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倪娟 《江苏教育》2024,(3):24-25
<正>科学家精神是指在科学探索中表现出的一系列品质和行为准则,包括但又不限于好奇心、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坚持不懈、合作精神等,这些品质不仅体现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对已知知识的质疑中,更体现在面对挑战时的坚持和合作中。在教育领域,科学家精神被视为引导学生发现新知、挑战旧观念、勇于创新的重要精神。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科学家精神的培养始终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议题。科学家精神不仅是科学研究的核心要素,更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关键能力之一。  相似文献   

2.
互动空间     
1 怎样成为一名有创新精神的科技教师? 周又红:教师的创新精神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是发现学生的创意。很多学生不经意的一句话在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眼里往往是珍宝。注意倾听学生的话,你会发现孩子们是天生的科学家,教师要及时发现、引导,将天生的科学家培养成真正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3.
<正>纵观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的一生,留给后人的绝不仅仅是卓著的科技成就,更重要的是守敬精神,即服务国家、执着敬业、精益求精、开拓创新、躬行实践的科学家精神。郭守敬小学秉承郭守敬精神,在“守正创新,敬天爱人”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建立起了双向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新型师生关系。课堂上,学生敢说、敢想、敢做,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极大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陆莎  李廷洲 《人民教育》2022,(19):15-17
<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在青少年阶段培育科学家精神是培养大批科技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大力倡导和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为培育青少年的科学家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中小学校应该抓住机会,乘势而上,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奠基。一、科学家精神的时代内涵与教育意蕴科学家精神是科学家群体特有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取向,有着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学生心目中的科学家形象是其科学本质观的重要体现。不同年代、不同国家的研究均发现学生对科学家存在刻板印象,影响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未来从事科学职业的意愿。对小学二至四年级学生样本的科学家刻板印象开展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科学家外在形象的刻板印象比以前更深,并依旧存在性别与年级差异;学生对科学家内在形象的认识整体上是积极的,更多地谈及科学家认知方面的特点;学生主要从互联网或参观科技馆等校外教育渠道了解科学家;学生对当代科学家,尤其是中国科学家并不熟悉。建议当下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拓宽学生了解国内科学家的途径,让科学家精神进校园,促进小学生对科学家的了解、对科学本质的感知。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里一块重要拼图。从其正统性来看,科学家精神覆盖了伟大民族精神中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四大维度;从其传承性来看,科学家精神的爱国、奉献、创新、求实、协同、育人六大核心要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都可找到相应坐标;从其界碑性来看,科学家精神发轫自五四运动后舶来的科学精神,倡导普遍主义、共有主义、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等现代科学规范;从其时代性来看,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在新发展阶段对于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有鉴于此,需要有的放矢、多管齐下,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认同、崇尚并积极学习科学家精神的氛围。  相似文献   

7.
正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它是以"科学家"为主题编排,课文讲述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淡泊名利的故事。结合本校开展"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活动教学本课,可以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引起学生对科学家的关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与品质的熏陶。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钱学森科学为重、名利最轻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钱学森的敬仰。  相似文献   

8.
科学史是科学知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化学史”为主要内容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辅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学生在对劳动人民利用化学知识生产生活的史实学习中,通过剖析其内在的化学原理,进一步加深对化学知识应用的认识;通过了解近现代科学家、学者的探索故事,能从科学故事中领略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与科学精神,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正>顾润生:“涵育新时代青年‘科学家精神’的学习共同体实践”项目的背景和内涵分别是什么?陈国良: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文件指出:“科学家精神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有真、善、美的追求和严谨的学风,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要多措并举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并重点阐述了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强调“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科学家的优势不仅靠努力,更主要的是专注和勤奋……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相似文献   

10.
"阅读材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阅读材料"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通过学习科学家生平事迹,培养刻苦钻研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阅读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数  相似文献   

11.
润物细无声——分析科学史在生物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科学史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资源。生物科学史是生物科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反映。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意义的。"在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生物学史展示生物学家的探究行为,使学生在了  相似文献   

12.
以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创设情境,展示科学家求真务实、潜心研究等崇高精神,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分析,领悟科学家精神的内涵,提升核心素养。教学《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课,教师可以在进行问题式教学过程中融入科学家精神,以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探究素养、逻辑分析以及辩证思维等能力。  相似文献   

13.
黎文 《柳州师专学报》2006,21(4):131-132
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可以通过介绍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以及日常生活中进行。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对科学家精神作出了全面概括。科学家精神包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相似文献   

15.
将生命科学史引入中学生物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本身发生的过程,着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学家的研究过程,领悟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合理推理的,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新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好教材。若把"阅读材料"的内容与教学过程融合起来,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利用"阅读材料"树科学家形象,学科学家精神;利用"阅读材料"学物理史实,受辩证法教育;紧密联系实际,提高各种能力;照顾不同层次学生,各有所得。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史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一种宝贵资源,利用科学史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是科学科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学家的研究过程,领悟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合理推理的;体验科学家不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过程和科学探索精神。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形象是学生科学态度学习的重要外部条件,同时也影响到学生的职业选择。针对以往的科学家形象塑造,有以下五点需要注意:教科书在刻画科学家形象时不可忽视科学家专业品质的描述;摈弃个人英雄主义,强调科学家之间的合作精神;关注科学家负有的社会责任;还原科学家的人性形象;削弱科学家性别的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9.
<正>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了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铸就了具有中国特质的科学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谈到科学家精神,他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增强学生主动认知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和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