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转型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性格与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性格具有观念上的互通性、精神上的交融性和使命上的耦合性。其文化缺陷表现为“层次文化与类别文化的冲突”、“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术理文化与学理文化的冲突”、“中聚文化与边延文化的冲突”、“校本文化与人本文化的冲突”。其文化张力表现为:定位观由“教育层次”向“教育类型”扩张;目标观由“技术工具”向“技术人文”扩张;教学观由“工学分离”向“工学结合”扩张;人才观由“意识主导”向“逻辑主导”扩张;生存观由“内涵发展”向“内质发展”扩张。  相似文献   

2.
“双师”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多种表现形态。“双师”文化建设重点是完善政府的“双师”型构文化,为“双师”文化的生成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撑;健全职业院校“双师”管理文化,为“双师”文化的发展提供现实沃土;强化教师的文化认同,为“双师”文化提供动力支撑;弘扬“双师”群体的实践文化,使“双师”文化进发强大活力。  相似文献   

3.
李霞 《今日教育》2012,(2):38-39
当前是一个文化大繁荣、大开放的时代,而学校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承之地,就应该“以文化之”。于是乎。许多学校将开展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冠以文化的名义,什么“儒雅文化”“孝亲文化”“国学经典文化”“名人(郑板桥、刘邦等)文化”“廉政文化”“陶瓷文化”……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
《教育文化论坛》2010,(2):78-78
为办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期刊——《教育文化论坛》,以促进教育文化化、文化教育化,服务于教育文化事业和国家“软实力”建设,推进“以人为本”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进程,《教育文化论坛》从2010年第一期起,在“区域教育文化纵横”栏目陆续推出具有地域特色和影响力的“阳明文化”、“沙滩文化”、“尹珍文化”、“影山文化”、“屯堡文化”、“石门坎文化”、“红色文化”等贵州地域教育文化以及全国其它地域教育文化。真诚的期盼得到国内外相关教育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的赐稿支持和不吝赐教。诚盼!  相似文献   

5.
我国改革开放十多年来,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一股强有力的文化热潮,从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迅速涌起。文化问题,引起这样广泛的社会反响,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关心和注意,这在建国以来还从未出现过。一时间,“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幽燕文化”、“关东文化”,“岭南文化”、“齐鲁文化”、“海派文化”、“京派文化”、“少林文化”、“三秦文化”以至于什么“丝绸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等,呈现出一派五光十色的文化状况。  相似文献   

6.
文化意识培养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当前高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存在着“浅表化”“碎片化”“偏西化”问题,应围绕单元文化主题,建构“文化背景激活”“文化信息感知”“文化线索梳理”“文化内涵挖掘”“文化品格塑造”的五阶段,聚焦文化意识培养的阅读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以重庆市彭水县为中心的历代“黔中文化”,辐射五省市,具有建设成为长江上游“文化高地”和“旅游高地”的潜质。“黔中文化”大概念具体包括了“中国溪洞文化”、“百溪千洞”、“蛮部文化”等多种旅游文化形态.可以进行国家级的开发,并以彭水县的旅游发展为基础,打造“中国溪洞文化艺术节”、“古黔中神秘溪洞文化之旅”两个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从整体上透视“沙滩文化”的“内涵”分析性研究成果及对“沙滩文化”概念的理论分析始终相对较少.这种情况究其原因在于“沙滩文化”涵盖多学科领域而难以有效“综合”及“沙滩文化”“汉学”内涵与“区域文化”形态的交叉.后者使得“沙滩文化”研究既难以完整获得有助于揭示其内涵的汉学背景,同时又无法与人类学、民族学语境下的“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研究潮流全面合流.充分考虑地域场景的同时兼顾“汉学”宏观背景,或许是“沙滩文化”研究在历经30余年后向纵深推进的全新路途.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直接过渡”是一种文化突变,在原有“生存方式”的解构和新“生存方式”的建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消失不可避免;文化冲突使文化主体无所适从,种种现实问题的出现有其必然性;文化自信的挫折导致了对“他者文化”的认同和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失忆”乃至“选择性排除”。文化自觉是民族文化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教学理论的文化改造,是指根据“目标文化”的特性对“源文化”赋予教学理论的文化特性的改造,或根据教学理论所蕴含的“源文化”特性对“目标文化”特性的改造。对教学理论的成功文化改造,是教学理论跨文化对话的前提,也是借鉴外来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保证。教学理论的文化改造,有五个主要步骤:教学理论的本体解读;教学理论的“源文化”分析;教学理论的“目标文化”检视;教学理论的“源文化”与“目标文化”比较;改造教学理论中所包含的与“目标文化”不一致的因素,或改造“目标文化”中与教学理论不一致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汉文化”概念在被广泛使用的同时,在有些地方存在着理解混乱和名不副实的现象。“汉文化”本意指汉族文化,外国人和一些国人也习惯称中国文化为“汉文化”;“汉代文化”、“三国文化”不宜被含混地称为“汉文化”;“汉水文化”、“汉中文化”更不能与“汉文化”概念等同。“汉文化”、“汉代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形成过程复杂,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能轻易称其为发祥地。  相似文献   

12.
奈保尔的多元文化背景导致了他文化身份的不确定,既能进入主流文化,也能进入非主流文化,却又游离于两者之外,不认同其中任何一种。对于自己文化身份的边缘性,奈保尔相应地采取了“既依赖又反抗”的边缘性策略,形成了特立尼达“拼凑”文化的“流散者”、印度“生母”文化的“海外游子”、英国“养母”文化的“外来者”、非洲及其它“兄弟”文化的“陌生人”形象。  相似文献   

13.
文化生活教材(人教版2008版)第三课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第二目“透视文化的多样性”正文第二自然段谈及“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经常为“世界文化”与“文化是世界的”而犯难,对于这两个概念的理解认识存在较多问题,加上“文化的世界性”这一表述,使得我们的部分老师也越发搞不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发出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究竟是什么关系的疑问。  相似文献   

14.
翻译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道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翻译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重大的“文化转向”.因此,从科学革命的视角探究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介绍翻译研究如何从“语言学派”到“文化学派”完成了“文化转向”,从库恩“范式”、“危机”、“革命”的视角对“文化转向”进行分析,探究“文化转向”的原因,以期为相关翻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凡 《福建教育》2023,(5):13-14
闽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在环境创设中凸显“闽都文化”、在园所文化建设中渗透“闽都文化”、在园本活动中发扬“闽都文化”等方式,将“闽都文化”融入幼儿教育。  相似文献   

16.
从威廉斯到默多克:交锋中推进的英国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从“远观”的角度勾勒英国“文化研究”的理论源流,对几位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理论家涉 及“文化研究”的两场论争———雷蒙德·威廉斯与特里·伊格尔顿的“文化主义”与“结构主义”之争、斯图亚特· 霍尔与格雷厄姆·默多克的“文化研究”与“传播政治经济学”之争———进行简略梳理。“文化研究”、“西方马克思 主义”以及西方现代美学文艺学三个层次上显示的“合题”状态启示我们,应该从理论逻辑、历史发展和基本范畴上 把握“文化研究”的批判本质、“文学性”和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7.
张书民 《中国教师》2012,(22):43-45
“爱的文化”,即以爱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研究和实施爱的理念,形成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通过研究“爱的文化”价值取向,“爱的文化”教育理念,“爱的文化”教学观、教育观、学生观,构建“爱的文化”教育体系,营造“爱的文化”环境,让师生伴随着“爱的文化”成长。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等教育在目前“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过度“数字化”、过多关注“物化”指标,忽视一流大学形成的内在机制。而校园文化建设对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影响深远,应从校园的“物质文化”、“学术文化”、“人文文化”、“制度文化”及“社会环境文化”等方面,着力营造和谐校园文化,加快形成世界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19.
英语“文化导入”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决定了英语教学应导入文化教育。“文化导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思想;教学原则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英语文化为主、兼顾汉语文化”和“以知识文化为先、交际文化为后”;教学结构包括“问题引入”、“协作学习”、“小结反思”和“巩固拓展”四个环节;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对比法、实践法、讨论法和阐释法。  相似文献   

20.
“炁”字与“气”字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时甚至可以用“气”字来代替“炁”字。但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道教文化的角度审视“炁”字,就会发现其独特的文化意义。文章探究“炁”字字源,剖析“炁”字在道教文化中的地位,考证“炁”字的独特文化意义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