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湖光山色 ,蓝天碧水是自然风景美 ,悦耳的音乐、优美的图画、抒情的诗文是艺术美。打开数学史的画卷 ,我们立刻会发现许多数学家同时也精通美学 ,而有许多美学家也同时钟情数学。当我们仔细观察和总结后 ,会发现数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也有其独特的美。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 :“哪里有数 ,那里就有美。”现代数学家则这样评价数学美 :“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 ,绘画使人赏心悦目 ,诗歌能动人心弦 ,哲学使人获得智慧 ,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 ,但数学却可以提供以上一切。”由此可见数学美的作用之大。目前数学美概括起来主要包…  相似文献   

2.
美与数学     
表面上,学习数学就是解题、解题再解题,显得非常枯燥无味.大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当你细细品味慢慢体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数学非常美而且美得妙不可言.有的同学不禁会问:数学美在何处?请看数学所体现的美.  相似文献   

3.
美国数学家克莱因曾对数学美作过这样的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的一切。”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抽象形式的美,数学美感和人的数学素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数学美,体验数学美,欣赏数...  相似文献   

4.
一提起数学,人们往往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似乎和自然与艺术的美毫不相干。实则不然,须知,古今中外的杰出数学家和科学家莫不高度赞赏数学的美,发现与发展数学的美。古代的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就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英国哲学家罗素也指出:“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拥有至高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的微弱的方面,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那样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具有最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  相似文献   

5.
美国数学家克莱因曾对数学美作过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实践证明,数学美对于人们进行数学创造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数学美感的追求是人们进行数学创造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6.
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克莱因说过:“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人的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然而,“数学美”究竟美在哪里呢?数学美反映在对简单性、统一性和奇异性的追求上.高中数学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数学美的资源.简洁美、对称美、奇异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教学中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数学美、欣赏数学美的能力,不仅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数学素养,使人变得更富有知识、  相似文献   

7.
严伟 《考试周刊》2013,(4):62-63
<正>著名数学家克莱因曾说:"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能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家能使人获得智慧,科学能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古代的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是如此重要,它站在科学的高峰,激发人们的智能,促使人们探求真理。数学的研究成果传递物理学、化学,改变了我们  相似文献   

8.
黄龙光 《职教论坛》2002,(16):46-46
“数学太枯燥乏味了”,很多同学都这样说。为什么呢?我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教师不善于运用数学美和科学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什么不少学生对音乐、小说、电影、美术很感兴趣?就是因为其中容易产生美的感受。对这个问题我作了一些尝试。一、帮助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形形色色的建筑物很美,通过观察学习不难发现这些建筑形象都是由中学数学中的点、线、面、三角形、四边形、圆、抛物线等组合而成的。在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学说里,数学表述为美学。数学的简捷也能产生美。如相同数的加法…  相似文献   

9.
大数学家克莱因说:"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抚慰人的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如果能致力于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体会到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处处有闪亮点的话,对于整个小学教育来说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正美学中对美的定义是:人们对自己的需求被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反应,即对美感的反应。而数学中的美是指因领悟到某种数学对象的内在实质而产生的愉悦感、满足感等。数学美不同于音乐美、艺术美,它是一种更高级、更深层次的美。大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数学的美学价值就在于它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相似文献   

11.
5世纪的希腊数学家罗克拉斯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13世纪的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指出,“数学还是关于美的科学”。美籍华人数学家邱成桐在华作数学演讲时,一再指出数学是“伟大而美丽的真理”。  相似文献   

12.
很多人喜欢诗歌正是因为它的美和浪漫,其实数学也具有诗情画意,那些对数学不太感兴趣的人总认为学数学太枯燥无味,然而有很多数学家和诗人却能巧妙地在诗歌中隐含着数学问题或用诗歌形式解答一些数学名题,让你能在感受诗歌美的同时感受数学的美,现举几例与同学们共赏。  相似文献   

13.
如果要问:数学有没有味道?肯定有人说没有味道。如果再问:数学美不美?肯定更有人感到茫然,认为似乎数学无美可言。觉得数学没有味道无美可言的人,是不会对数学有情感的。如果数学教学能使学生感到数学有味道有美感,以至于对数学有很深的感情,那么这样的数学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成功。从事数学教学的人自然都希望取得这样的一个极大的成功,因此深入探讨数学之美就成为数学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一数学之美是确实存在的。数学家普洛克拉斯就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庞卡莱也说过:“感觉数学的美,感觉数与形的调和,感觉几…  相似文献   

14.
数学文化的美学观是构成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古代数学家、哲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开普勒也说:“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对数学文化的审美追求已成为数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动力。以致法国诗人诺瓦利也曾高唱:“纯数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既是科学家同时又是艺术家的数学工作者,是大地上的唯一的幸运儿。”  相似文献   

15.
毛仕理:数学的内在美,是第一层次的数学美.它既不同于美术中的线条和造型的直观美,也不同于音乐中的音响和节奏的直感美.数学的内涵美瑰丽多姿,有简洁、对称、比例等种种表现.正如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斯所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只要我们细心挖掘,就不难发现数学的内涵美.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数学的内涵美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在学习中会得到优美、愉快的享受,能促使学生智力的发展。罗素曾讲道:“数学,如果公正地看,包含的不仅是真理,也是无上的美——一种冷峭而严峻的美.恰像一尊雕刻一样。”我国数学家徐利治认为:“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审美能力,即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美的主观感受能力。”数学美的基本特征,有直观性、简洁性、统一性和奇异性。数学美蕴藏于它所特有的概念、公式、符号、思维、方法之中。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产生了广泛的数学美.可是,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误区,就是学生普遍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更谈不上数学美了.大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为此,数学教学中如何展示、渗透、挖掘、创造美,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数学美”?法国数学家是这样分类的:对称美、和谐美、简洁美、奇异美.中心对称图形,外观很美,这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极好素材.但在数学课堂上,如何使学生能够感受和体验数学美,从而对数学产生由衷的兴趣,主动去运用数学呢?我们也常常给学生讲一些数学趣事、史话,提高学生的兴趣,但都是暂时的,不能产生长久的效应.只有把数学美寓于课堂教学设计中,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于是,我们选择“中心对称图形”进行了尝试,学生和老师都找到了一些感受,愉快地度过了一节课.  相似文献   

19.
郭晓燕 《云南教育》2001,(20):36-38
数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知识,而且要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教学的解题通法和数学观念的有机结合。数学观念的具体内容有:数学美的意识、整体意识、推理意识等。数学美的意识指能体会数学中美的因素。英国著名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法国著名科学家庞加莱认为:“数学的美感,数和形的和谐感,几何学的雅致感,这是一切真正数学家都知道的审美感……,正是这种特殊的审美感,起着我已经说过的微妙的筛选作用。”因此,“缺乏这种审美感的人永远不会成…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正如著名数学家可莱因评价所说:“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造。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能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一切”。数学的学习和认识过程是一种再创造、重新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