、Zn存在污染问题,Cd污染最为严重.进一步应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并使用GIS工具进行地统计分析,发现8种金属可由3个中等空间自相关的主成分(PCs)反映:PC1包括了与交通及机动车辆关系密切的Cd、Cu、Pb、Cr、Zn;PC2包括了主要来源于首钢厂区的Cr、Mn、Fe;PC3仅有Ni,分布是随成土过程形成的.总体而言,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于交通和机动车辆,需密切关注其对环境的危害及人群的潜在健康风险.本研究对该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等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3种植物对重金属富集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月燕  刘秀莲  洪丰 《科技通报》2008,24(2):266-271
以菖蒲(Acorus calamusLinn.)、金叶菖蒲(Acorus gramineus‘Ogon’)和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H.Wendl)为试验材料,将3种植物定植于人工配置的Cu、Zn、Cr和Pb复合型污染的土壤,研究不同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3种植物根部具有较强的吸收与富集作用,除Zn外,其他三种元素在根中的含量要大于茎叶中的含量,表明根系对Cu、Cr和Pb的滞留能力较强;3种植物对Zn的吸收量最大、吸收速率比较高,而对Pb的吸收量最少、吸收速率比较低,表明这3种植物对Zn污染的土壤净化效果最为明显,而对Pb污染土壤净化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3.
杭州市居民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和酸可溶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杭州市50个居民小区土壤重金属元素(Cd、Co、Cr、Cu、Ni、Pb、Zn、Mn和Mo)的含量、形态和酸可溶性。结果表明,与农业土壤相比,该市居民区土壤中Cd、Cr、Cu、Ni、Pb、Zn、Mn和Mo均有不同程度的积累;除Cr、Mo外,居民区重金属的积累一般低于该市商业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积累量随居民区建成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居民区土壤中Cd、Co、Cr和Ni主要以稳定的残余态为主;而Cu、Pb、Zn和Mn则以可提取态为主。除Zn、Mn外,重金属的酸可提性组分均较低.土壤重金属的稀酸提取量主要与提取平衡液的pH有关,随pH下降而增加,但大部分土壤中酸可提取的重金属量较低,因此杭州市居民区土壤在正常条件下不会有较多的重金属释放。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平顶山市四县一市即叶县、宝丰县、鲁山县、郏县、舞钢市,主要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砷、汞、铜、铅、锌、铬、镉、镍的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结合国家标准(GB15618-1955),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以国家标准的评价体系中,平顶山市农田土壤总体综合污染指数为0.4,污染水平为清洁(安全),单因子污染指数为镍〉砷、锌、铜、铬〉镉〉铅、汞,污染水平为无污染;不同地区的综合污染指数为叶县〉宝丰县〉舞钢市〉郏县〉鲁山县,污染水平均为清洁(安全);不同地区单因子污染指数叶县为镍〉铜、铬〉砷、锌〉镉〉铅〉汞,宝丰县为镍〉铜、锌〉铬、砷〉镉、铅、汞,鲁山县为镍〉铜〉铬、镉、砷、锌〉铅〉汞,舞钢市为镍〉铜、锌、铬〉镉、砷〉铅、汞,郏县为镍〉砷、锌〉铜、铬〉镉、铅、汞,污染水平均为无污染;平顶山市农业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为安全级。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耕地非粮化的时空分异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日益严峻的耕地非粮化问题加剧了粮食安全风险,直接影响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食物性生产的非粮化角度,选取广东省为研究区域,以县域为评价单元,运用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地理空间数据,集成Theil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随机森林模型、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从全省四大区域角度探讨了广东省2005和2019年耕地非粮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影响因素及其驱动类型。结果表明:①广东省耕地非粮化率由2005年的48.47%上升至2019年的54.65%,耕地非粮化程度由低度为主转向中度为主,且耕地非粮化利用空间差异呈现缩小态势,以珠三角的演变差异最为显著。②耕地非粮化的空间分布保持稳定的集聚状态,并以珠三角的高高集聚和东翼、西翼、山区的低低集聚为主。③路网密度、地均GDP对耕地非粮化存在显著的推动作用,农村第一产业劳动力占比、各县到省会城市距离是抑制耕地非粮化的重要因素。④耕地非粮化驱动类型以经济驱动型为主(44.63%),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其次是农业支持型(33.06%),大多分布在山区;资源依赖型占比最少(22.31%),集聚在东、西两翼。研究结果有利于精准识别广东省耕地非粮化的时空特征,提升当地耕地非粮化的风险管控水平,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保证地区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引入点格局分析方法,以湖南省2013年专利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细粒度的专利地址空间数据,分析了湖南省创新活动空间点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湖南省创新活动呈现以长株潭地区为中心,向外逐渐递减的“核心-边缘”空间异质性结构,且创新活动空间集聚的最佳地理尺度在20km-21km之间。同时创新活动空间分布强度受到每平方公里GDP和最近道路距离两个因素的显著影响,且由于经济活跃度非连续性的存在造成了每平方公里GDP对创新活动的差异影响。文章认为鼓励创新发展的政策应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应该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激励,而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则强调道路通达性对加强创新溢出和创新融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开封市特色农作物大蒜为研究对象,结合地球化学调查和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根据研究区优质大蒜生长所需的土壤元素及其含量值,选取了污染元素As(砷)、Pb(铅)、Cd(镉)、Hg(汞)和Cr(铬)作为有害污染元素,全量B(硼)、S(硫)、Se(硒)、Zn(锌)和Cu(铜)作为有益元素,构建评价模型,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对区域特色农作物大蒜进行适宜性评价以及种植区划。研究区域只有Pb、Cd的污染指数有小范围大于1,土壤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199.07%的土壤处于安全无污染级别,0.93%的土壤存在污染,主要分布在市区及周边;2有益元素单项富集指数中S元素比较丰富,其他元素处于适中偏缺乏状态;有益元素区域综合富集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开封市47.94%的土壤有益元素处于丰富状态,37.89%的土壤处于适中状态,14.17%的处于缺乏状态。结合农用地分等结果,确定开封市大蒜种植适宜性分为:最佳适宜种植区、一般适宜种植区、勉强适宜种植区、不适宜种植区4个级别,其中最佳适宜种植区耕地面积为14.66万hm2,占开封市耕地总面积的33.99%;一般适宜种植区耕地面积为16.15万hm2,占开封市耕地总面积的37.44%;勉强适宜种植区耕地面积为5.75万hm2,占开封市耕地总面积的13.33%;不适宜种植区耕地面积为6.67万hm2,占开封市耕地总面积的15.24%。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开封市大蒜种植现状范围进行了区划调整。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铬和镍的积累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通过对北京市菜地、稻田、果园、绿化地、麦地以及自然土壤的调查分析,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中铬、镍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土壤铬浓度依次为:菜地>稻田>麦地>绿化地>果园>自然土壤,土壤镍浓度依次为:菜地>稻田>绿化地>麦地>自然土壤>果园.与北京市土壤背景值比较,土壤中铬、镍的浓度并没有普遍增加,仅在菜地以及稻田中存在一定的积累趋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铬、镍浓度的分布趋势较为一致,二者在土壤中的浓度仍主要受到成土母质的影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仍不太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土地利用空间均衡的内涵界定与理论分析,探究土地供给能力与需求强度随着开发价格与数量变动的演化规律。以江苏省为例,解析土地供给能力与需求强度的空间匹配关系,判断土地利用空间均衡状态,为合理评价土地利用过程、制定管理政策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①江苏土地供给能力指数均值为0.571,处于较高水平,空间上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格局;土地需求强度指数均值仅为0.255,地区南北之间分异明显,呈现苏南>苏中>苏北的结构特征。②土地、水等资源保障指数对需求强度变化具有显著正相关,而与环境质量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制约土地资源的空间开发。③空间上,对土地供给能力与需求强度进行耦合匹配,各类型区(需求不足、过度开发、空间均衡等)并存。其中,土地需求不足区为地区主体,集中分布在苏北、苏中的南通诸县市;过度开发区集中在苏南的城市中心区,对土地资源需求强烈,已超资源环境承载和土地供给能力上限。通过经济要素、常住人口、建设用地的合理配置,强化水、土资源保障与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匹配土地供需,成为土地开发由空间失衡转向均衡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20.
建立以HNO3—HF—H2O2为消解剂,石墨消解系统前处理样品的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同时测定土壤中铜、铅、锌、镍、铬的含量。结果表明:石墨消解能将土壤样品消解完全,ICP-MS测定土壤标准样品的结果均在保证值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在0.92%~4.00%之间,具有较好的精密度。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适合大批量样品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