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刚 《新闻三昧》2004,(7):12-14
5月20日,来自中宣部新闻局的一纸通知交到我手上。通知说,5月21日下午,到中宣部二号楼二层电话会议室开会,参加中央新闻采访团,赴河南采访原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的事迹。我注意到,通知上明确要求:“请派一名擅长采写人物报道的记”。我想,报社领导让我去,肯定是出于对我的信任,心里有压力但也有了动力,要求自己一定要努力认真搞好这次采访。  相似文献   

2.
胡愈之是一位杰出的革命活动家和著作家,也是富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他是进步文化出版事业的卓越领导人,是我国革命出版事业的主要先驱者之一。我认识胡愈之同志是在我参加生活书店工作之后。1940年春,生活书店桂林分店经理张又新通知我,按照生活书店合作社章程,我已具备入社的条件,并向我说明生活书店合作社是邹韬奋先生采纳胡愈之的意见建立的。还说到胡愈之在建立生活书店这件事上所起的作用以及与书店的密切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10年前,1995年11月5日,我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韬奋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在这次会上,我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捧回了中国韬奋新闻奖的奖杯和奖状.10年后的今天,我又有机会参加纪念邹韬奋诞辰110周年的大会,这是我一生永远无法忘怀的荣幸.我的荣幸可以说是从我的上一代开始的.  相似文献   

4.
王:我在文化部是一个算不上文化人的人,更不是名人,我曾写信请求你不要采访我,免得浪费时间,可是你还是来了。 李:那是您谦虚,我可不敢苟同。据我所知,您老早在1935年就在邹韬奋先生创办的上海生活书店当学徒,在“孤岛”由孙冶方介绍入党,1941年曾在刘少奇领导下参加筹建江淮出版社的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又担任过华东新华书店经理。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我在一家期刊社做编辑工作。听说从今年开始,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将实行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我很想知道考试的时间、内容。有没有考试用书,组织不组织考前辅导等。我不知道到哪里去咨询,特向编辑部求助。 李坤李坤同志: 关于您提出的问题,2001年8月,国家人事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曾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 《通知》中规定:应试对象是图书、期刊、音像、电子等出版单位(包括出版社、期刊社)中从事编辑、出版、校对、…  相似文献   

6.
一、上海创刊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我由于偶然的机缘当了十二年新闻记者。最初是在上海、广州、桂林的救亡日报:皖南事变后,到香港和邹韬奋、范长江等同志一起创办华商报;太平洋战争发生,香港沦陷,我到重庆进了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恢复了救亡日报(改名建国日报),出了十二天,被国民党封闭;接着我去新加坡,参加了胡愈之同志主持的南侨日报;在那里干了七、八个月,我重返香港参加了华商报的工作。这十二年的  相似文献   

7.
李树远 《湖南档案》2002,(11):26-27
l930年5月的一天,邓斌(邓小平在百色起义时的化名)奉中央的指示,去百色地区组织红七军。他装扮成商人模样从南宁出发,日夜兼程。不料腿摔伤了,一跌一跌地向西慢慢走着。幸好组织派来了一个交通员,跑来对上暗号后,马上扶着他躲进一个又窄又小的瓦窑。邓斌追问为啥进窑不赶路,交通员才咬着他的耳朵说:“我们党内出了叛徒,说出你邓斌要去百色,白匪已从南宁出发,沿着隆安、平果、田东、田阳一路追来,并且布置了各县各乡到处都挂着你的画像,民团日夜站岗巡查。怕你出事,组织上通知你最好夜晚行动,还让我暗中保护和帮助你。”  相似文献   

8.
邹韬奋——永远立于大众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韬奋的名字在新闻界和出版界已如雷贯耳,目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有三项奖:韬奋新闻奖、韬奋出版奖、韬奋新苗奖。毛泽东同志说:“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  相似文献   

9.
新兵连紧张的生活刚结束,我被分配在连队当通讯员。记得有一天,指导员叫我去团机关抄通知,第一次进机关办公楼,我格外谨慎,把着装整了又整,生怕给首长留下不好的印象。“”报告”,等听到“请进”时我才小心翼翼地推开门,“报告首长,我来抄通知。”一位中尉放下手中崭新的杂志,“哟,抄通知,我帮你问一下。”我胆怯地问:’‘这不是值班室?”中尉笑了笑说:“这是报道组,值班室在二楼,正好你把刚到的(新闻与成才》带回连”。抄完通知走在回连的路上,我信手打开《新闻与成才》,那一个个专栏立刻把我吸引住了,内容也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10.
邹韬奋在短暂的一生中,与周恩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崇敬周恩来,依赖周恩来,生命垂危之际仍呼唤着“周恩来!”周恩来也了解邹韬奋,敬重邹韬奋,给予了邹韬奋高度的评价——“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在记忆的长河里,时间是最无情的浪花,那经过反复冲刷最终抹不去的,便是生活中金子般的亮点。因此,五年前赴疆采访途中的一段经历,至今仍清晰呈现于脑海时,我决意把它写下来。那是1987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报社派我参加中国记协组织的赴乌鲁木齐军区采访团。接到通知时,我人在河南,离通知到乌市集中的时间却只有4天。到北京订机票显然已不可能,只好乘郑州至乌鲁木齐的快车,3天3夜正好可以到达。  相似文献   

12.
到胡宗南部队“服务” 我于1936年12月在清华大学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6月下旬放暑假时,北平还平静。清华共产党组织的负责人蒋南翔嘱我回家探亲,相机了解社会动态。我到武昌家中不久.七七事变爆发,同南翔失去联系。12月13日南京沦陷。几天后,清华女同学郭见恩同我接上党的关系.我要求去延安。她说:上级指定你不暴露党员身份.报名参加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  相似文献   

13.
皖南事变后,重庆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国民党逮捕进步爱国人士的事情不断发生。在安排邹韬奋同志化名离开重庆后,周恩来同志又要我离渝,去海外从事宣传工作。我1941年8月离开重庆,由公路经桂林,转乘飞机到香港。  相似文献   

14.
沈容  丁宁 《出版参考》2005,(8):33-34
周恩来说,婚嫁大事要办得正规一点 我离开中大时对同学们说,我要随家庭去上海,其实,我改了名字进了《新华日报》,并和李普结了婚。结婚前,李普有一次偶尔和周恩来聊天,告诉他说要结婚了。周恩来问对方是谁,李普说了我的情况和我的家庭。周恩来说,女儿出嫁是件大事,要办得正规一点儿。李普问他怎么个正规法,周恩来说了三点:第一要先通知家庭,家里同意不同意不去管它,但必须先通知。  相似文献   

15.
四年前(1994年),赵化勇台长找我谈话,通知我去国际部做副主任。当时我的心里比较犹豫,因为国际部的节目牵涉到外事、外交,而大部分节目、栏目更显专题制作化,离创作性比较远。我把这些顾虑直接向化勇台长讲了,化勇台长对我说:让你去,是因为你搞过专题片,同时也看过你写的  相似文献   

16.
周玲 《大观周刊》2012,(4):253-253
在参加工作的这几年来,我常常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创造。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7.
回想初学写作时,我把多写多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认为“熟能生巧”,只有多写稿才能多上稿,也才能提高写作水平。所以,我坚持每周写3至5篇.有时一天就写两三篇,不久果然陆陆续续出来了一些“火柴盒”、“豆腐块”,为此领导还表扬了我。几年过去了,可回过头来看,并不令人理想,因为发表的与发出的悬殊较大,更不用说什么重头稿子了。这使我一度陷入困境和苦恼,为什么写作水平上不去呢?原因在什么地方?一次,组织推荐我参加了上级举办的新闻骨干培训班。来自各新闻单位的“老记们”给我解开了这个谜:这就是平时只注重了多写,见啥…  相似文献   

18.
乘坐军舰     
今天早上我和姐姐早早起了床,因为我们要去参加爸爸单位组织的夏令营活动。这次夏令营我们要去边防部队乘坐军舰,这太令人神往了。我快快吃完早餐拉着姐姐就走,看到好多小朋友来得比我们还早,看来大家都和我一样有些迫不及待了。  相似文献   

19.
新闻窗     
洛阳军分区163名基层报道员集体报名参加军报新闻函授本刊讯徐坤报道:已连续两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的洛阳军分区,在实践中体会到只有抓好基层报道队伍,才能保持先进荣誉。为了尽快提高基层报道员的采写能力,今年他们又组织了160多名基层报道员参加军报函授中心第六期函授学习。去年底,洛阳军分区接到军报函授中心第六期函授班即将招生的通知后,迅速下发通知,要求所属人武部积极组织基层报道员报名。分区领导还利用下基层的机会,进行督促检查。政治部领导也明确指示,每个人武部至少要选派五名同志参加函授学习。由于发动工…  相似文献   

20.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不准以展会名义赠送纪念品土特产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6日下发通知,严格规范新闻出版展会。通知指出,各类展会不准搞专场文艺晚会,不准组织高消费娱乐活动,不准借举办或参加展会名义到国内外名胜古迹旅游,国内展会不举办招待宴会酒会和答谢会,不准以展会名义赠送礼金、礼品、纪念品、土特产、有价证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