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叙事有寓     
柳宗元一生坎坷,他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与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一起,被后人誉为“韩柳”。柳宗元二十岁那年(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考中进士,三十二岁(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出任礼部员外郎,积极参加王叔文的革新运动。王叔文执政仅一百多天就失败了,柳宗元在当年九月间也被贬为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县)刺史(州的长官),由于朝廷中有人  相似文献   

2.
孙思邈养生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生于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是我国唐代的伟大医学家。孙思邈不仅学识渊博,“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二十岁时已精通诸子百家学说,九十三岁撰成了一部不朽的世界医学名著《备急千金要方》,而且医德高尚,从不贪慕名利,曾经受到三个皇帝的御请而不顾,“不恋玉墀走穷山,唯向民间施丹散”,只愿救死扶伤而不屑高官厚禄。所以,他赢得了历代人的尊敬,是皇帝眼中的“真人”,人民心中的“药王”。  相似文献   

3.
略谈苻坚     
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同志指出,荷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他统治下的前秦,“出现汉魏以来少见的清明政治”.荷坚(公元338—385年)略阳临清(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东南)人,氏族.一名文玉,字永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著名国君.他臂垂过膝,目有紫光,姿貌环伟,质性过人.祖父荷洪“奇而爱之”,认为“非常相也”.荷坚博学多才艺,广泛结纳英杰,有经世济国的大志.太原薛(讠赞)、略阳权翼初次见他,惊讶赞叹说“非常人也”.荷坚开始为东海王,“素有时誉”.后入关,被前秦奠基人荷健拜为龙骧将军.公元357年,顺天下人之心,与吕婆楼率麾下三百人入宫,杀死残暴昏君、荷健之三子荷生,改元永兴,去皇帝之号,称大秦天王.  相似文献   

4.
神禾道安寺     
十六国时,秦苻坚把佛学大师道安迎到国都长安,尊封为“国师”,每每问计。下诏在城南樊川营建佛寺,即今道安寺,供道安栖隐。道安在长安获得施展才能的机会,继续钻研佛教哲学,翻译、订正佛典,大弘佛法。在他周围聚会了一大批名僧高徒,使长安成为当时传教和译经的中心地。秦建元二十一年(公元385年),道安园寂,埋于寺内。道安寺座落在樊川南段的神禾原畔,以今新街子为中心。原头突起,松柏涛涛;原底曲流,竹梅绕院;(?)畔层层,佛洞排排;国师塔高耸,石刻满院。原转而向西,形成半园形大山坳,鸡子山雄坐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今山东沂州人),生于公元181年,卒于公元234年。是我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之一。他的一生,以“复兴汉室”为己任,“鞠躬尽瘁”,但结局却是一幕兵死五丈原,“常使英雄泪沾襟”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七月,杜甫由华州弃官西去,客居秦川(今甘肃天水市),在这里住的时间很短,一共只有三个月.由于自身经济困难,他前投奔的杜佑和赞公的生活也不优裕,都未能给他以较大的帮助.他本曾打算在此营建牺身的草堂,因而未能成功.所以,诗人在秦州生活得并不愉快,主要依靠采药和卖药来维持生计.他在《发秦州》诗中即说:“此邦俯要冲,实恐人事稠.应接非本性,登临未消忧.”当时,诗人的健康状况也不如以前,使他简直无法在秦州呆下去,加以吐蕃的势力已经逼近洮州、岷州,不时传  相似文献   

7.
龚斌在陶渊明《与子萨等疏》文下注云 :“据文中‘吾年过五十’及‘济北汜稚春 ,晋时操行人也’等语 ,可知本文作于渊明五十岁后 ,且必在晋亡之后。”((陶渊明集校笺》第 4 45页 )。在陶渊明的享年争论中 ,龚斌先生力主 5 9岁说 ,对陶诗 (文 )“晋”字使用情况的裁定 ,成为龚先  相似文献   

8.
十三世纪初,蒙古族兴起,先后灭了西夏、金和大理,结束了宋金对峙的局面。忽必烈至元十一年(公元1271年)建国号曰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最后灭南宋,统一中国。从此全国的政治和军事的中心从临安和汴京等处移到了大都(元京师、今北京),但那时的经济中心却在南方,尤其是在东南沿海一带。这种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是由来已久的。从唐宋  相似文献   

9.
杨继盛(公元一五一五——一五五五年),字仲芳,别号椒山,河北容城人(今保定).幼时,母遭庶母妒,携居于外.七岁失母,从兄处放牛.年十三,始得从师求学.家境贫寒,学习刻苦.一五四七年(嘉靖二十六年)登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与尚书韩邦奇相处甚洽,邦奇即以所学相授,学业大进,召改兵部员外郎.  相似文献   

10.
试论姜维     
姜维(公元202—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人.在少年时代,姜维就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读经学家郑玄的著作.而且他为人好立功名,还交结了一批敢死之士,不务农桑,专习武功.他的父亲姜冏,东汉末年为天水郡功曹,后因当地少数民族羌戎叛乱,战殁于战场,因此东汉王朝赐姜维官中郎将,参本郡军事.  相似文献   

11.
郭象字子玄,生于魏嘉平四年(公元252年),卒于晋永嘉六年(公元312年),是西晋时期重要的玄学家之一。他的《庄子注》,相传是在向秀注的基础上“述而广之”而成的,代表了魏晋时期玄学思想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曾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据《晋书·向秀传》上说,郭象《庄子注》一出,“儒墨之迹见鄙,道家之言遂盛焉”。但对郭象《庄子注》中的独化论哲学思想如何评价,研究者却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他同当时的裴頠一样,都是唯物主义的“崇有”论者;有的则认为,他的思想同王弼、何晏相似,都是唯心主义的“贵无”论者。笔者认为:郭象的独化论哲学思想,既不是“崇有”论,也不是“贵无”论,而是对“有”、“无”两派基  相似文献   

12.
韩信夏阳东渡的线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前205年8月,刘邦派韩信攻打降而又叛的魏王豹。韩信在秦地临晋设疑,从夏“罌缶”(木制桶)作为渡水工具偷渡黄河,在安邑虏豹。此事在《史记》的《淮阴侯列传》、《高祖本纪》、《魏王彭越列传》以及《汉书》中均有记载。韩信是从夏阳偷渡黄河的。黄河西岸自古就有两个夏阳,一是今韩城市的古称夏阳府(在今韩城市南5里),最早见颜师古《汉书》注;一是今合阳县东王乡的夏阳川口,最早见裴(?)的《史记》注。裴注曰:“临晋同州东朝邑界,夏阳在同州北渭城界。”同州即今大荔,大荔之北自古无“渭城”地名,  相似文献   

13.
初唐诗坛上,有四位并驾齐驱的著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由于他们在唐诗发展中各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初唐四杰”。杨炯,陕西华阴人,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六五○年)。则天长寿二年(公元六九三年)尚在衢州盈川令任上,大约其后不久即卒于官(杨炯卒年的确切时间,限于史料,至今仍无法核实,而“四杰”之中,他是死得最晚的)。关于杨炯的家世,我们从他现存的文章中仅知道:他的曾祖父杨初,北周时官至大将军,入隋,为宗正卿、常州刺史,后入唐,为左光禄大夫(据《常州刺史伯父东平杨公墓志铭》),封常山郡开国  相似文献   

14.
(十)再论李过字补之、“野拂”即李过关于李过字补之,上篇未及详叙。这里说明出处,即知是千真万确的。崇祯八年乙亥(公元一六三五年),李自成部与明曹文诏部激战于正宁(今甘肃正宁县),结果曹  相似文献   

15.
《长恨歌》写于唐元和元年(公元八○六年),距发生“安史之乱”的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已经相隔50年了。诗的题目叫《长恨歌》,内容也确实是围绕着长恨来写的。这“长恨”当然是指唐玄宗李隆基与他的宠妃杨玉环之间的那种生死相思,永无见期而言的。 诗的前半部分写的是一出闹剧。唐明皇在骊山华清宫迷恋杨贵妃,贪色误国,过着穷奢极欲,乐而忘忧的糜烂生活。杨氏兄妹以色邀宠,弄权乱政,以致引起“安史之乱”,果真引出了国家倾覆,生灵涂炭的结果。 诗的后半部分转为悲剧。它用大量的笔墨写西逃成都,写马嵬坡兵变缢死杨贵妃时玄宗的不忍和依恋;写入蜀后他的悲伤和思念,以及战乱平定,回京路过马嵬坡时君臣相顾流泪;又写他回到京城后,  相似文献   

16.
孙吴分交州置广州的措施有两次.第一次在公元226年,原因是孙权欲趁士燮之死,加强对岭南地区的控制,但因本地的反抗力量强大,同时孙权的注意力转向北边,故不久即撤销广州并回交州.第二次在公元264年,原因是此时交三郡已属魏(后为晋)所有,为稳住后方,有必要将三郡划出,重新划定政区疆界,但并不承认三郡已丧失,这样就可以在新的边界上组织进攻,收复失地.此后广州便固定下来.  相似文献   

17.
乘机发展以图大计李渊是十六国时凉武昭王李暠的后代。北周时,其祖父李虎死后封为唐国公,其后李渊的父亲李昞和李渊自己都相继袭封。隋代北周后,李渊被补为千牛备身(皇帝的亲身护卫),由于隋文帝的独孤皇后又是李渊的姨母,更有利于他在政治上的发展。李渊先后做过谯州、陇州、岐州刺史。又先后为荥阳、楼烦郡守。隋炀帝进攻高丽时,他为之督运军粮。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杨玄感起兵以后,又任弘化留守,并受命节度关右诸郡兵。大业十一年,又任山西、河东抚慰大使,镇压了毋端儿、敬盘陀等起义军。义宁元年(公元617年)初,李渊作了太原留守。就在这一年,李渊起兵反隋了。当时,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正在遍地燃烧。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在中原屡战屡胜,逼近东都。豫章(江西南昌)的林士弘也屡败隋军,豪杰争相应之。其地北自九  相似文献   

18.
《新路颂并序》摩崖,今存西和县石峡乡坦途关双石寺西崖南壁,唐开元间镌刻,可识文字约200字。铭文收录于《西和县志》,但释文脱误、意增多达50余字。颂铭之主人公"太守赵公",极有可能就是"汉阳太守赵承",其任职在唐开元九至十二年(721~723)前后。此可补《唐刺史考全编》之阙。《新路颂并序》摩崖是考察陇蜀古道的重要交通碑铭,也是研究杜甫自秦州南入同谷行踪的实物史料。  相似文献   

19.
(一) 僧肇,东晋时长安人,著名佛教大翻译家鸠摩罗什的高足,有创见的佛教哲学理论家。他的佛教思想同鸠摩罗什的佛经翻译一样,对当时乃至后来中国佛学理论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僧肇少年时代,曾以抄书为业,对老庄的学说发生了浓厚兴趣。后来,他看到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维摩诘经》,“欢喜顶爱,披寻玩味”。于是出家为僧,研究佛理。公元四世纪末,鸠摩罗什至姑藏(今甘肃武威),僧肇赶赴姑藏,拜罗什为师。后罗什至长安逍遥园(即今草堂寺),主持译经,僧肇也随至长安,成为罗什最重要的助手之一。此后十多年间,僧肇同罗什一起从事佛教理论活动,一边译注佛经,一边著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都概说(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两大王朝交递之际称雄诸国的都城(一)秦汉之际称雄诸国的都城陈张楚都(陈胜所建)。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至十二月,共6个月。陈,秦郡名,治陈县,今河南淮阳县。盱台楚国都(楚怀王孙心)。秦二世二年(当208年)六月至八月,共3个月。盱台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