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此生三爱     
王敏淑 《师道》2006,(4):1-1
我少年时候是典型的电视迷,从《铁臂阿童木》《霍元甲》《上海滩》《再向虎山行》《射雕英雄传》《万水千山总是情》到《西游记》《红楼梦》,这样一部一部看下来,自己都记不清曾经看过多少部电视剧了。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是16岁那年的三月开始看的一部外国片子《边卡》,总共70集,每天晚上10点半开始放,那个时间正好是我下夜课回来的时间,一天一集地一直看到中考的前夜。同学里有因为考试前压力太大而疯的例子,所以那个时候能够那么自毁前程还坚持看电视的可能没有几个。我一直很庆幸我的爸爸妈妈能够那么的相信我,在以上大学为唯一出路的年…  相似文献   

2.
孩子的话:你问我《西游记》是谁写的?这可难不倒我。它是吴承恩老爷爷写的。我可喜欢看《西游记》了,里面有会打妖怪的孙悟空,老念紧箍咒的唐僧,老实的沙和尚,最好玩的是猪八戒了,虽然他又懒又馋,但是他却常逗得我哈哈笑……  相似文献   

3.
看望     
那天,在家里整理旧物,竟然从一个纸箱子里找出许多小时候看的连环画。有整套的《封神演义》《西游记》,还有一本“水浒故事”——《鲁智深》。我清楚地记得,《鲁智深》是爷爷给我买的,扉页上留有他用钢笔为我写的名字。爷爷从小是用毛笔的,  相似文献   

4.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看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西游记》,这时正播着孙悟空大闹天空的热闹场面,我看了真是大快人心……突然妈妈让我给她洗澡,我听了,  相似文献   

5.
沈思彤 《辅导员》2014,(9):61-61
"彤彤,作业写完了吗?"唉,自从升人高年级以后,妈妈的"紧箍咒"就念个没完。尽管如此,我还是能抽出时间去看"闲书"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我喜爱的书。每天放学回家写完作业,我就钻进书房,在里面"啃"个没完。知道妈妈为什么不让我看那些书吗?因为那不是正课,会影响学习。可自从我看了《窃读记》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我就开始与妈妈"唇枪舌剑"了。  相似文献   

6.
重读悟空     
“相信同学们假期里郡看了《西游记》,本期开学,我们就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开始说起吧。”  相似文献   

7.
他,这样理解孙悟空;他,这样戏说《西游记》。他,诙谐里暗藏犀利;他,调侃中蕴涵道理。他不当乖宝宝,偏偏“坏”得有新意,带着“我的青春我作主”的自信笑容,张扬着年少的“小叛逆”。请看吴有同学的个性新篇——反观《西游记》!  相似文献   

8.
诗仙李白     
我喜欢看的书可多了!比如《西游记》,比如刘海涛编的《感动小学生的100个故事》,比如《小学生时空》……  相似文献   

9.
钟能文 《师道》2008,(2):55-56
一月来,我利用晚上睡觉前的一段时间,陆陆续续地读了一些书。 《西游记》1—4回。想一想读《西游记》文本时恐怕还是在小学时代,就完整地读完《西游记》的年代似乎已经很难回忆起来了。只记得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西游记》电视剧出来时,狠狠地看过一遍,后来每到暑假都要陪儿子看至少一遍电视剧,而文本一直没有细看过。几十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10.
我家的书柜里有许多书,有童话故事,有漫画,还有《水浒传》、《红楼梦》及《西游记》。我最喜欢《西游记》,虽然看了好几遍,但我百看不厌,而且每次看后都收获不同。  相似文献   

11.
李修超 《宁夏教育》2009,(11):70-70
因工作忙,平日很少关注电视剧,虽然偶尔也看儿眼,但都不够完整,故时常成为憾事。不久前的某日我借午餐闲暇浏览电视节目.在选台过程中碰巧看到某个频道正在播放大片《西游记》,又碰巧听到唐僧存责骂徒弟猪八戒“你这个夯(hānq)货”,令我感到十分愕然。因为以前看《西游记》时,曾听到孙悟空这样骂猪八戒。当时我想:猴子嘛,毕竟不是人,  相似文献   

12.
《成长》2006,(8):76-78
小时候看《西游记》,第一次知道有“女儿国”这一说,虽然不知道《西游记》中的女儿国是否和泸沽湖的“摩梭族女儿国”有关,但那里始终是我向往的一片神秘之地。摩梭族至今仍奉行着“男不婚,女不嫁”的走婚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我并不陌生。小时候,最向往的就是家中最高大神秘的地方——书柜,那里有父母最引以为傲的资产:他们收藏的嘲书籍。上学后,《儿童文学》、《读者文摘》走进我的生活,再到后来的《红楼梦》、《西游记》、《简爱》、《悲惨世界》等中外名著,阅读一直陪伴着我的童年、少年时光。一片懵懂中,我开始初尝阅读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14.
《咬文嚼字》2012年第4期《又见“夯货”》中,有一个“无独有偶”用例。为说明问题,恕笔者详引原文: 曾陪十岁的女儿看张纪中版《西游记》……只听悟空劈头骂道:“你这夯(hang)货!”……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及其三种续书《续西游记》《西游补》《后西游记》,都具有深刻的哲理蕴涵。《西游记》写了"悟空"的艰难历程,《续西游记》写了"变化"的最高境界,《西游补》写了"情欲"的终将磨灭,《后西游记》写了"解脱"的快捷方式。不管它们从哪一个角度、哪一个层次来展开象征性的描写,它们的终结目标都指向一个去处——空无。  相似文献   

16.
从《西游记》取经人物形象的塑造、奇幻的构思与其他精怪形象的生成,都可看出《夷坚志》的痕迹,甚至细节处也有沿袭现象。《夷坚志》对《西游记》的生成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儿时就喜欢看《西游记》,但那时是感性的看,看孙悟空大闹天宫,看孙悟空降妖伏魔.看的纯粹是热闹。  相似文献   

18.
何捷 《小学语文》2011,(12):26-27
我一直有听“音频信号”的习惯。年幼时,每次甜蜜入睡必须有妈妈的故事相伴。小学时,我每天准时在收音机前收听“小喇叭”广播.孙敬修爷爷讲的故事伴我度过数不清的有滋有味的中午。再长大些,我开始有意识地收听长篇评书连播,《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薛刚反唐》《杨家将》《岳飞传》《七侠五义》《穆桂英》……我能一口气说出十几部评书连播的曲目来。后来,我购买了MP3、多媒体电脑,我便开始了听读。我喜欢聆听名家散文诵读:丁建华、乔榛、赵忠祥、焦晃、唐国强、孙道临、张家声、鲍国安……我的阅读积累很大一部分便源于此。  相似文献   

19.
谈起我的爱好,读书应该排在首位。虽然今。年我才10岁,但读的书可谓包罗万象。我只要一看见书就爱不释手,什么《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外名人故事》、《上下五千年》……我全看过。  相似文献   

20.
杨婧 《华章》2013,(32)
《西游记》中孙悟空变化多端、有勇有谋、视权利为无物、积极造反、乐观向上、至情至性,反映了人类本性对自由的追求。因此,而成为许多人理想的寄托和象征,因而人们习惯于把《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看做一个喜剧的角色,然而,孙悟空在《西游记》中实则是一个更为深层次上的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