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实践观点,马克思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解决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现实统一性问题,成就了自然观之历史性变革。马克思自然观对人与自然关系异化根源的揭示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阐释,彰显出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为正确认识和解决当代生态危机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阿格尔从马克思自然观、异化劳动理论和危机理论出发,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理论"。按照他的看法,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已取代经济危机占主导地位成为主要的危机类型;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所导致的"异化消费";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在于"期望破灭了的辩证法"。文章意在对阿格尔"生态危机理论"进行全面阐述并作出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3.
黄斌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5):22-24,35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历史生存论意义上的生态自然观。人与自然间的不可分割性、劳动在控制人和自然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人与自然相处的真谛是和谐共生及其"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的目的追求,确证了自然界永续存在的权利和价值,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伦理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也为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指明了途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在人与自然和社会辨证统一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自然观。马克思自然观视域中的生态思想不仅对人与自然的合理关系及相应的关系作出了科学、合理的阐述,而且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在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下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人类自然观辩证演进过程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和自然的矛盾始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随;对这一矛盾在形而上层面的认识和解决产生了人类的自然观。从人类思想发展的轨迹中,可以发现人类自然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从古代人与自然直观统一的自然观到近代人与自然对立的自然观,再到现代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基础上的和谐的自然观。人类自然观的演进过程展示出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辩证图景,为当代人类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当代理念提供了理性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不同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以及人类从事物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方向、内容和规模对自然现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着重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历史背景、科学性及其重大意义,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科学自然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哲学的角度和视域对当代人类生态危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当代人类正面临的严重的生态危机是如何产生的,揭示了当代人类生态危机的实质。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分析生态危机的根源。此外,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哲学思想角度对此问题进行哲学解读。结合我国的实际问题,当代的生态危机在思想、政治、经济和外交方面为我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当代生态学从生态整体意义上提出了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把当代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作了调知,以此来分析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原因。他们对当代生态危机的现状在理论上从人对自然的角度作了深刻的剖析,把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看作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并最终把生态危机看作是一种意识形态问题。马克思主义诉历史唯物论蕴涵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逻辑,并致力于通过生产力的合理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来解决生态问题,因而在理论上与当代生态学具有被整合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劳动实践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从实践论自然观出发,从劳动主客体、劳动目的和劳动过程三个方面阐述了人在自然中的生态劳动,用辩证思维把握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主张通过构建生态意识、生态制度、生态科学来保障人类人化自然过程中的生态性及合理性,这对于当代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生态社会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荀子天人观思想认为,成就人与成就物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这在如何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追求人与自然共赢的意义上为当代管理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因此,对荀子自然观加以梳理,对其生态管理意识的当代意义做出解释,有利于当代人类恰当地解决全球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自然观表达的是人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它必然内蕴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人类实践之中,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建构科学的"自然观"。从历史上看,整体自然观、机械自然观、伦理自然观虽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是从对人之本性的片面理解出发抽象地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得它们的"自然观"必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实践是人特有的生存方式,人的本质在于实践。按照人的实践本性,从人的实践本质出发,人对自然应该永远抱有一种"敬畏"的态度和信念,敬畏自然观才是最符合人之本性、自然之本性的科学自然观。  相似文献   

12.
自然观的演变历程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变迁以及人对自然的价值意义的反思。自工业革命以降,以机械自然观为指导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破坏迫使人们对这种以唯科学主义为思想内核的自然观进行反思。而康德在《判断力批判》里对这种唯科学主义的机械自然观的"批判",对我们建立新型生态自然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而这种新型的生态自然观的建构是以生态审美为起点的。  相似文献   

13.
课堂观是教育观的组成部分之一,树立生态课堂观在当今显得尤为重要。“天人合一”思想对建构生态课堂观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通过对“天人合一”思想解读,分析概括出和谐教育观的基本主张,并在此基础上推论出生态课堂观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视域下的旧唯物主义自然观,即以培根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自然观、18世纪法国实践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直观唯物主义自然观,这些自然观的主要错误在于割裂了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联系,以抽象孤立的思维模式审视两者的关系。旧唯物主义自然观与资本逻辑、现代理性形而上学共同影响促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  相似文献   

15.
悖论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中西方文化中普遍存在,但中西方思想家对此采取的态度和解决方法迥然不同。中国思想家对悖论采取的是一种逍遥的、诗性的解决方式,而西方思想家对悖论的解决则具有一种"执迷不悟"、一究到底的执着精神。文章认为这种差异的内在原因在于,中国思想家注重人生实践甚于客观的宇宙自然、客观规律,在方法上采取直观体悟的方式对本体进行整体性把握,而非经由逻辑化、抽象化的语言探寻。这种逍遥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观,一方面导致中国文化的"诗性智慧"特别发达;另一方面,一旦这种思维和语言进入现代的立法、科学、道德、制度建设等领域,便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某种程度上的歧义、混乱和无能。  相似文献   

16.
生态学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由依附和利用大自然、无限度地掠夺大自然到寻找途径、恢复生态平衡的三个时期,出现了解决这种关系的几种有代表性的理论,然而都忽略了客观过程的辩证法,不能站在历史哲学的高度,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虽不是生态学家,在这方面未留下系统的论述,但其理论中关于自由、实践的观点却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哲学思路;关于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的观点为人与自然合理关系的建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突破了朴素自然观和形而上学自然观,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并揭示了渗透于自然观的辩证联系中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由此折射出其科技哲学思想.在对人类解放历史进程的考察中,恩格斯所揭示的科学技术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联问题得以确证.而恩格斯之后的学者们在新的历史境遇下对科学技术与人类解放关系所作出的新异阐释,对人类解放理论在西方大传统之下的理论延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旅游与道教"天人合一"的环境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生态旅游兴起、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可以明确的看出,生态旅游强调人对自然的保护,注重可持续发展.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教义中强调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即"天人合一".道教的洞天福地客观上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生态旅游资源,从生态自然保护的角度来看,道教的洞天福地就是最早的自然保护区.因此,道教的"天人合一"环境观对当今世界如何看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及生态旅游的如何开展,无疑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ole of metaphors of na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neoliberalism in business education. The research underpinning this article focused on a shift in the language business students used in response to a critical course on the neoliberal economic model. Results of the examination of metaphors before and after this course suggest a change in these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perceptions toward the recognition of culturally unique and ecologically sensitive ways of conceiving environment and human development. The study also shows that intervention courses can play a role in disrupting how university students view nature in relation to neoliberal economics, business practices, and social relations. It is argued that the alternative conceptions of nature and development help to inform and empower students about solutions to the sustainability challenges.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进步”作为一种观念,及它所产生的历史根源,对近代以来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负面影响,提出“反思进步观”这一命题,提出构建超越近代进步观念的新的自然观——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然观。并进一步分析了反思进步观念对现实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