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鲁迅先生的作品《伤逝》描写了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有不同的原因。仅从女性视角分析来他们爱情的悲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女性依附于男性,视爱情为人生终极目标以及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  相似文献   

2.
叶华奇  雷孟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4):105-109,113
使用爱情态度量表和社会责任心问卷对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和社会责任心进行测量,探讨大学生爱情价值观和社会责任心的特点及其关系。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总体比较积极;男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更倾向于奉献,女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则更加现实;性别和学科不会造成社会责任心显著性差异;社会责任心与爱情价值观普遍存在相关,只有疯狂型相关不显著;不同爱情价值观的被试,社会责任心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
《呼啸山庄》和《红楼梦》是产生于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伟大作品。完全不同的两个作者却对主人公爱情悲剧命运的结局有着极其相似的处理。本文旨在以这两部小说的爱情悲剧为切入点,对《呼啸山庄》与《红楼梦》相似性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和勃朗宁夫人分别为中英两国文学史上杰出女诗人。在两人留下的众多诗作中,爱情诗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尽管两人时代相差七百多年,国度不同,爱情诗风格不同,选取爱情主题不同,但两人都对爱情充满向往,并且在其诗歌中都有超乎于同时代的思想性体现,试对这几方面做一个比较,通过爱情这一主题,引起共鸣,带来对于两种诗歌文学的共同理解。  相似文献   

5.
《长恨歌传》与《长恨歌》并行于世,它们取材相同,都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二者在主题上又有明显的不同。白居易更侧重于对爱情悲剧上的描写,在关于爱情的方面描写较多,表达"爱情"主题;陈鸿兼及史官和文人双重身份,表达的是一种"政治爱情交织"的双主题。两部作品的主题存在着差异,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交织。这种差异和交织的原因在于陈鸿、白居易二人身份以及个人经历的不同,也与写作目的和文体本身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6.
色彩斑斓浪漫苦涩的爱情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情婚姻,是路遥小说的一个重要题材领域。他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众多不同类型的爱情婚姻,表现了爱情的不同社会内容、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心理状态、不同人生结局,表达了自己对当代爱情婚姻领域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思考与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7.
博弈论适用于人际关系的分析,在《傲慢与偏见》所描述的各种不同爱情婚姻关系里,擅于益智博弈的人,往往能赢得漂亮的胜局。文章以博弈论视角对书中几位男女主角爱情婚姻博弈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爱情是封建时代女性全部的生活希望,闺阁愁情词是她们创作的重要题材。朱淑真和吴藻是两位婚姻生活都不如意的女词人。在她们不满于婚姻爱情生活所写的愁情词中,我们看到的是朱淑真的率真执著和吴藻的矜持自重。她们对待爱情的不同心态,却是同一种抗争,同一声呼唤。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国家,许多学者对爱情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研究,他们对爱情都持有各自不同的观点。Davis(1985)认为爱情等于友谊加上两个集束:激情与关心;Rubin(1970,1973)认为爱情与喜欢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并通过研究爱情与喜欢的区别,建立了爱情量表和喜欢量表;斯腾伯格(1986,1988)在研究爱情本质的基础上,提出了爱情三角形理论等。本文从爱情起源理论、爱情分类理论和爱情观理论这三大方面,对国外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做一简要介绍。通过对相关理论的介绍增加我们对爱情的理解,同时也为我国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爱情婚姻,是路遥小说的一个重要题材领域。他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众多不同类型的爱情婚姻,表现了爱情的不同社会内容、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心理状态、不同人生结局,表达了自己对当代爱情婚姻顿域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思考与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1.
湖湘语文于本刊今年1月中旬刊策划的“爱情教育,她是个难题”在读者中引发较太反响。与专题探讨的思路不同,下文是从文本分析的角度梳理了文学作品中所隐含的婚恋观念的演变轨迹,这对中小学爱情教育的展开或许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测量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以探讨当代大学生爱情价值观的特点。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更多倾向于良好积极的一面;消极、不良价值观的大学生人数比例较小。男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更倾向于奉献,女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则更加现实。对总的爱情价值观来说,性别差异不显著;学科差异也不显著。社会文化对大学生爱情价值观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3.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特蕾莎和托马斯的爱情为主线,讲述了一种非主流的爱情可能性:托马斯游离于性与爱之间,特蕾莎执念于灵与肉的融合。这样的爱情错位使他们的爱情成为不对称的畸形建筑,注定坍塌。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和理解,应该宽容和正视这种爱情存在。  相似文献   

14.
爱情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由于情感概念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人类常常需要借助隐喻来进行表达。爱情的表达方式有许多种,人们常常可以接触到爱情的不同表达,可以从中理解到抽象的爱情表达并感受到情感的传递。因此,本文对中英文的爱情隐喻进行对比分析,探索英汉两种不同语言中爱情隐喻的共性和差异,以期能够帮助人们理解不同语言、文化和思维之间的内在关联,并给语言教学带来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爱情是人类最厚重久远的感情之一,在人类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无数有关爱情的不朽诗篇与经典美文,它们中存在大量丰富的爱情隐喻,即用隐喻诠释爱情。这不仅符合人类认知模式的基本要求,也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对爱情相同的认知本质。同时,由于民族生存环境和道德文化的差异,爱情的隐喻又并非处处一样。  相似文献   

16.
在拉康的理论视域下重新审视主体的爱情真相。爱情属于想象界,欲望属于符号界,性爱则定位于实在界。爱情必须在与欲望和性爱这两个概念的比较中得到理解。爱情是一个发源于想象性的投射,维持在欲望的符号交换,遭遇到性爱实在的过程。当代爱情的新形式——网络爱情典型地展现了这种爱情的博洛米尼结。爱情的真相也是当代主体的真相,它揭示了传统启蒙主体向当代犬儒式分裂主体转变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文章着重从自我意识的角度来反思安娜爱情悲剧,认为安娜爱情悲剧呈现出三种指向:压抑、偏至、毁灭。压抑是没有自我的爱,偏至是丧失自我的爱,毁灭是撕裂自我的爱。不管是没有自我、丧失自我还是撕裂自我,都是自我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自我不是作为自身的独立价值而存在。压抑、偏至、毁灭这三种不同指向内在统一于安娜在爱情中的“自我缺席”。  相似文献   

18.
《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描写的都是爱情悲剧.爱情悲剧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不同时代、文化背景、地域特色、民族风格,爱情悲剧也会呈现不同的特质,从而使人们获得多重美学感受,更丰富地品位、欣赏文学作品.又由于爱情悲剧要靠人物形象、矛盾冲突建构故事情节,因而不同文化背景与民族风格的爱情悲剧也会体现出相同的美学思想与艺术特点.本文试图从时代背景、矛盾冲突、人物形象等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鲁迅和沈从文对爱情的激情的一面都有所体认,比较而言鲁迅侧重于“生活”,采取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注重探讨爱情在社会上的遭际、男女在婚姻中的处境与感受沈从文侧重于“生命”,采取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注重表现爱情对生命的意义、爱情与死亡在生命中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天鹅意象贯穿于叶芝的整个诗歌创作过程,是其爱情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在早期诗歌中,叶芝用它象征永恒不朽的爱情,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在中期诗歌中,天鹅仍然是不朽爱情的象征,但是叶芝对爱情的认识却发生了改变;在晚期诗歌中,叶芝将自己的爱情与天鹅的爱情彻底割裂开来。爱情诗歌中天鹅意象的变迁,折射出叶芝爱情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