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保华 《收藏界》2010,(7):111-112
中国的象牙艺术的制作历史悠久,素以纹质细腻、色泽洁白、雕刻玲珑著称。清代的牙雕工艺尤为精湛,在中国象牙工艺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清早期象牙雕刻发展达到鼎盛时期,技艺异常精绝,牙雕制品既有巧、薄的特点,又有雅的特征,在雕刻技法上,则具有精工细作、巧妙绝伦的统一的一面。象牙工艺匠人在用料较少的小巧工艺中,精心构思,精工细琢,将造型与雕技巧妙地结合,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独具特色的新型装饰风格,利用象牙优良的可视性,将牙雕工艺发挥到极致,在清代牙雕工艺上称为一绝。下面介绍几件清代牙雕小器精品,供同仁们欣赏。  相似文献   

2.
6月8日,《中国皮影》特种邮票1套4枚面世了,构图简洁明快,可称佳作。 皮影艺术是一门多学科的文化艺术,有人称它是“活的绘画”,也有人称它是“戏剧活化石”。正如台北市师范学院副教授苏振明所说:“中国皮影集剪纸、雕刻、彩绘与戏剧于一体,是传统综合艺术之祖。”  相似文献   

3.
杜恒伟 《收藏》2013,(7):104-111
鼻烟壶为清代艺术的重要表征之一,一度大放异彩。鼻烟壶之所以受重视,除了本身的实用性外,在当时还是身份的一种象征。虽然它迟至明代晚期才由西方传入我国,但在清代得到了发展,小小的鼻烟壶集结了中国雕刻、书画、烧瓷、镶嵌等各种艺术和工艺,其珍贵性不言而喻。沈阳故宫博物院因其特殊的历史原因,馆藏有许多清代烟壶精品,值得欣赏、品论。  相似文献   

4.
刘志杰 《收藏》2012,(7):124-129
方寸之间的神奇世界 核雕是以桃核、杏核、橄榄核及核桃等果核为原料,施刀雕刻而成的各种艺术作品。其艺术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要求雕刻手法细致入微,属于造型艺术中的一个特殊类别。  相似文献   

5.
《收藏》2008,(1):223-223
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再说长江》第23集《无梦到徽州》、纪录片《徽商》等,将一位新徽州奇人—曹篁生(徽派雕刻研究所创办人)浓墨重彩地介绍给大家,使人们了解了他作为徽雕传承人的艺术经历。其作品在全国各种专业活动中多次获大奖,中央电视台1套、2套、4套、7套、9套、10套以及香港凤凰卫视、安徽电视台,  相似文献   

6.
周隼 《收藏界》2011,(7):106-107
牙为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其光洁如玉、耐用、珍贵堪与宝玉石媲美,因此象牙又有"有机宝石"之美誉。而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精美的雕刻艺术,倍受收藏家珍爱,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随着我国文物市场不断地升温,象牙  相似文献   

7.
阎炳武1984年至1986年在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学习,曾获1980年最佳邮票雕刻奖,1982年最佳邮票雕刻奖,1996、1997、1998、2002、2003年优秀邮票奖、专家奖、最佳邮票奖。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发表。其铜版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所雕刻的《白求恩》纪念邮票被加拿大政府采用。主要设计雕刻作品有普24《中国石窟艺术》高值票、《北京立交桥》、《中国皮影》、《联合国五十周年》、《黄宾虹作品选》、《世纪宝鼎》小型张、《五台古刹》《武当山》《六盘山》《千山》《永乐宫壁画》《木偶与面具》《电影百年》《香港风光名胜》《香港经济建设》《何香凝国画作品选》《海南特区建设》《西周青铜器》《青藏铁路开工纪念》《人民军队早期将领》等,其中《中国皮影》《何香凝国画作品选》荣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设计雕刻作品40余套。并为邮电部设计1993、1994、1995年中国邮政贺年卡有奖明信片、中国邮政贺卡型明信片。曾为圣马力诺、密克罗尼西亚、刚果等国设计过多套邮票,为中法文化年设计四分之一欧元钱币一枚。现为中国展示设计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高级工艺美术师。  相似文献   

8.
吴海云  彭文  孔利宁 《收藏》2001,(4):69-72
从2000年9月27日开始,到2001年8月底,以玛雅文明为主题的墨西哥古代文明大型展览在我国西安、广州、北京三地进行巡回展览。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本次展览的第一站,时间为2000年9月27日~12月31日。2001年1月20日~5月10日,移至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2001年6月1日~8月31日,于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博物馆结束。这次展出的文物共有186件(组),其中绝大多数来自于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博物馆,兼有墨西哥各地博物馆的藏品精品,内容包括巨石雕像、陶器、绿玉雕刻、金器等,展现了玛雅文明在建筑、雕刻、绘画、制陶等各方面的艺术技巧,以及玛雅文明在天文、数学、象形文字上的高超成就,重现墨西哥古代辉煌而悠久的古老文明。  相似文献   

9.
舒家声 《收藏界》2010,(9):99-100
薄意,即极其浅层次的浮雕,因雕刻层薄而达到绘画的意境,故名。薄意艺术以刀代笔,以雕刻状物表面为纸,向以"重典雅、工精微、近画理"而著称。一般来说,薄意作者大都兼精书法绘画,因为只有熟练地掌握了笔墨技巧,  相似文献   

10.
郑文宏 《收藏》2001,(8):73-74
在中国美术史和民间雕刻史上,明清之际的浙江东阳木雕和安徽徽卅I木雕均以广博的内容、谙熟的技法、别致的风韵而影响久远,扬名海外。这两种富有特色的地域民间艺术均以直朴、率真、生动、充实的雕刻语言记述了明清时期浙中地区和皖南山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诸方面的产生、发展过程,艺术地再现了两地广大庶民们喜闻乐见、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