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在凯恩斯出生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他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了。在拥护资本主义的人中间,有的认为他掀起了一场革命,使西方文明避免了一次大萧条中崩溃的厄运,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获得迅速的经济发展。有人则咒骂他是今天窒息着西方社会的经济滞胀的罪魁,指责他引致了一个以资源的空前浪费为特征的凯恩斯时代。反对资本主义的人对他的看法也有分歧。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对他深恶痛绝,认为他推迟了资本主义本来早就该到来的死亡。而美国新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保罗·斯威齐却称誉他为资本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斯·韦伯经济伦理思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韦伯在西方经济伦理思想史上 ,提出了有独到见解的宗教经济伦理思想。他从发生学上论证了新教伦理是近代理性资本主义勃兴的重要精神驱动力的命题 ,但韦伯并没有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仅仅看成是“宗教改革的造物”。同时他还通过比较研究 ,强调中国的宗教伦理阻碍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韦伯的经济伦理思想我们要客观公正的评析。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存在下列几个视角:从伦理道德出发;在政治上从资本主义与新民主主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政治关系出发;在经济上从发展社会生产力出发等。但统领这一切的是他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的政治观。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正确认识,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之一。毛泽东对中国资本主义的认识主要是从战略高度上进行的。他对资本主义认识的重大改变,是一种大的战略调整。策略因素是毛泽东认识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战略和策略的双重交错是毛泽东对中国资本主义认识的最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威廉二世在位期间,德国正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阶段。他对内实行个人专治主义。他将各种权利集中于他一身上,制造"帝权神授论",排挤和压制一切与之相对抗的国会以及政党和各种有利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民主主义。在对外政策上,他一改老宰相俾斯麦时期确立的"欧洲大陆政策",实行新的"世界帝国计划"计划征服全世界,在世界范围内,推行外交上的霸权主义和民族主义,参与了列强瓜分世界的竞争,并且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下面就以威廉二世的一系列的对内对外政策以及其产生的原因,主要过程和结果等方面作简要的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在政治经济学史上,第一次较为详尽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收入并比较正确地描述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在自己首创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深刻地研究了工资、利润和地租等经济范畴,并依据对于这些经济范畴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深入到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内部,从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进行了墓本上符合客观现实的划分,从中“认识到了剩余价值的真正起源”。通观斯密的全部经济理论,这方面的内容实际上是他全部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张闻天以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为工具,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关系,形成了自己的资本主义经济观.土地革命战争之前,他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认识持完全否定态度;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从理论上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与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关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地位、作用和基本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概括,丰富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新中国建立后,他对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正确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可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7.
詹明信后现代大众文化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明信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新特点的分析提出后现代大众文化是晚期资本主义文化主导的观点.他认为大众文化有着无主体性、无深度性与形象性等特点,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承担着经济、娱乐与政治功能.尽管他在文化分析问题上坚持了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但由于其后现代主义消解深度的立场使其不能深刻揭示大众文化的深层本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入手,探讨他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这是陈独秀资本主义观历史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他从一个侧面论证了中国共产党人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他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尽管并不完善甚至有所偏颇,但是他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而且从一定的意义上来看,能够对我们理解和执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些政策,带来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9.
邓拓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具有开拓性贡献。他的研究成果不多,但很丰硕,形成了成型的资本主义萌芽思想体系;他的研究理念和方法经常被后来研究者借鉴,形成了一定模式的学术理路。他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是中国社会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是关系到革命和建设成败的重大问题之一,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经历了否定—肯定—否定的历史演变过程。他对资本主义的正确认识有着理论、历史、现实和策略方面的原因,而他晚年对资本主义的全盘否定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原因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对我们在新世纪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不需要沦为以他的名义所写的愚蠢的东西:不是在苏联体制解体之后不需要,而是永远不需要。马克思不需要被作为资本主义的占星家来神化和赞扬,说什么他绘出了资本主义的天宫图,预测了资本主义灭亡的确切日期。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工资理论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在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资本主义的剥削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作为前提的。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使之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开始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在资本主义的生产中,资本家使劳动日延长到再生产劳动力价值(必要劳动时间)以上,从而无偿地占有了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但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因为在工资上的表现是:好像工人的全部劳动都是有酬的,好像资本家没有剥削工人。马克思的工资理论揭明了这种假像,并进一步证实了他的剩余价值理论的  相似文献   

13.
肖迪文 《考试周刊》2011,(42):37-39
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对资本主义精神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历史—社会学的方法,他在禁欲主义新教伦理与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之间找到了一条内在发展路径。马克思·韦伯看到资本主义文化的内在矛盾——禁欲主义精神缺失,人们失去了自主精神。但是,他对矛盾背后成因并没有深入地分析。究竟资本主义的文明病是什么,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其《明夷待访录》突出地体现了他的政治思想,同时也流露出了他思想中民主政治的成分。他民主政治思想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世界形势有着深刻的联系;他民主政治思想包括资本主义政府职能的思想、资本主义法制思想、资本主义政体思想。他实行民主政治的思想虽然尚未成熟有待完备却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中国民主政治思想的先驱。  相似文献   

15.
在早期鲍德里亚那里,符号构成了他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逻辑,这体现在他的《生产之镜》中对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存在的两方面严重误读:一是认为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并没有达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效果,相反是维护了资本主义社会;二是认为只有以符号作为批判的基础才能达到批判的效果。但他的符号批判理论正由于对马克思生产理论的误读而与资本主义达成了共谋。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七大上在1945年4月至6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问题作出了重要的论述。他指出,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是主张在一定条件下提倡资本主义的发展的。这是因为,“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现在中国是多了一个外国的帝国主义和一个本国的封建主义,而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相反地,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太少了”。必…  相似文献   

17.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邓小平为解决中国和平统一问题提出的,也是他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产物。它的提出,既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又在利用方式上发展了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黄仁宇先生在《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一书中,尽最大的可能解释了资本主义的缘起、在各国发展的状况而且讨论了中国不可能真正发展资本主义的原因。黄先生的文字厚重精炼、准确传神。他从历史学家的角度去解读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过程,他在书中不仅阐述知识,也交待了一些研究的方法。他提醒读者"读史要存戒心",因为一些史学家因为情感的左右没有真实的记录或重现事实。因此我不仅敬重黄先生的学术水平,更加敬仰他的学术道德。  相似文献   

19.
作为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奋斗的目标,无疑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权,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尽管他从未这样讲过,尽管他多次说三民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尽管他晚年提出了“以俄为师”的口号,但这些都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他行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不过,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从孙中山的言论及其所从事的斗争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他试图在中国建立(建设)的资本主义,又是与欧美资本主义有诸多不同的另有特点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斯.韦伯是历史上完整提出"经济伦理"概念的思想家,他认为每一种宗教都有自己独特的经济伦理。新教伦理是近代理性资本主义勃兴的重要精神驱动力,而中国的宗教伦理阻碍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韦伯的经济伦理思想应加以客观公正的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