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我国农村教师权威在应试教育下的问题境遇表现在:传统权威延承历史,但知识传授者角色增强而道德教化者角色式微;法定权威同时存在僭越和退缩的情况;知识权威工具化和感召权威脆弱。教师权威主义使学生的主体性受到损害,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教育体制中被规训。培养人的批判精神和同归人的教育是超越教师权威问题之径。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道德权威包含法理权威、传统权威和感召权威三种成分,其中感召权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实质权威。现实条件下,教师的道德权威有弱化的趋势,重树教师的道德权威是必要的,但应警惕过度道德权威对“权威主义人格”形成的消极作用。应从教师个人理性和制度两方面对教师的道德权威作必要的限制和约束,从而最终实现对学生道德成长的最佳作用方式和力度。  相似文献   

3.
对话教学的理念使语文教师的法定权威、传统权威、知识权威以及感召权威等方面都明显被消解。由于教师权威不断遭到责难与消解,对待教师权威,教师处于自我迷失状态,要么干脆放弃,要么牢牢抓住不放。教师在教学中自我权威的迷失致使语文教学质量严重下滑,对话教育时代需要从法理权威与专业权威两个维度构建出适合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师权威。  相似文献   

4.
后喻文化时代教师权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是典型的后喻文化时代,传统教师权威遭到后喻文化的消解,表现为:教师传统的知识权威、道德权威和法理权威正在消解。教师权威的消解不利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代际传递,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不利于现代学校教育教学的实施。现代教师权威的重建迫在眉睫,包括教师的知识权威、道德权威和法理权威的重建。其中,教师道德权威的重建在后喻文化时代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道德权威包含法理权威、传统权威和感召权威三种成分,其中感召权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实质权威.现实条件下,教师的道德权威有弱化的趋势,重树教师的道德权威是必要的,但应警惕过度道德权威对"权威主义人格"形成的消极作用.应从教师个人理性和制度两方面对教师的道德权威作必要的限制和约束,从而最终实现对学生道德成长的最佳作用方式和力度.  相似文献   

6.
数智技术冲击着传统教育范式,打破了传统“知识壁垒”,师生情感被虚拟空间隔离,教师的外在权威、知识权威和感召权威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消解,亟需寻找新的支撑点。雅斯贝尔斯系统阐述了教育权威观,为我们思考数智时代教师权威提供了依据:数智时代需要教师“适度强权”规约学生自由、克服“技术局限”引导学生学习、“生命示范”培育学生精神。数智时代下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构教师权威:明确惩戒规则和各级制度,重塑角色,重拾信心;明确学生本位,打造人机协同高质量课堂;明确育人理念,体认技术伦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文化的发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诉求以及教学模式的"程序化"使用等,教师传统的知识权威、角色权威和感召权威呈现出退隐形态。但在学校生活实践场域,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成熟度呼唤教师的智慧权威;师生关系民主化要求重新解读教师的角色权威;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需要教师继续发挥感召权威。这些赋予了教师权威存在的合理性价值。鉴于此,拟尝试通过"外发型"法理性权威与"内生型"专业性权威这两种路径来实现教师合理性权威的重塑。  相似文献   

8.
教师权威的丧失是教育危机的一种表征。教师权威历经感召权威、法理权威、对法理权威的超越和去权威化的复杂历史演进。教师权威的丧失,不仅是教育的危机,更是重大的政治与文化危机。重建教师权威,需要教师自我赋权、践行公共伦理及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相似文献   

9.
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在学生面前具有的道德方面的力量和威望,它受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影响,受法律保护,而教师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和德性是教师真正拥有道德权威的关键。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对学生顺利进行德育的保障,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无形的力量。当代社会要求的变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不足以及教师自身德性的失落使得教师道德权威备受挑战,这需要教师自身、教育有关部门、政府三方合力去应对。  相似文献   

10.
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在学生面前具有的道德方面的力量和威望,它受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影响,受法律保护,而教师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和德性是教师真正拥有道德权威的关键。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对学生顺利进行德育的保障,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无形的力量。当代社会要求的变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不足以及教师自身德性的失落使得教师道德权威备受挑战,这需要教师自身、教育有关部门、政府三方合力去应对。  相似文献   

11.
科技的蓬勃发展使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当今社会已进入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的"后喻文化时代",后喻文化时代的学生具有更强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和较鲜明的反叛精神。在"后喻文化时代"背景下,传统教师权威正遭到后喻文化的解构,师生关系也将面临重大转变,其具体表现为教师的传统权威、知识权威、感召权威、法理权威正面临着解构。因此,师生关系有待转型和重构,教师应树立新型师生关系观念,尊重学生个性,注意因势利导,加强自身学习,以实现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2.
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在学生面前具有的道德方面的力量和威望,它受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影响,受法律保护,而教师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和德性是教师真正拥有道德权威的关键。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对学生顺利进行德育的保障,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无形力量。当代社会要求的变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不足以及教师自身德性的失落,使得教师道德权威面临着诸多问题,这需要教师自身、教育有关部门、政府三方合力去应对。  相似文献   

13.
王大磊  李娜 《教育评论》2023,(3):119-123
新教育公平是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更关注以人为本的教育,重视人的价值实现,与教育逐渐回归本质的趋势不谋而合。在新教育公平视角下,教师权威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目的性与手段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结合的特征。当前中小学教师权威面临存在的合理性遭质疑、教师的教育公平观滞后、教师感召权威弱化等困境。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凝聚团体共识、彰显法理权威,转变教育理念、强化专业权威,践行伦理关怀,重拾感召权威等途径突出重围。  相似文献   

14.
为教师德性选择伦理的“终结”,即理想的德性或善的标准,一直是道德哲学孜孜求索的重要例题。有多少哲学大师和教育家不惜为此耗尽自己一生的智慧和学识而寻找最终解答。然而,在教师德性的思考中,人们逐渐远离了哲学的批判精神,用生活化的伦理态度代替道德哲学的思辨,最终以“无私”和“奉献”为核心内容的善良道德赢得了最后的裁决,成为教师德性的哲学基础和逻辑基点。于是,教师德性观逐渐指向于一种“圣洁化”的道德理想,在教育实践的推演下,圣洁道德成为教师道德立法的最高权威。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信息总量的剧增、资源获取机会的均等和网络多元“三观”的激荡使“两课”教师传统性的“制度权威”、“信息权威”、“专业权威”和“感召权威”面临解构,而教育意识的现代转换则是重塑“两课”教师权威的根本途径。主要包括:权威获得意识:由“先赋性制度权威”向“自致性魅力权威”转换;教育使命意识:由“继承式纯粹说服性”教育向“创新式注重引导性”教育转换;教师功能意识:由“筛选并传递信息”向“整合并导航信息”转换;师生关系意识:由“师倨生恭”向“师生协作”转换。  相似文献   

16.
邢思珍 《教育探索》2011,(4):101-103
教师权威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力和支配力.教师权威源于传统权威、法定权威、感召权威和专业权威四个方面.在古代稳定的文化背景下,教师的制度权威不可侵犯,知识权威至高无上,感召权威薄弱匮乏;在走向开放的近代文化的背景下,教师的制度权威受到了挑战,知识权威有所弱化,感召权威虽有所提高,但也被笼罩于工具理性之下.在...  相似文献   

17.
儒学教师观     
本文通过对传统儒学经典的主题化解读,一种建基于德性之上,又为了德性之生长和表现的中国传统的“儒学教师观”诞生了——教师即“道德创造家”、教师即“个人”、教师即“终身学习者”、教师即“批判性公共知识分子”。这对重新思考、检讨我国当前教师教育中,过于注重教师作为“技术”抑或作为“实践”的训练,而忽视教师的价值倾向、漠视教师个人经验等问题,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教师德性作为实践场域中的教师道德,是教师历经反复的道德实践而生成的专业品性,以教育良心、教师善和教育理解力表现出来。教师的教育幸福是其在教育活动中获得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来自教师对教育的真正理解、对生命成长的深切感悟和作为“研究者”的充实感。教师德性与教育幸福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德性创造教师的教育幸福,教师在教育幸福中提升教师德性。  相似文献   

19.
在全媒体时代,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面临教师权威的式微、学生价值观的嬗变、媒介生态环境复杂化的严峻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应向回归生命价值的生活、关注意识与行为的过程、建构主体间性的关系转型,并通过"借助全媒体,架构师生思想共同体"、"发挥全媒体优势,创设师生对话平台"、"善用全媒体,重视日常生活的德性养成"等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论文化类型与教师权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米德把人类文化分为三种类型: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前喻文化。教育是文化传承的特殊载体,作为教育权威的集中体现者,教师权威必然受到文化类型的规限。后者对教师的传统权威、知识权威、感召权威有很大影响。传统权威即是长期的传统因素形成的教师的职业权威,知识权威就是教师专业所长形成的专业权威,感召权威即教师个人内在情感因素形成的精神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