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一个校长,怎样才能管好学校?有几种不同的回答。“我只要当了校长,就能把学校管好。”这是一种管理职权说。按照这种说法,管理学校就是运用职权,至于运用得是否符合科学规律,没有说清楚。“几年校长当下来。自然就会管理.”这是一种管理经验说。凭着个人的感性的经验办事,局限性很大。“只要按上级指示办,上级怎么说就怎么做,就能管好学校。”这是一种执行指令说。只知道照搬照转上级指示,不能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执行,是管不好学校的。究竟怎样才能管好学校呢?必须学习学校管理学。现在我以“问答”的形式讲一讲“学校管理学”的基本内容,希望对中学校长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校长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持者。校长威信是广大教师发自内心的对校长认可接纳的一种真情实感,是实施学校管理措施必备的一种内在的力量。现代校长该如何树立威信、有效实现管理目标,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强化。  相似文献   

3.
农村学校相对城镇学校而言,有着资金不足、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因此,网络教研无疑是打破这一瓶颈,放飞翅膀的最佳选择。以下是我校开展网络教研的几种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4.
我家孩子多,三个妹妹一个哥。我爹在矿上挖煤,挣不了几个钱,妈妈是农村妇女,半山腰种几棵玉米,种两垄土豆,就是一家子的口粮了。哥哥最大,穿新衣裳,背新书包,一蹦一跳上学校。二姐脾气大,我妈说咱家没有钱,你甭上学  相似文献   

5.
冯立 《大学生》2016,(5):59-61
我是清华历史系的博士生,按学校安排2015年年初,我第一次做教学工作,这是一门探讨中外古今教育史的课程。实感自己知识结构之不足,插空补课仔细阅读了一百余种书籍。我希望依时间脉络,梳理这一阶段中的几本佳作。  相似文献   

6.
1991年8月下旬的一天,暑气未褪,我拎着行李,辗转来到团山联办初中报到,开始了我的从教生涯.团山联中是一所偏僻的乡村中学,学校没有水泥路,教室里也没有水泥地,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没有图书室,所有信息源就是校长室几份摊派下来的报纸——内容与教育并无关系.几年后,我离开职业第一站,去一个离家更远的乡镇中学工作,我留给这所学校一间图书室——在我的呼吁下所创建,所有书目由我拟定,大部分图书由我购回、编目、上架.我最想留给那所简陋乡村学校的,还有一种人生状态——阅读.  相似文献   

7.
曲孝玲 《辽宁教育》2014,(12):37-38
正什么是学校文化?最近,我阅读了《学校文化建设与管理研究》一书,参加了几次校际交流,从而使我有机会从不同视角审视着"学校文化",从而使我对"学校文化"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回想起来,我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大约经历了几个阶段。认识的肤浅阶段——盲从在各级教育局的大力倡导下,各校的文化建设犹如一条缤纷之路。但对于我来说,我更为熟悉、谈论更多的是"校园文化"。那么,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异同呢?我一直都很盲从。我印象中的学校文化(原有意识中的校园文化)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8.
“我的教育理想——10年内当上一名特级教师!”这是七年前,我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时喊出的口号,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从未停止过努力。在辗转了多所学校最终落脚草堂小学后,心里才终于获得了一种归属感。  相似文献   

9.
说起对儿子的“改造”史,我时常产生一种幸福感。几年来,学校老师对儿子的评语是品学兼优。可是在几年前,我有许多让人心碎的苦恼。  相似文献   

10.
18岁那年,我从师范毕业了,分配到一所极其偏僻的学校。学校的花坛上只种了几株月季花,因其常开不败,人人熟视无睹。  相似文献   

11.
1992年,我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当时教的是数学。学校里有几台286电脑,而我恰好在大学期间学过计算机,因此,顺理成章地我就有机会使用这几台“宝贝”了。然而,慢慢地我发现,这几台电脑基本上所有的用途就是校长秘书用来打字,学校里大部分的文件、通知都是从这几台电脑上输出的。秘书一天到晚就忙着打字,做不了其他事情。电脑里装的仅仅是一个系统,然后就是著名的W P S和C C E D。当时学校买这几台电脑,目的基本上也只是这些而已。学校里有一位师兄,他是电脑发烧友,学校的电脑基本上就归他一人管理。原因很简单,秘书只会打字与排版。我来了…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现在有些学校有一种不太好的风气:到外地学校听课,还没有动身走,就把吹捧该校怎么好的锦旗、镜匾做好或买好。有的学校因此一年内就得到十来面锦旗或镜匾。我认为这是一种搞形式的作法,也是一种浪费。另外,听了人家的课后进行座谈,光讲好的,不好的一点也不讲。有的学校为了做样子给听课者看,也早作了“几次战地演习”,反复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普通的班主任教师.而且是刚从学校毕业没几年.可谓刚刚接手这个工作。在此,我只能是搬门弄斧.浅显地谈谈我的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是一种需要付出极大精力.耗费身心的系统工程。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14.
我总能记起他上课的样子。总忘不了他两眼紧盯着我们的情景……三十年前我上初三。经本村一位老师穿针引线,我和几个同伴到离村不远的公社中学读书。这所学校虽然有些破败,但有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听说这所学校的老师大都大学毕业,才华横溢。  相似文献   

15.
一父亲过世后,是老师骑了单车摸黑几十里山路硬把我驮回了学校。老师,回到学校的时候,您一身的汗水,一脸的期盼,为拯救激励我,竟至泪下。无尽的思怀,永远的感念。老师,学生想您,一生谢您!二老师,我是可怜的孩子,您不时在我作业中夹几本新作  相似文献   

16.
小组合作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我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多次的听课,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就本文谈谈小组合作的几个情况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生态德育,是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生态道德观。在我看来,生态德育是一种真实、一种力量,是一种最能打动人、感染人的力量。我谈谈自己在生态德育方面的几点做法。一、班级德育我带的三(1)班是竹园小学"电子书包实验班""智慧教室实验班""信息技术环境下家庭和学校协同教育实验班"。  相似文献   

18.
正版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评价一所学校,首先要评价它的校长,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如果你当校长,你会怎么管理学校呢?请畅所欲言,亮出你的新点子吧!风信子:在未来的某一天,我当上了校长,我会让我的学校与众不同。我首先会征求全校学生的意见,据此提供几十种不同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挑选课程,想学哪科学哪科。  相似文献   

19.
余颖 《中国德育》2015,(2):68-71
2012年夏,我有幸以教学指导教师的身份赴港交流,得以与香港各类学校的同行进行教学指导交流。浸染香港校园一年时光,发现香港学校组织活动的数量,远远超乎我们这些内地教师的想象。办学理念、学校资源的差异,使得各学校组织活动的项目有所不同,但跨学科主题活动,则是香港各学校必备的"家常便饭"。一、见闻在香港各学校跨学科主题活动的设计中,常用的方式主要两种类型:一种是整合了关联度较大的几门学科的活动,如"科技  相似文献   

20.
创"和谐"氛围,立管理之本,是我对许慎小学管理理念的个性表达,也是对学校管理的又一种感悟。教育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对一个学校管理者来说,应该让每一位教师感到无形的教育氛围,自觉的去享受教育者的乐趣。让每一位学生感到经过几年的学习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