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历史小说文本中流淌着鲁迅的血脉,骨子里仍有《故事新编》的遗传基因,新历史小说最突出的审美特征,在于历史的解构和意义的消解。诸如人物的世俗化、故事的虚构摹写和文本的戏仿艺术等。而这些方面,鲁迅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创作《故事新编》时就有意尝试过。可见新历史小说里流淌着鲁迅的历史小说观基因。  相似文献   

2.
新历史小说里流淌着20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创作的历史小说《故事新编》的基因,但是新历史小说家改弦更张,易帜换旗,把笔触伸入历史的领域,以虚构的手段还原历史,以民间的历史观念评判历史,嘲讽、消解与颠覆历史,《故事新编》在新历史小说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使人们对新历史小说也有了一个全新的审美感知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故事新编》以其经典型和独特性长期受到研究界的重视,新世纪以来,又出现了一批富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这主要体现在思想内涵研究、诗学研究、文体研究和创作过程研究四个方面。其中,思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文本中的文化批判、反思启蒙神话和现代性思考等主题的阐释上;诗学研究则体现在对文本的语言、叙事结构和表现手法等问题的论述上,其间对文本中表现主义,后现代主义的争论值得注意;文体研究上,除了原有的历史小说概念外,还引进了新历史小说,文化寓言,传奇小说,故事新编体小说等概念阐明其文本特征;创作过程研究主要是从《故事新编》发生的角度,探讨了其在鲁迅创作生命中的内在必然性以及各种外在因素对文本生成的影响。《故事新编》研究中也存在着对概念理解不够清晰,理论与文本契合性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故事新编》与《呐喊》、《彷徨》相比,呈现出诸多“异端”的色彩,历来难以界定,成为理论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把它归于“(新)历史小说”,也有的称它是“寓言”。因之也出现了许多评述,而各自的路向都不相同。在众声喧哗中,虽不乏发人深省之作,但由于缺少相应的合适的理论视角,未能把《故事新编》的文本置于其共时与历时的背景中作宏观的考察,存在着单纯文本解读法中盲人摸象的通病。  相似文献   

5.
《故事新编》的书写模式是鲁迅继承中国古代历史小说的传统,在对日本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重写方式的吸呐和超越之中形成的;《故事新编》对历史的想象性书写,是鲁迅独特的历史观和个人的现实体验二者相互激荡的产物;《故事新编》的“油滑”笔调在鲁迅写作中意外出现并逐渐发扬光大,其形成不仅仅是偶然事件触发的结果,更是植根于鲁迅自由、从容的创作心态、一贯的“反文体”意识和“为人生”文艺思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塑造了一批富有孤独感的人物形象,表现了鲁迅自我的孤独。《故事新编》表现了创世者、救难者和复仇者的孤独,从而表现了鲁迅心境上的孤独、小说人物形象对鲁迅孤独的折射以及鲁迅自身对孤独的摆脱等一系列创作主体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7.
超越时空的契合——《故事新编》与新历史主义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事新编》所创造的跨越时空.杂陈古今的独特的历史叙事模式与“新历史主义”小说古今杂糅杂陈、寓庄于谐的历史叙事之间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契合。或说,《故事新编》确实内在的影响了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的整体思维流向,无论新历史主义本人承认与否,在他们的血管中。流淌着鲁迅的血脉,他们的小说本中。骨子里仍有《故事新编》的遗传基因。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在文体上是历史小说的创新。关于历史小说这一文学体裁,鲁迅先生在他的《故事新编·序言》中曾有这样的界定:一类是“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的所谓“教授小说”;还是一类就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从严格意义上说,应该称之为历史题材小说。前一类也就是传统的历史小说,用史家笔法创作,鲁迅先生认为它“很难组织”;后一类的历史题材小说,就是《故事新编》的八篇,表现出与传统历史小说截然不同的风格——鲁迅先生自称为“油滑”的。这一类小说,是一种崭新的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9.
历史小说是芥川龙之介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之一,芥川取材于历史的同时又对故事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造。芥川创作了大量的历史小说,鲁迅的《故事新编》也受到芥川作品的影响。虽然二人都是取材于历史,但无论是在取材、思想内容还是创作技巧上都是同中有异。笔者试将芥)ll的《素戋呜尊》、《老年素戋呜尊》和鲁迅的《故事新编》进行比较,从微观处发现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历史小说是芥川龙之介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之一,芥川取材于历史的同时又对故事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造。芥川创作了大量的历史小说,鲁迅的《故事新编》也受到芥川作品的影响。虽然二人都是取材于历史,但无论是在取材、思想内容还是创作技巧上都是同中有异。笔者试将芥川的《素戋呜尊》、《老年素戋呜尊》和鲁迅的《故事新编》进行比较,从微观处发现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当今新历史小说方兴未艾,蔚为壮观,在历史小说创作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份量。新历史小说的作者,有不少原本是驰骋在八十年代末文坛的先锋派作家。他们改弦更张,易帜换旗,把笔触伸入历史的领域,提出“重构历史”,消解原先具有经典意义的创作题旨和模式,使得人们对新历史小说有了一个全新的审美感知和价值取向。 而饶有意味的,新历史小说作者的理论主张和文本形式,都与二、三十年代鲁迅创作的历史小说《故事新编》有着极为酷似的一面。本文拟析二者的异同,进而探寻其中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2.
虽然在新历史小说中存在《故事新编》的遗传基因,但由于小说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政治环境不同,小说家的审美趣味与道德成规不同,以及小说家的价值取向与精神状态不同,使《故事新编》在新历史小说中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3.
虽然在新历史小说中存在《故事新编》的遗传基因,但由于小说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政治环境不同,小说家的审美趣味与道德成规不同,以及小说家的价值取向与精神状态不同,使《故事新编》在新历史小说中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4.
虽然在新历史小说中存在《故事新编》的遗传基因,但由于小说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政治环境不同,小说家的审美趣味与道德成规不同,以及小说家的价值取向与精神状态不同,使《故事新编》在新历史小说中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将《故事新编》文本构成的独特性质:“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和“博考文献,言必有据”分别与郭沫若前期历史小说和茅盾历史小说的性质相对比,认为此文本为后二者两重性质的有机融合,体现了《故事新编》对“彼岸”理想世界的超越性追寻和对“此岸”世俗性现实世界的批判性审视。  相似文献   

16.
《柳州师专学报》2016,(3):45-49
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和鲁迅《故事新编》中的历史小说《铸剑》有着相同的主题——复仇。从对两部著作的复仇情节的对比、复仇主题的深层透视、复仇意义的终极追寻等方面的分析,有利于我们认识两位文学巨匠对同一主题进行不同演绎的深层原因,进而挖掘复仇主题本身在两个文本中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故事新编》是鲁迅争议最大的一部作品,很多人对《故事新编》的解读方式也不尽相同。本文认为,《故事新编》是鲁迅在艺术上不断进行创新的一大显著成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本文选取《铸剑》这一文本进行细读,对它的创作进行深入的探析,主要分析了《铸剑》的创作过程与艺术影响,以求对《故事新编》整体艺术特色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故事新编》实乃一种互文体,它采用引用、重复、参考和戏仿的互文手法,从而呈现出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的戏剧效果。文本通过对《故事新编》互文手法的解析来准确识别其文本中互异的成分,分析文本深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鲁迅历时十三年而创作的小说集《故事新编》以鲜明的反文化、反传统、反理性的激进方式,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出了深刻质疑和大胆反叛。反讽与戏仿是后现代主义文本常用的艺术手法,本文通过分析《故事新编》中大量运用的反讽与戏仿艺术,揭示其与后现代主义文本策略的惊人暗合,体现了文本的开放、多元、不确定性特征。进而阐释《故事新编》文本超越时代、跨越时空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故事新编》在书写方式上呈现出别具特色的形式关学特征,特别是《补天》、《理水》和《铸剑》三个文本对于黑、白等色彩词的运用达到了极致,它们所建构的五彩斑斓的“语象”世界充满了现代神话的意味。文章考察了《故事新编》中色彩词运用的符号学意义,以期对鲁迅的“新寓言文体”进行形式美学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