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道路的成功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与创新。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与创新是内在统一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与创新对中国道路的开辟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中国道路的开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一是实践优先、开放创造的哲学担当;二是高扬人民主体性原则;三是实践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与创新开启的中国道路,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并从世界历史语境出发审视中国,不仅是对中国问题的真实把握,而且也是对世界问题的真实体悟。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三化合一"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获得批判继承、丰富发展的科学路径和必然选择,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和新局面的基本诉求与迫切需要,更是马克思主义创新体系能够科学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现实需要。我党90年发展的光辉历程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创新史,综合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三化合一"的文化底蕴;推陈出新是马克思主义"三化合一"的价值选择,实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三化合一"的功能定位;返本开新是马克思主义"三化合一"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为核心的邓小平经济思想,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进行的理论阐述。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创新地发展地去分析和研究中国的经济问题,为中国的四化建设和全面振兴指引了正确方向。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形成,蕴涵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现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成果作出的新的科学概括。它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在马克思主义三大领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以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方面,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已经形成了内容丰富而且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协同创新是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100年校庆大会上讲话的精髓。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丰富和创新发展的梳理,分析了协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发展,是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时代发展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庄严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始终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一创新过程不仅始终体现了实践性、时代性和创新性,而且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也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基础。自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开放性得到进一步证明,生命力得到进一步彰显。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学懂悟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彰显,在指导中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中进一步丰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愈加鲜活。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观点,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丰富和创新.尤其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新判断、新命题,并在其中体现着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先进的文化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一个文化创新的过程,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扬弃,对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借鉴和引用以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吸收。文化创新视角下,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而且指导了我国文化建设与发展,同时也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变化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呈现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过程: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事实和经济关系相结合,分析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和理论问题;另一方面是对这一结合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和理论,经过理性思维和经济学说的系统化,上升为政治经济学的新概念新思想,丰富和拓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前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运用过程,后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发展和创新,升华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形态的过程.两者合成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过程,也就是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以德治国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是对那个时代的深刻反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以及与中国时代紧密结合的必然结果,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到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包含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个实践过程的理解。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由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凸显的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中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论述,内容十分丰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江泽民教育思想,是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几点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问题的研究,是一项重要和严肃的工作,需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做长期的和深入的艰苦努力.深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是实践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注重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表现形式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重点:一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主题,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问题的研究,重点放在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理论创新问题、包括哲学创新问题的研究上,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深入研究一些理论战线上普遍关注的深层次理论问题和认识问题;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的跟进工作.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论述,内容十分丰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江泽民教育思想.是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观点,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丰富和创新。尤其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新判断、新命题,并在其中体现着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长期致力于探索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问题,并就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把它当做一成不变的教条,还是当做不断发展变化的理论;是只记诵其个别结论,还是掌握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做了大量有价值和丰富的论述与说明,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杰出代表和光辉榜样,对当代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并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长期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帮助。  相似文献   

18.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创造过程,要想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就必须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规律: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文本研读与把握精髓相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只有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才能更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中国有一个一脉相承的历史过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贡献、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坚持与创新。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开拓也体现在它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认识上。  相似文献   

20.
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不断谱写中国化时代化崭新篇章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原则遵循,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理论与实践发展、把握历史主动的智慧所在。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守正”,体现在了诸多方面,从大历史出发牢固坚守唯物史观,坚持人民至上、问题导向和知行合一的实践观等,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作出科学阐释。中国共产党人在守正基础上坚持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对“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深刻诠释与典型示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守正创新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典型示范,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深远变革。守正创新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鲜明品格,也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在中国根深叶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