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李煜、李清照后期词作,就情感性质而言,其基调同为悲苦,但李煜以亡国之痛为主,李清照则更偏重于家破人亡之感;就情感表达而言,李清照显得比李煜更有耐心,由此可见李清照在对磨难的承受能力上大于李煜。因为尽管李清照后期的悲苦丝毫不亚于李煜,但在面对厄运时并不象李煜那样一味的消极、逃避。与之相关的是二人的性格也不同,李煜性情懦弱,而身为女性的李清照却显得坚强得多。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词坛上,李煜不愧是写月的能手高手好手妙手,他能于写月而高于别人写月,恰到好处地写月,妙趣横生地写月.读者吟咪着、咀嚼着,觉得月亮已融入了李煜的词魂,李煜的词魂化作了月亮,月亮与李煜合为一体了.李煜的词是清新、婉约,是凄苦,更是悲愤,是郁结,更是沉重.月亮则成了他抒发徘恻情感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李煜、李清照后期词作,就情感性质而言,其基调同为悲苦,但李煜以亡国之痛为主,李清照则更偏重于家破人亡之感;就情感表达而言,李清照显得比李煜更有耐心,由此可见李清照在对磨难的随受能力上大于李煜。因为尽管李清照后期的悲苦丝毫不亚于李煜,但在面对厄运时并不象李煜那样一味的消极、逃避。与之相关的是二人的性格也不同,李煜性情懦弱,而身为女性的清照却显得坚强得多。  相似文献   

4.
我看李煜     
李煜,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亡国之后,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在我所喜欢的文人中,李煜位列第一。李煜的词大多写于亡国之后,所以带有忧愁之情。但是这些词却愁得美,愁得吸引人。放眼唐、宋两朝,又有谁能像李煜那样伤感?李煜把自己的无限忧愁全寄托在词上了。有人说李煜假若不是皇帝,他的词可能会写得更好。但我觉得,李煜若不是皇帝,更确切地说,不是亡国的皇帝,他又哪来那么多的愁,又怎么写得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样流传千古的名句?可以说,李煜是时代造就的诗人;但也是诗…  相似文献   

5.
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五则词话是针对李煜及其词作的。他紧紧把握住李煜词情感底蕴与哲理内涵,挖掘其深广的抒情境界、艺术魅力、根源、成因。从王国维的这种视角来看,李煜词的悲剧意识更为明显,这一切使李煜在中国词坛上具有独特的、不朽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品读李煜     
要读懂李煜,必须打开心灵的第二扇门,去感受他的语言,他的内心世界。秉烛夜谈最适合那些伤感、忧郁的词,而李煜的词连一点微弱的烛光也不需要。如果有这样一个月夜,清光泻地的月夜,拿出一本李煜的词,借着清冷的月光,品读李煜,那准是对人生最好的品读。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和李煜在人生经历、性格特征方面都富有“悲剧性”,这样他就容易理解、认可李煜词。此外,《人间词话》论词讲求“悲剧性”,李煜作品合乎这个标准。从“悲剧性”角度探寻《人间词话》推重李煜词的原因,有助于深入研究王国维的词学观。  相似文献   

8.
<正>李煜,南唐后主,疏于治国,工于治词,词作流传虽少但影响深远。李煜之所以能打动后世无数读者,正是因其词作景真情真,毫无矫饰。他也被誉为一个"不失赤子之心"的千古词帝。一、夫妻情真大周后是李煜的皇后,名叫周娥皇,长得国色天香。自幼聪明伶俐,既学诗书,又学弈棋,尤能歌善舞。十八岁时,娥皇嫁给了十七岁的李煜,两人感情深厚,琴瑟和谐。有一首《子夜歌》便是描写李煜与大周后春天饮酒赋诗生活的:  相似文献   

9.
南唐后主李煜生命和词作都表现为前后不同的两个时期,生活遭际的巨大变化造成的后期悲剧已人所共知。生当末世的悲哀和角色错位的遗憾所酿成的悲剧贯穿于李煜包括前期在内的生命过程的始终,李煜的悲剧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0.
李丙哲 《考试周刊》2013,(58):13-14
<正>李煜(937—978)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在中国词史上,李煜是一位具有特殊身份和经历并取得杰出成就的词人。他是一国之主,却是一位失败的君主。亡国后的李煜虽然由九五之尊沦为阶下囚,但他此时的词却取得了巨大成功。"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①李煜凭借其卓越的艺术才能和异乎寻常的经历奠定了他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李煜短暂的一生留存词作约三十多首,大体以降宋为界分为前  相似文献   

11.
李煜的词,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都与李煜本人内在的悲剧感情相联系。李煜前期的词在表面的奢华与享受中,其实是暗含其作为受压抑君主的心无法排除的悲伤,总透露着一种悲剧色彩;后期的词,则是直接、尽情地表现内心对人生悲剧的感受,前后期词中的悲剧感情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郭步山 《考试周刊》2014,(69):22-23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南唐后主李煜内心纯朴,民国学者王国维先生曾经评价其有一颗赤子之心。李煜词风清丽感人、直抒胸臆,其词的艺术特质显然和李煜那颗赤子之心密切相关。本文从李煜前后期词作中彰显的赤子之心这一角度切入,阐述赤子之心与李煜词创作风格之间的关联性,并分析李煜词中的赤子之心对后世词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煜的词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特别是南唐灭亡后,李煜的愁恨之作最为人所传颂,其愁情通过直抒胸臆、白描、比喻、对比等艺术方法得以表现,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浪淘沙令》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李煜(937-978)字重光,自幼精通文章、诗、词,善书、画。25岁时他继承父业做了南唐国主,当时中国北方已建立了强大的宋王朝,李煜秉性懦弱,年年向宋太祖纳贡,苟且偷安。他在位15年,整天和嫔妃们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975年宋灭南唐,李煜肉袒投降,被俘到宋都汴京,封违命侯,成了“日夕只以泪洗面”的阶下囚。在他二年多的俘虏生活中,写了很多怀  相似文献   

15.
杨建飞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3):26-28,44
南唐后主李煜,在他流传下来的30多首词中,多数为言愁写恨之作。这些词真实地表现了作为特定人物李煜心灵活动的历史,真率地表达了一个经历沧桑巨变、沦为囚徒的帝王的悲哀和悔恨。在这些词中,李煜的愁情恨绪时而变作春江流水,时而又化为大地春草。这些丰富、真实而又生动的形象,表现了李煜具有将抽象的愁恨形之于具体的形象的非凡才能。在汴梁,李煜只能在睡梦中重新回到以往如梦的生活中去。所以,他亡国入宋后的词,几乎每一首都写了梦。  相似文献   

16.
论李煜诗     
李煜为词名所掩,其诗歌研究长期处于空白状态。通过搜集整理李煜存世的全部诗作及断句,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分析李煜诗歌的类型与表现力,可以发现,李煜诗的成就不亚于其词。李煜诗是他人生观的写照,能抒发真实性灵,往往以小见大,语短情长,虚实相生,一叠三叹,有感人肺腑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7.
阴差阳错做皇帝李煜是李璟的第六个儿子。本来做皇帝这件事八竿子也打不着他,但是谁料想,他的哥哥们后来竟全部死去了。结果,李煜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皇位。李煜的父亲毕竟是个皇帝,肯定不会像平常百姓家那样时刻注意他的成长。于是,李煜便在后宫的女人堆里长大,不可避免地沾染了女性气息,性格有些懦弱也属正常。  相似文献   

18.
身为一国之君,一旦为臣虏,国灭身死,李煜是失败的。但作为诗人,他却是成功的,因为李煜的词作(主要是后期词作)战胜了时间浪花的冲刷,为一代代读者吟咏品评。  相似文献   

19.
姜海峰同志写的《李煜评传》,曾以概略寄我一观。内容丰富,立论新颖,凡数易稿,功力很深。近将出版,属我为序。我对李煜没有深刻研究,史传所载李煜平生大事,都见于作者的述评。我只谈谈我想到的两个问题: 一、李煜对妇女的态度“五四”以后,特别是解放以后,凡论述李煜及其词的,大概指为荒淫不足道。我甚疑之。尝读《新五代史·南唐世家》马令《南唐书》卷五,陆游《南唐书》本纪卷三,《宋史》478卷,并无一语指其荒淫。只有《新五代史》评云:“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  相似文献   

20.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缠绵婉转,柔漫清丽,旋律优美,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李后主留给后世的,不仅仅是因丧国而招致的责骂和申讨,还有他的不朽词章和绵绵情怀。如何做好初高中学习李煜词的衔接,做好初高中李煜词学习的区分这一问题最是令人困惑。在探究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把握好对李煜其人经历以及认识的深浅是非常关键的,而对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