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宗白华从中西比较的角度论证了中国艺术的宇宙精神根源于中国时空合一的宇宙观,并以中国山水画意境创造为支点,揭示出中国艺术音乐之境的哲学根源。本文以中国气论哲学为背景考察宗白华艺境创造理论的文化哲学基础,以期从一个侧面展示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深层底蕴。  相似文献   

2.
宗白华的散步美学是一种美文化的美学批评,宗白华的诗人气质和艺术的人生观,中西哲学对其潜移默化的滋润和其本人对形式美和审美教育的孜孜追求共同塑造了宗白华散步美学的诗性风貌。  相似文献   

3.
宗白华的散步美学是一种美文化的美学批评,宗白华的诗人气质和艺术的人生观,中西哲学对其潜移默化的滋润和其本人对形式美和审美教育的孜孜追求共同塑造了宗白华散步美学的诗性风貌.  相似文献   

4.
分析宗白华美学体系建构中的跨文化比较的意识和方法。宗白华尽管很少直接言及这一方法本身,但实际运用却相当自觉;更重要的是宗白华对平等对话立场的坚持。这一立场既不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也不是“东方主义”的,而是中西不同文化范围之间平等的相互阐释和发明。宗白华跨文化比较的美学目标是,在确认中西不同文化范围内美学特殊性的前提下,寻求二者的融合会通。  相似文献   

5.
宗白华以"散步"的漫谈方式诉说了中华古典艺术的美学内蕴与厚重的文化精神,同时比较、分析了中国古典艺术不同于西方艺术的独特审美特征。在宗白华的笔下,艺术源于不同时代下人们对自由生命活动的体验和感悟,艺术的创造是基于这种体悟而展开的自由自觉的美之创化,充盈着个体生命的真切情感体验,又升华为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格,形成为主观与客观融合、以致天人合一的美的世界;不同时代、民族境遇下人对世界人生的情感体验的差异性,又展开为不同民族文化丰富多样的审美差异性。宗白华的美学思想,显示出他对于艺术本体及审美理念的深刻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6.
朱光潜、丰子恺和宗白华三大美学大师各有其独特的跨文化比较方法。朱先生用西方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来阐释中国的艺术美学,丰先生用其"儒释互补"思想阐述西方的美学理论,而宗先生则采用艺术门类通观和中西通观的方式探讨中西各自艺术的特质和原型。他们的成功在于其丰厚的国学和西学知识、伟大的研究目的和别样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宗白华美学在全球化时代愈发彰显出"中华精神".一方面宗白华的美学思想及其艺境论以生命为本体,追求生命精神的超越;另一方面宗白华"妙悟"为本的审美认识方式与生命本体有着内在关联,体现了生命与艺术一体化的境界.宗白华美学体系的成功创建与多元互补的方法论布局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支撑宗氏美学架构的方法论值得探究.从本体、经验到方法,宗白华将现代"中国美学"推向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宗白华的美学研究具有雍容、灵动与洒脱的学术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散步美学”;散步美学的主要方法论特征是直觉与逻辑的统一,在对中国艺术意境的描述与阐释中,宗白华具体而娴熟地运用了这一方法;这一方法之所以出现在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中,主要是因为宗白华不仅有丰富的东西方艺术体验与修养,而且还有将东西方文化与艺术“渗合融化”的理想、视野与实践。让人怅惘的是,散步美学的方法虽令人向往却无从摹仿。  相似文献   

9.
康德的美学思想是宗白华艺术批评的核心法则.宗白华以康德的时空观与形式观为出发点,透析中国艺术的"形式"与"空间"特征,指出中国艺术的精神是对音乐性的追求,具体体现在书法与绘画中对"线"的运用上,而"舞"是其最高的表现形态.正是以此为基础,宗白华揭示了中国艺术意境虚实相生的特点,并且深刻地概括出中国艺术中与康德的壮美与优...  相似文献   

10.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立足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依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之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梳理与表达;文史互通、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建立真正的艺术人格,体现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是全书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宗白华批评文体的“散步”特色:在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比较中散步,在艺术直觉和逻辑思辩中散步,在“自下而上”的实例中散步。宗白华散步体批评既有民族特色又体现现代精神,对中国当下“模式化”的文艺批评有针砭作用,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建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宗白华批评文体的“散步”特色:在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比较中散步,在艺术直觉和逻辑思辩中散步,在“自下而上”的实例中散步。宗白华散步体批评既有民族特色又体现现代精神,对中国当下“模式化”的文艺批评有针砭作用,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建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中,一代大师宗白华一生致力于艺术和美的研究,其以意境为核心范畴的美学思想自成体系。在探索的过程中。宗白华始终重视中西的比较,通过比较研究中国古典意境的特殊贡献,形成了系统的博大精深的现代意境理论。  相似文献   

14.
宗白华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从艺术意境的求壳中对传统文化作批判性反思。通过对中国艺境的文化哲学基础的探寻,揭示了传统哲学的生命哲学品格;通过对未来文化的展望,高扬了“文化与自然调合”的理想;通过对“中西古今 ”关系的辩证思考,提供了跨文化研究和对古人作“同情的了解”这一富于启示意义的文化批判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宗白华先生以其"中西合璧"式的研究范式和对中国传统艺术美学意蕴的独到阐释,可以说开辟了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新途径、新空间.宗白华美学话语的独有魅力,则直接显示于他进行美学探索的独特思路和充满诗意的言说方式及其比较诗学的研究方法.宗白华的美学思想体系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化与美学的现代转型,是构成中国美学现代性形态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两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都是学贯中西、造诣极高的,但朱光潜著述甚多,宗白华却极少写作;朱光潜的文章和思维方式是推理的,宗白华却是抒情的;朱光潜偏于文学,宗白华偏于艺术;朱光潜  相似文献   

17.
苏莉 《文教资料》2010,(16):94-95
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20世纪20年代初,宗白华曾在多篇文章中多次提及了"艺术人生观"、"艺术化人生"、"艺术的人生态度"、"艺术的生活"等概念,以弘扬和建构其艺术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体现出将艺术之美、艺术精神和人生、生活相联系,力图使后者获得超越、提升和美化的思想倾向。本文试从"观察"和"同情"两个方面解读宗先生的"艺术化人生"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从中西比较的大背景来看,宗白华的时空观具有明显的发轫、演化过程和宇宙观渊源,在此时空观的基础上宗白华对中国审美时空的特点及表现方式作出独特诠释,其审美时空观与其它重要问题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而是其整个美学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9.
《流云小诗》把宗白华的日常生活、美学思想和艺术修养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透过三者的结合可以看出宗白华的艺术世界。这种精神是对世间万物的热爱,对哲学思想的传达,对美学艺术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汉语文字的特征和宗白华美学的书写个性具有内在联系。汉语文字塑造出富有生命活力的形象,这一形象就是美的精神的基本象征。宗白华的写作姿态是"最高度把握生命"和"最深度体验生命",这是现代人的生存体验对美学的要求,也是中国现代美学实现在宗白华身上的成就。宗白华诗意地思,诗意地写,写出汉语文化中一直活着的、现代世界所缺乏的乐思舞韵,呈现中国精神深处的幽情壮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