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关于状元宰相孙偓最后的结局,《新唐书》卷十《昭宗纪》载,乾宁四年二月“乙亥,孙偓、朱朴罢。”卷一八三《孙偓传》则云:“既而,偓秉政,封乐安县侯。与朴皆贬衡州司马,卒。”这是说,孙偓和朱朴一起被贬为衡州司马,较为含糊(《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文大辞典》《孙偓》条皆从此说)。同卷《朱朴传》:“后数月,岩士为韩建所杀,朴罢为秘书监,三贬郴州司户参军,卒。”可见朱朴并未跟孙偓同贬一地。 《旧唐书》无《孙偓传》,取舍已见区别。其卷一七九《朱朴传》曰:“朱朴者,乾宁中为国子博士,腐儒木强无他才。道士许岩士出…  相似文献   

2.
读点校本两《唐书》札记六则叶树仁一《旧唐书》卷16穆宗纪云: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宪宗崩。丙午,即皇帝位于太极殿东序”。按《新唐书》卷8穆宗纪云: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宪宗崩”。“闰月丙午,皇太子即皇帝位于太极殿。”《资治通鉴》卷241,宪宗元和十五...  相似文献   

3.
《北史》卷五五《陈元康传》谓陈元康为高欢作军书以讨伐“山胡刘蠡升”,误。当时被讨伐者为“山胡”,而非“山胡刘蠡升”。 《北史》卷五五《陈元康传》云:“初,司马子如、高季式与孙搴剧饮,搴醉死,神武(高欢)命求好替,子如举魏收。他日,神武谓季式日:‘卿饮杀我孙主簿,魏收作文书,都不称我意。司徒尝道一人谨密,是谁?’  相似文献   

4.
余区翻阅唐代载记,每每发现《登科记考》未载,岑仲勉《登科记考订补》及施子愉《登科记考补正》均未补的进<><>士与明经及第者,略述如次。张钦敬 《全唐诗》卷录存其《洛出书》首。网络版《全唐诗》()在其名下《校》 7801http://www.cgz.com.cn云:“《全唐文》卷四○一小传云:‘钦敬,开元时擢进士第。’”张何《全唐诗》卷录存其《织鸟》首。网络版《全唐诗》()《校》云:“《全唐文》 7821http://www.cgz.com.cn卷四五七小传云:‘何,大历中进士。’”郑昉 《全唐诗》卷录存其《人不易知》首。网络版《全唐诗》()《校》云…  相似文献   

5.
诗心驱史笔——杜甫《八哀诗》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八哀诗》向来被认作诗的传记,明人王嗣奭《杜臆》卷七说得分明:此八公传也,而以韵语纪之,乃老杜创格,盖法《诗》之《颂》;而称为“诗史”,不虚耳!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一六亦引郝敬曰:《八哀》诗雄富,是传纪文字之用韵者。文史为诗,自子美始。  相似文献   

6.
张孝祥 第二卷第669页《张孝祥小传》:张孝祥“……三年(1167)知潭州。四年,移知荆南湖北路安抚使。五年,致仕,旋卒。”这里“荆南湖北路”的提法不妥,“荆南”是府,宋代没有“湖北路”,只有“荆湖北路”;再者,他年龄不大,为何“致仕”,怎么死的,从《小传》中均看不出。《宋史·张孝祥传》所云:“……复待制,徙知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请祠,以疾卒,孝宗惜之”等语似更准确。 邹应龙 第三卷第328页《邹应龙小传》云:邹应龙“……三年,进资政殿学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罢,提举洞霄宫。”“罢”字不妥。《宋…  相似文献   

7.
宋代著名金石学家赵明诚在其所著《金石录》卷第二十一跋尾十一“后魏御射碑”跋尾云: 《后魏御射碑》,在今怀州。案《北史》 及《魏书·宣武纪》:“景明三年十月庚子, 帝躬御弧矢射,远及一百五十步,群臣勒 铭於射所。”即此碑也。《碑》云:“惟魏定鼎 迁中之十载。”又云:“皇上春秋一十有 七。”据《史》及孝文《吊比干文》,皆云“太 和十八年迁都洛阳”,至景明三年,盖九年  相似文献   

8.
黄定 第二卷第709页《黄定小传》云:黄定“……十年(1183)以直谟阁出知温州。”“直谟阁”应为“直显谟阁”,脱“显”字;“温州”当为“潮州”。关于这段履历各书说法不一。《中国历史人物辞典》及《宋词四考》有关部分说是“知温州”,然《宋人传记资料索引》、《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永福县志》[乾隆]有关部分皆云“知潮州”,《永福县志》(P310-311)还记载说后来其子黄自求嘉泰(1201——1204年)间亦曾知潮州,颇关心教育,“父子并称贤守,祀名宦焉,亦祀乡贤祠。”再参考《夷坚志》第1116页所载:“…  相似文献   

9.
汉代训诂专著应当首推《毛诗诂训传》。据《四库全书总目·毛诗正义四十卷》云:“案《汉书·艺文志》:《毛诗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然但称毛公,不著其名。《后汉书·儒林传》始云赵人毛长传诗,是为毛诗。其字不从艸。《隋书·经籍志》载:《毛诗二十卷》,河间太守毛苌传,郑氏笺。于是诗  相似文献   

10.
孟浩然年四十游京师一事,王土源《孟浩然集序》不载,唯《旧唐书》卷一九○下《文苑(下)·孟浩然传》云:“孟浩然,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新唐书》卷二○三《文艺(下)·孟浩然传》亦云:“年四十,乃游京师”。此说一向无人提出疑问,陈贻掀先生在《孟浩然事迹考辨》(载《文史》第四辑)  相似文献   

11.
中华书局标点本《明史》卷二七八《王养正传》,附载江西新城抗清义士“徐伯昌”死节事迹,云:“伯昌,字子期,唐王时由举人授兵部主事,改御史者也。”按“徐伯昌”为“涂伯昌”之误。涂伯昌,字子期,江西新城(今黎川)人,崇祯庚午科举人,隆武间授兵部主事,改御史,奉命督江西义旅。金声桓反清,涂伯昌举兵响应,守新城,城破,自经死,见徐《小腆纪传》卷五○及《(光绪)江西通志》卷一五五本传。所著《涂子一杯水》,收入《四库全书》别集类存目,《提要》误载其邑里为南昌。《明史》目录及《明史人名索引》、《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徐伯昌”名,皆连…  相似文献   

12.
“祭诗”一词,台湾《中文大辞典》第24册第57页解释说:“作者自祭其诗,以慰其苦心。《唐书·贾岛传》:岛苦吟,常以岁除之夜,取一年所作诗,以酒酺祭之,曰:‘吾劳神精,以此补之。’”。从其它条目看,《唐书》指的是《新唐书》。查《二十五史》本及从“e书时空”下载的《新唐书·贾岛传》都是连标点不到150字,均无“祭诗”一词,无所引文字,亦不含所引文字的内容。两种版本的《旧唐书》则均无《贾岛传》,《中文大辞典》显然误记了出处。《汉语大词典》第7册第913页亦收有“祭诗”一词,指其出处云:“见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李洞诗集中某些歧异的诗题进行考索、辨正;对其中两属的作品分清真伪,考其归属。又论证《唐才子传》记李洞在唐昭宗时“凡三上不第”之说,实乃误解《唐摭言》之记载所致。文章还根据现存资料,认为李洞卒年应在唐昭宗乾宁四年之后。  相似文献   

14.
阿布 《现代语文》2004,120(6):18-18
《汉书》共100篇,后人以十二帝纪、七十列传、十表、八志析分为120卷。因与《后汉书》对,故亦称《前汉书》。  相似文献   

15.
柳赋     
建安五年二月,曹操进军黎阳击袁绍。十月,大败绍于官渡。年仅14岁的曹丕从征,植柳。建安二十年,曹丕路经此地,当年亲手所植柳已成材。睹物伤怀,作斯赋。王粲、陈琳亦有《柳赋》。粲赋:“昔我君之定武,致天届而徂征。元子从而抚军,值嘉木于兹庭。历春秋以逾纪,行复出于斯乡。”此与丕赋序相合,显然是奉教和之作。丕云:“于是曜灵于鹑首。”  相似文献   

16.
第四十二回在《水浒》全书中起着什么作用?它反映的是地主阶级的意愿;还是什么“农民革命理想的假托”?弄清这个问题,对进一步剖析《水浒》这部反面教材来说,很有必要。因此我们想在这里作些肤浅的讨论。《水浒》第四十二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写宋江迫于无奈,刚刚混进梁山,回家搬取老子的当晚,被官军追捕,逃进“还道村”的九天玄女庙中。由于“神灵”的护祐,他非但未遭擒拿,反而“遇难呈祥”,恍惚之间被两个青衣女童引到一个琼楼玉宇的宫殿,觐见了玄女娘娘。被赏赐了仙酒、仙枣、三卷“天书”,并被授予一道“法旨”和四句“天言”。醒来却是南柯一梦!然而,手里居然真有三个枣核,  相似文献   

17.
戴渊之疑年     
《晋书》卷 6 9《戴若思传》云 :“王敦举兵 ,诏追若思还镇京都……寻而石头失守……与公卿百官于石头见敦。敦……素忌之 ,俄而遣邓岳、缪坦收若思而害之。”按 :戴若思本名渊 ,字若思 ,因名犯唐高祖李渊之讳 ,唐修《晋书》改以字行。据上引《晋书》本传文字 ,则唯知渊为王敦所害 ,其被害之年及得年多少均不知之。渊为东晋大臣 ,官至骠骑将军 ,享有重名 ,故《晋书》卷 6《元帝纪》不能不记其被害事 ,文曰 :“永昌元年……四月……丙子 ,骠骑将军、秣陵侯戴若思 ,尚书左仆射、护军将军、武城侯周为敦所害。”据此可知戴渊之死在永昌元年 (…  相似文献   

18.
典籍所载晚唐五代诗人之生平仕历,多有舛误或疏漏不明者,倘不辩正纠误,考察补阙,则不仅将继续贻误读者,而且势必影响对此时期文学的深入研究。笔者近年多从事于清理晚唐五代诗人生平仕历事,时有所得,今择若干条公诸同好,敬祈方家指正。 厉玄任监察御史而非侍御史 《唐诗纪事》卷五十一记厉玄仕历云:“大和二年进士,终于传御史。”《全唐诗》卷五一六其小传亦袭之。上引二书皆未载厉玄为监察御史事。然二书所记恐有误,厉玄恐非终于侍御史任,亦恐天侍御史之任。考姚合有《陕西厉玄侍御宅五题》、《题厉玄侍御所居》(《全唐诗》卷四九九),周贺有《赠厉玄侍御》(《全唐诗》卷五○三),刘得仁亦有  相似文献   

19.
王逸著作颇丰,见(后汉书》本传的记载。但时代久远,已多散佚。除(楚辞章句》外,《隋书·经籍志·集部》著录云:“梁有《王递集住卷、录一卷,亡。”两《唐志》亦录《王逐集》二卷。《隋志·子部》又著录云:“梁有王通《正部论》八卷,后汉侍中王遇撰,亡。”(意林》录12条。又有散见于古往类书中者,姚振宗(后汉书艺文志》、顾校三《补后汉书艺文志》已辑。(北堂书抄》有王选(杜武论》快文一则,张博《汉魏百三名家集·王递集》录作《折武论》。王逸(广陵郡图经》,《文选·范城赋》往引七字,姚、顾二《志》亦已辑。王逸诗赋,…  相似文献   

20.
韩偓是唐末著名的忠臣义士,也是唐末诗坛上一大家.今存诗340余首,有《韩翰林集》和《香奁集》,收于《全唐诗》内.韩偓字致尧,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曾以左拾遗、翰林学士承旨之职,辅弼唐朝最后一个皇帝昭宗七年.时以朱全忠为首的强藩虎视.唐室岌岌将亡.致尧置生死于度外.多次冒死捍卫唐室.后触怒全忠,被贬逐,遂弃官远徒.晚年寓居福建王审知辖内,亦不赴其利禄引诱,并三拒朱全忠召复他为故官.他的诗中多次流露出图谋恢复故国政权的情绪,故被王夫之称为唐之际唯一的以身殉国之士(见《读通鉴论》卷二七“唐昭宗”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