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写作贵在抒写性灵。从题目“我所认识的这个世界”看,写作角度应立足于“我”的视角,写作对象是“这个世界”,写作重点是“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可见从命题意图看,命题者就是要调动写作者的性灵抒写,即以“我”的独特视角来认识“这个世  相似文献   

2.
清中叶乾嘉间著名诗人袁枚,继承前人论诗主性灵的理论,并加以拓展,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诗论体系——性灵论。主张诗应“独写性灵”,“性灵”是诗的根本,其主旨是标举诗人的真情、个性和诗才;并以此为基点,阐述了诗与情、诗与韵、情与才、著我与学古及与之相联系的内容与形式。诗派与风格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写作教学的千万条路中,有一条令人心旷神怡的花园小道通往生活的幽深之处,这就是“随笔写作”。此“随笔”不同于作家“随笔”:取其“随意”,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用其“随意”,倡导写作的轻松自然;因其“随意”,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向写作的坦途。在徜徉花园小径的随意之中,却少不了教师的理性引导,将学生带进花园再带出花园,带向更深更广的生活天地。以情导写冰心老人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在随笔写作之初,教师只有播撒情与爱,才能铺就一条开满鲜花的花园小道;只有付出真心,才能引着学生走上这条小…  相似文献   

4.
李娟 《生活教育》2012,(15):51-53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虽然写作应该是学生性灵的抒发,虽然教师也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然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和学生,有不少的学生视作文为不可跨越的天堑,找不到写作的动力与乐趣,作文教学的成效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行文流畅作为写作最起码的要求,向来为人们所重视。明公安派以“性灵说”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在语言上主张流利洁净,自然天成。代表人物袁宗道说:“达不达,文不文也。”他更是把语句流畅作为“文不文”的评断标准了。  相似文献   

6.
初中作文写作的关键在于“以情动人”,语文教师要善于在作文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营造一种特别情境,一、教师要善于激“情”;二、教师要善于激“趣”。使学生主动地与环境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创作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嘉道诗学以反思袁枚性灵诗学的流弊为逻辑起点,针对“性灵”概念流行和泛滥,诗坛重新祭出“性情”这一古典诗学核心概念,并就性与情、性情与道德、性情与学问的关系展开讨论,将“性情”概念放在诗学史的演进、发展中加以锤炼,终于完成了对这一传统概念的周密诠释,为嘉道诗学的平衡发展以及此后诗学观念的转型并融入近代化的潮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张佳胤是明代嘉靖七子之一,以功业文章彪炳史册。其对诗歌本质的论述很有特色:一是在复古主义盛行的时期力倡性情说,认为诗歌当以情为本,缘情与言志兼重;二是三次以性灵论诗,以"雕拟不施,性灵洞见"为纲,即以性灵为本,重视独创与自然本色,反对复古模拟。他先于公安三袁而标举性灵说,成为这一学说的首倡者。  相似文献   

9.
袁枚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诗论家,其主张的性灵说在清代诗坛影响巨大。可贵的是,袁枚自觉地在诗歌创作中实践了他的主张,他的抒情诗创作“以真达情”的特色,就是性灵说的一个表现。“诗的本职专在抒情。”袁枚《答曾南村论诗》中有句云:“提笔先须问性情”。在袁枚的诗文论述中,“性情”与“情”是基本同义的。“提笔先须问性情”,首先肯定的是做诗要有情,情之有无是诗之先决条件。在袁枚眼中,抒情是创作的根本目的,真情是诗歌表现的主要内容。诗是情的产物,情的表现,要“自把新诗写性情”。所以他坚决反对有意识地为政治需要,为炫耀学问或为…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特别强调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有个性的表达等等新理念。从某种角度看,这些新理念似乎与明清时期的“性灵说”颇有遥相呼应之处。我们在此重温一下著名的“性灵说”,对于寻求现代作文教学的新思路,或许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感到得头痛的问题。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学生开始写作的时候,不用强调条条框框,应让学生大胆去写。教师在作文的初始教学阶段要把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作为重点,让学生“以情造文”,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2.
清代的袁枚对于“情”的认识明显比前人更深刻,在重“情”方面也大大超过了他们。不过,在这一点上,学者们仍然注意不够。他们往往只是从“性灵”的角度来论述他的诗学理论,使他的诗论中“情”的意义在相当程度上仍然局限在传统范围之内,而忽略了其中创新的内涵。其实,袁枚诗论中的“情”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拓展,主要表现为:以“情”代“志”;以“情”求“性”。袁枚的这种理论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初中作文写作的关键在于“以情动人”,语文教师要善于在作文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营造一种特别情境,一、教师要善于激“情”;二、教师要善于激“趣”。使学生主动地与环境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创作的愿望。  相似文献   

14.
生命课程作为新教育实验的基础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品格,进而提升其生命高度。新教育实验尊重个体的生命成长,以学生为中心,设置个性化课程,以“十大行动”为途径和主要内容,强调共同体及其愿景的价值,致力于使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将教师成长作为逻辑起点,构建“职业认同+专业发展”的教师成长模式,引导教师在增强职业认同的基础上,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交往,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性灵”说为基调论述了江天的诗集《鲁迅赞》。认为“情真意远”是这部诗集的艺术内核。该诗是对鲁迅精神一种艺术形式的宏扬,为将鲁迅的作品与江天的作品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的及要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散文的写作和欣赏。2.散文的写作要以情为主,突出自我的情感倾向。【重点及难点】1.教学生如何学会写作散文。2.散文的写作要独抒性灵、直抒胸臆。  相似文献   

17.
性灵说溯源     
考察整个南朝文学文论,发现“性灵说”在南朝已初步形成。以范泰、谢灵运等为代表的南朝作家所言说的“性灵”,是指生命本真的自然天性,包括心灵本真的自然情性。从而奠定了“性灵说”重真性情、崇尚自然与个性的核心思想。“性灵说”在南朝初步形成,佛教大乘涅架学佛性论思想的影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谢灵运是以“性灵”体现佛性的一个典型。南朝“性灵说”体现了对人“心”的重视,重视体现人本真情性的“心”的灵动与活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酚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然而,反观我们的学生,他们的文章大多情感苍白,空洞无物,无病呻吟,缺乏自己的思想号睛感,学生的自我情感、个性形象严重缺失.造成中学生作文情感严重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语文教师而言,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教师指导的学生作文追求“模式化”、“文学化”,忽视了“物以情迁,辞以情发,为情造文,有感而作”的写作规律.于是,学生作文,多的是条条框框,少的是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9.
“微写作”进高考或是“微时代”对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提出的崭新要求之一。“微写作”的即兴性与性灵书写,以及它对写作者文字精练度、思维跳跃性、行文结构严密性及有效突出中心的高要求,于传统高考作文写作都有极大助益。所以,重视“微写作”,探索其良性发展之道,并将之纳入写作教学体系,或是改善当前高中作文教学颓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手”,其词以“自然”“真切”:和“哀感顽艳”名世。其创作观念继晚明“公安三袁”的“性灵说”和叶燮的“诗是心声”说之后倡导“主情”,以为“诗乃心声,性情之事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