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  相似文献   

2.
郭利平 《考试周刊》2014,(14):86-86
<正>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  相似文献   

3.
正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  相似文献   

4.
1.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  相似文献   

6.
“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本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的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是教与学这两个方面不协调的具体表现,直接影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可分为课内离教和课外离教。课内离教,主要指学生不专心听课,直接偏离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外离教,是指学生不认真实践课内教师所给予的知识,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两种“离教现象”是相互渗透着的。前者不及时限制,必然向后者转化;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应全力创设学生学习新知的情境,通过精心设计使学生迸发出积极思维的火花,在迫切求知愿望下完成任务,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做法。一、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师往往只注重讲解,于是"满堂灌"成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常态,师生互动很少,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表现出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功课。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而"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向学生学习     
教学,历来仅仅被理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实际上,教学关系应该是师生借助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形成的双向的“教”与“学”的过程,即教师在向学生施教的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当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它要求教师必须冲破头脑中长期形成的许多观念上的障碍,例如“只管教不管学”、“以权威自居”、“不允许学生提出异议”、“不允许学生超过自己”,等等。  相似文献   

10.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多关注教师自身传授知识的艺术,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感受。面对新课程,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应该解决“怎样学和怎样教的问题”,因为这是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根本区别;同时,也是从“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向“以情境为中心”的转变过程。其实质是如何有效地展现知识形成过程和学生鲜活生命的体验,实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一、“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教”离不开学,反过来,“学”离不开教,因为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学法,就是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学生学会学习,最后让学生自己会学。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2.
林素平 《新教师》2020,(3):54-55
经验学习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方法,是建构生长课堂的有效途径。但长久以来,数学课堂偏重于理论教学,造成了“课本搬家”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这种缺乏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学习,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造成了课堂沉闷现象。生长课堂是为儿童生长而教的课堂,学生可以借助生活情境,在探索和应用中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体验中去感悟数学思想,在感悟中去建构数学知识,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如何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参与实践活动,做学习的主人,并建构一个不断生长的课堂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些理解。  相似文献   

13.
关于电子商务专业《淘宝创业》课程实训教学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高职院校所采用的普遍方式,这种新形势对实际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电子商务专业《淘宝创业》课程实训教学,“做中学,做中教”的方式能更好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学习的过程与产品加工的过程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中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因为没有学生就没有学习,没有学习自然就无从谈教育。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正像没有买方就没有销售一样,除非有人学习,不然就没有教学。”无论我们搞哪一种教学模式,其目的都是让学生学到知识和形成能力。如果我们的“教”不能为“学”服务,如果“教”不能激发学生学和引导学生学,如果我们的“教”不能使学生“买账”,那么这种教法无疑是失败的。这就如同车离开了路,船离开了水,很难发挥其自身作用一样。如何让我们的课“畅销”,让学生真正感受到“…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考什么教什么”,“只教是什么,不教为什么”,“不教为什么这样想,只讲究反复做练习”,应该更多地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重视思维过程与思维方法,让学生充分获得建立在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数学理解,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努力提高素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积极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为根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一、教与学关系的和谐 教学过程包括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这两方面只有和谐统一,才能形成有效的教学过程。对此,陶行知指出,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容器,要看成是一个个的活生生的“人”,要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基础、技能状态、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等方面出发,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把教与学统一在“做”上,“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下工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技能形成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甚至倒退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高原期现象”。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高原期现象”。其主要表现是:怀疑自己,迷茫困惑,上课元精打采,思想常开小差;作业马虎,常看错数字或抄错符号;对一些典型的题目屡做屡错,不思改正;此种状况轻者会出现困惑和迷茫,重者会出现怀疑自我、气馁、自信心受挫,从此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厌学,从而放弃学习,后果不堪设想。究其原因,从客观上看,数学学习本身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当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概念、定理、性质、法则、公式后,易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我国清代语言学家、文字学家、教育家王筠在《教童子法》中曾把这一时期称为“脱换期”。这种现象的产生从主观上说,是因为教师对教材还钻得不“深”。对学生还研得不“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学习结果和练习量,致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难、厌倦的心理。据此,可采取以下对策。  相似文献   

19.
超越式教学是针对学生的超越的特点 ,在总结许多优秀教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设计出有利于学生超越的教学。这里学生的超越是指学生对“教”的超越 ,即学生的学习不完全依赖于老师 ,不仅仅局限于课本 ,不受课堂限制 ,进行自主学习 ,这已经是许多优秀学生学习的共同特点。超越式教学认为 ,学生在现实世界和现实社会中 ,在学校学习中不断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 ,尤其不断面临着学习的挑战。他们由此产生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想法 ,学生这种想法 ,是可以通过超越“教”的过程或方式顺利实现 ,有时需要付出努力克服来自主体内外的障碍之后最终…  相似文献   

20.
“学了做”与“做中学”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学了做”是通过教师的教达到学生的学,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做,它是把学生看成了解题的工具,放在完全被动的位置。而“做中学”是让学生自己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探究问题,它是把学生放在主动的位置,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去感悟知识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了做”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做中学”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说:“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理解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