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一般都是老师讲为主,配以适当的教具,加上精心设计的板书,再穿插学生适当的练习,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难,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多媒体教学以其丰富的想象、鲜明的色彩、活泼可爱的动画吸引着广大的少年儿童,利用动画技术、电教手段、丰富的媒体将抽象的、很难用语言表述的算理清晰地表现出来,将数学教学融入到  相似文献   

2.
王小燕 《语文天地》2012,(12):75-76
中学语文课堂常见这样的情形:学生昏昏欲睡地看着喋喋不休的教师,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课堂毫无生机,更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结果是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所以出现许多的厌学者也就不足为奇了。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调整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千方百计地探索一些可以吸引学生的做法,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相似文献   

3.
谢翠英 《福建教育》2006,(12A):32-32
课堂教学如何引人入胜,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些生动有趣、富有意义的环节来吸引学生。一个故事。我在每一节课课前都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丰富多彩。记得上学期刚接手五年级的一个班时,我精心准备了《唐僧师徒应聘记》。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自然这堂课效果也很好。  相似文献   

4.
王永 《考试周刊》2011,(20):60-61
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存在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而学生却听得头昏脑胀、昏昏欲睡的状况,即使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这一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掌握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学有效性的尝试与实践,把课堂还给学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学有效性的尝试与实践,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收获语文教学的独特喜悦。  相似文献   

5.
在学校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两个知识水平相仿的教师,讲述同样的内容,使用同样的教材,教授同样的学生,效果却迥然不同。一个讲得妙趣横生,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积极性高;一个讲得平淡无味,似一杯“白开水”,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以之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不同的教学语言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教师的语言在教学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师生间沟通的友好桥梁。  相似文献   

6.
在一些公开课或评优课的评课中 ,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某老师讲课细 ,例、习题分析得有条理、讲得透彻 ,解答规范完整 ,学生容易犯错误的地方老师着重讲 ,师生配合默契 ,教学容量足 ,圆满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等给予赞许 .笔者却认为 :如果仅此而已 ,并不值得赞许 .这样的课就好像饮用的白开水 ,淡而无味 ,长此下去 ,还会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创造性 ,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 .我倒觉得 :在课堂教学中“粗糙”一点 ,即在教学中有意留下一些空白 ,可以给学生留下可想象的余地、可发挥的空间 ,学生在利用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虑、…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的讲解充斥整个课堂,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很少,只有倾听的份儿,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困,教学效率低。实施新课标以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逐步引  相似文献   

8.
王小燕 《语文天地》2012,(23):75-76
中学语文课堂常见这样的情形:学生昏昏欲睡地看着喋喋不休的教师,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课堂毫无生机,更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结果是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所以出现许多的厌学者也就不足为奇了。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调整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千方百计地探索一些可以吸引学生的做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着“上课教条条,下课背条条,练习抄条条,考试考条条”为特征的“应考型”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也累”“道德停留于口头,品德停留在笔头”,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越来越差,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相似文献   

10.
迈进21世纪,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创新成了时代的最强音。培养创造型人才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努力地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想中求新想象是人类活动的巨大动力,它引导人们去发现问题,激励人们努力探索,创造发明。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例如《小摄影师》一课的结尾,作者留下了艺术空白,这给学生留下想象的余地。我就此提问:这个小男孩会来吗?让学生进行想象,补充课文之后的情节。有的想象小男孩不敢进来,因为他怕…  相似文献   

11.
对初高中教育,很多教师都在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在现在的初高中教学中,问题仍然没有很大的改观。高中英语教学也是如此,仍然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累。针对这个现状,本文将就如何发挥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题作用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这是自从事教育工作以来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对自己的要求,同时我认为也是传统教育观念在我们教学生活中的一个反映。我们的教育注重的是给予。这往往造成,老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迷糊;老师“给”得努力,学生反而抗拒。  相似文献   

13.
学生时代养成读书的习惯,参加工作后,仍然爱读书,只是更爱读与工作相关的书。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教研员来学校听课,要求讲课的老师说课。讲课的老师没有把要讲的课说清楚,于是教研员给教师们讲怎样说课。当时,我听得不甚明白,脑海里留下了些疑问。  相似文献   

14.
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有赖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注意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在小学低年级教学方面,显得更为突出。下面谈谈我在这个方面的体会。教师讲得有趣学生才会听得有味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师的语言。教学的艺术首先是教师语言的艺术。教学语言既要有教育意义,又要通俗、明白、有趣味。教师讲得有趣,学生才会听得有味;学生听得有味,才能集中学习的注意力,才能听得进,记得住,晓得用。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许多问题都是由教师提出,学生还未来得及思索,又由老师很快地给予解答。使学生对老师产生神秘感。使得他们懒于思考,不去思考。其结果往往是: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苦。一节课下来,问学生听懂没有?多数同学会回答听懂了,可是不少学生反映一旦做作业时,又不知如何去做。究其原因是学生在课  相似文献   

16.
我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去听、去演、去比、去做,开展愉快教学,效果颇佳。 一、听一听 思想品德课中可听的内容甚多,有听故事、听演讲、听朗诵、听音乐等。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经常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如《心中有他人》一课,我通过讲《埋两头蛇》的故事来引入新课,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创设情境,并让学生一边看投影,一边听老师讲故事,使学生如临其境。听,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形式,但要学生听得好,听得明白,听得愉快,则要经常变…  相似文献   

17.
《畅想图书馆》是一节想象作文指导课,旨在让学生大胆、尽 情地想象自己最向往的图书馆的特点及功能。上课伊始,我设计了三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图书馆的现状。1.讲自己的感受:在图书馆看书,你们是否遇到一些令自己不满意的地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历史教师传授知识、影响学生的主要手段。教师讲得生动,可以唤起学生想象;讲得含蓄,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讲得有条理,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讲得精辟,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强调:"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现在的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教师如果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那么无疑是给曾经总是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在教学中我总是很注重给孩子们创造奇思妙想的空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春节去深圳表弟家作客,刚满5岁的侄子东东要听我讲故事。说了一个《曹冲称象》,他提出还想听。我说:“再听可以,只是我讲一个给你听,你也得讲一个给我听。”他说他不会。我说不会没关系,能把我讲的故事重新讲出来,也算。他同意了,这一回我给东东讲了《司马光砸缸》。他听得很仔细,当场就复述出来了。我高兴地表扬了他,他更来劲了,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