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有着丰富的内涵。语文课堂是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展开启蒙教学,引领学生解密汉字,进行阅读体验,参与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让学生逐渐从感知到传承再到爱上传统文化,在文化的传承中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传统文化教学在新时代面临更大的挑战,形势不容乐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体会到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从而达到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马英华 《成才之路》2023,(10):73-7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文化遗产。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对我国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更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需要。文章从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意义入手,分析当下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探究,以期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黄淑芳 《天津教育》2022,(3):109-111
<正>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华儿女精神的重要养料。对小学生来说,传统文化知识在其记忆中并不是很深刻,同时小学生还未曾意识到人生价值观念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性。因此,在小学阶段把悠久的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培养其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本文就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做一探究。中华民族的命脉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整个民族精神的本色、也是底色,更是中华儿女的根文化以及灵魂的重要养料。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课堂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本文将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与策略加以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现行的苏教版语文教材,很多文章都承载着浓郁的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强化诵读、依托文本、综合活动等方面进行积极的实践与探索,将优秀民族文化渗透到教学中,收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民族感情、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金凤 《天津教育》2023,(12):96-98
<正>语文在学生的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紧密联系。教师务必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保证自身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加以理解和掌握,并明确其中蕴含的教学价值,进而引导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文化素质教育。在“双减”背景下,教师更应注重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融合,推动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价值随着“双减”政策在小学教育中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已经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前,语文教学改革百花齐放,它让语文教学这一“方塘”渐显清澈,“徘徊”着很有吸引力的“天光云影”,激活了语文课堂教学,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这对培养学生汉语读写能力、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9.
郭兴福 《学周刊C版》2023,(3):130-13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兼具教育和传承价值,初中语文教学是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教师着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我国悠久、丰沛的文化积淀,同步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化自信及文化传承意识。文章主要解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意义,从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教材传统文化资源开发、课文传统美德的挖掘以及传统文化课堂实践四个方面,论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渗透渠道,旨在为广大教育人士提供可靠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范剑南 《考试周刊》2013,(75):32-33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精华,是现代文化的基石。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面对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集体观念淡薄,个人至上,盲目崇拜洋文化,缺失民族自豪感的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强化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有效高效结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案例,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使处在知识启蒙阶段的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地域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分子,因此,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淀文化底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如何利用地域文化丰富语文课堂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从教学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要求;从教学目标来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根源性意义;从学生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常识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有文化自觉意识;从学校层面看,经典阅读、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等,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合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食粮,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她是凝聚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守护着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因此,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要顺应代发展的需要,担当起传播中华文化经典的使命,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魅力,饱受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14.
何丽 《天津教育》2023,(30):167-169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历史的精神遗产和结晶,蕴含着从古至今的哲学思想、道德伦理、文学艺术、科技、礼仪等。这些内容的有效教学不仅能够推动学生构建惜时、尚俭、诚信、知耻、改过等全面的价值观体系,还能够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觉传承意识。但在实践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被学生忽视、生活化联系不足、学生对传统文化理解不足、学习资源有限等问题,阻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结合教学的启发性、传承性、多元化、学生主体性原则和生活化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习,不仅事关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还负载着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的继承与民族精神的弘扬.本文试就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略谈个人之管见. 一、依托教科书,深挖人文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语文是母语教育,人文性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潜隐于我们掌握和运用语文的工具性的过程中,即在掌握母语这一工具过程中的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民族精神的陶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坚守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紧密依托教科书,培养学生对母语的感情.于漪曾指出:语文教学对培养一个人的民族情操具有重大意义,热爱自己的民族,首先要从热爱自己的母语开始.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培养我国的优秀文化人才,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为了当下我国教育界的一大重点。而语文课堂作为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舞台,是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致力于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培养文化人才。  相似文献   

17.
田恬 《天津教育》2024,(7):11-13
<正>在全球化和世界文化相互激荡,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增强学生对国家认同、对文化认同,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此时,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小学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思政教育十分重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精髓,将其融入到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有助于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在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课课程教学相融合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依托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专业核心课程《生态工程学》,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该课程中课堂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6个案例进行调查,探析学生感兴趣的融合方式及其原因,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专业课课程思政中的价值,探索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语文教学素材,对学生的价值观、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和文化自信等。本文基于中职语文教学课堂现状,分析了中职语文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传承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冯柏昌 《成才之路》2023,(18):129-132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符合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语文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学习园地教学、写作教学,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