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使大学生的情感出现了新的特点,表现出认知和行为矛盾,急需引导。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把加强大学生的情感教育,使情感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信仰认知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信仰确立的关键时期,要把大学生培养成国家的接班人,必须研究大学生的信仰认知。本研究采用心理测量的方法,对321名大学生的信仰认知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当代大学生在信仰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主义主流信仰仍然处于首要地位、科学精神显著提高、越来越务实等特点,认为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必须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优势、开展多渠道的教育活动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情感效应是由于外部影响和自我教育的作用使得个体在情感过程和产生的情感体验上发生特异变化的心理现象。女大学生有着鲜明的行为特点和心理特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遵从女生情感教育的特点,运用镜像效应,引导女大学生加深对自我的认知;运用暗示效应,加强对女大学生成才目标方案设计的指导;运用安全阀效应,引导女大学生学会科学地情感宣泄,加强个体的自我防御。  相似文献   

4.
基于网络时代大学生精神信仰缺失,重塑大学生精神信仰,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提高社会凝聚力都至关重要。重塑大学生信仰体系,需要从道德信仰、文化信仰、政治信仰三方面逐步递进,需要从群体影响和内在激发两方面塑造,从动力、渠道、反馈和有目的引导四方面来建设信仰教育的有效机制,结果可以提高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有效性,引导大学生选择和形成正确的信仰,并内化到行为方式,形成固化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抓住有利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德育的永恒主题。重要纪念日和重大事件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契机。当前,我们要利用纪念建国60周年的契机,引导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利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的契机,引导大学生将爱国认知、爱国情感、爱国行为有机统一;利用全球金融危机,引导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和国家安全观念。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使大学生的道德信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迷失,主要表现为道德理想模糊,道德认知分裂,道德实践功利等。高校作为大学生道德信仰建塑的主导教育机构,只有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道德认知能力,注重社会实践引导等,不断改进创新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途径与方式,才能增强大学生道德责任感,提升道德情感力度,促进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加强挫折教育培养“四有”新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大学生的挫折心理分为四类:需求挫折、自我认知挫折、观念挫折、信仰挫折。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大学生顺利完成社会化,必须对大学生实施挫折教育。认为下列方法比较切实可行: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有针对地加强耐挫折心理训练。  相似文献   

8.
理想和信念是道德信仰构成的两个方面,认知、情感、实践是道德信仰教育的逻辑起点。大学生的道德信仰教育要坚持科学理论灌输原则。底线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是道德信仰教育的基础,道德情感体验是大学生形成科学道德信仰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9.
当前,青少年缺乏对爱国主义的理性认知,其爱国主义行为具有突发性、短期性、途径单一、简单化特点。引导青少年正确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亟须加强理性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思政教育应有针对性地渗透理性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特点,构建情感与理性并重的全方位爱国主义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皖大学生基督教信仰情况较为复杂,包含皈信者、不信者、或信者三个群体。大学英语课程关涉基督教知识的学习与认知。英语教师必须在常规语言教学之外,充分发挥该课程的教育功能,从明确责任义务、端正思想认识、调整情感态度、合理选择引介内容、指导规范课外活动等方面入手,正向影响并引导在皖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基督教观。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大学生在人生信仰处于迷茫和困惑的状态已经是不争的事情。而人生信仰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最有可能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人生信仰的渠道。为了使得大学生人生信仰教育取得良好成效,尽快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信仰渠道,在处理人生信仰教育中的多种关系时,我们必须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社会性与个体性相结合、"真理"性与"价值"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关于青年大学生信仰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终极人文关怀.当前青年大学生所表现出的信仰新特征意味着纯理论与逻辑相结合的信仰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其思想观念发展变化的需要,对青年大学生非理性情感因素的关注使得信仰教育生活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合理引导青年大学生主体意识、营造信仰教育情境、推进社会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帮助青年大学生选择、形成和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后的大学生由于受社会、网络和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在行为、情感、思维、认知等心理方面特点突出、具有鲜明时代烙印。高校学生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深入了解90后大学生,尤其是心理特点,加强对90后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价标准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客观尺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必要条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标准应包括:反映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理解、认同、接受及评价状况的认知标准;反映大学生以情感的方式进行善恶评价,形成稳定的思想政治情绪、情感和情操的情感标准;反映大学生为了维护思想道德准则,在行为活动中克服内外困难和障碍的毅力与能力的意志标准;反映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信仰程度的信仰标准;反映大学生践行道德规范状况的行为标准。  相似文献   

15.
李戬 《文教资料》2010,(9):168-169
大学生在道德学习的认知学习、情感学习与行为学习方面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以“知”明是非,引导大学生道德认知学习;“情”唤共鸣,激发大学生道德情感学习;“行”重养成,矫正大学生道德行为学习是高校德育策略的有力探索。  相似文献   

16.
以重庆市“信仰问题研究”课题调查数据为依据,发现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的,但也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情感、信念以及实践四个方面的问题。通过对造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原因探析,以期为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7.
我国进入了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成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首先,追本溯源,寻找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契合点,这是逻辑起点。其次,遵循认知、情感、行为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规律,实现逻辑构建。最后,通过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科学宣传红色文化的价值观念、颂扬红色英模的光辉形象等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8.
浅谈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法治教育是指对高等院校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的法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法治观念、法治信仰以及法律实践能力的教育。大学生法治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普法教育,应该有一个比较高的目标定位,这就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包括法律认知能力的提高、积极法律情感的培养、现代法治理念的树立及适法行为、法律参与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19.
"90后"的大学生由于受社会、传媒和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在行为、情感、思维、认知等心理方面特点突出、具有鲜明时代烙印。高校辅导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发展规律和对象特征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方法,加强"90"后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20.
信仰心理与信仰引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学琴 《教育探索》2005,(1):107-108
要摆脱目前学校信仰教育的困境,了解信仰的心理成分及结构,进行信仰引导是关键。信仰是一种心理活动,包含情感、认知、意志和自我意识等,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综合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素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知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