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电脑的幽默王跃文我早已习惯了电脑写作。字词、词组或常用短句都可以飞快地连着敲出来。久而久之,用笔反而不顺手了。可电脑有时也跟我开开玩笑,叫我哭笑不得。我想连着打“从容”这个词,显示出的竟是“偷窃”。我疑心自己敲错了,可反复多次,仍是“偷窃”。后来软件升了级,显示出的就是两个词了,一是“从容”,  相似文献   

2.
“从容”一词释为“镇定、沉着”。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应充分认识教态的“从容”效应,并将从容的艺术纳之于课堂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3.
“老师,电脑!”我随着话音看去,积塑区的毛头用3块积塑拼插了一个“显示器”和“键盘”,又把一块积塑放在桌上当“鼠标”。他一边叫我,一边用右手拿着“鼠标”上下左右晃着,左手还敲击着“键盘”,嘴里数着“1、2、3……20”。我惊讶地指着“显示器”问:“这是谁写的呀?”他认真地告诉我:“是毛头。”接着,又数上了1、2、3、4……过了一会儿,毛头突然叫我:“老师,电脑坏了,修修!”我敲了敲“键盘”,又晃了晃“鼠标”,说:“修好了。”他又重新玩起了“电脑”。 这时,夏泓一端着用积塑插的小碗儿,对我说:“老  相似文献   

4.
词语变换题是语言训练的一种常见题型。可同学们往往由于答不得法而言不达意,这里介绍一点方法,供同学们答题时参考。词语变换题有两种形式,一是换词,二是去词。先介绍换词题的解答。例:“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以我的老师》)句中“敲”能否换为“砸”?为什么?解答这类题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回答“能”或“不能”。第二步:区别两个词,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区别的标准。一般地是从词义的轻重、词语的范围和程度大小、词的感情(或语作)色彩、语气的强弱等方面考…  相似文献   

5.
海鸥敲窗     
我在北欧工作了4年,就要回国了。连着下了两天雨,中午,屋子里还是黑乎乎的。我打开灯,开始整理行装。忽然,客厅里传来“咚咚咚”敲窗的声音。原来是一只海鸥站在窗台上。它看见我,便不再敲窗。可我没空,离回国只剩5天了。我收回目光,返回卧室。“咚、咚、咚”,它又在敲窗,虽然节奏放慢了。可能是饿了,我思忖着,只好停下手里的工作,急急奔向冰箱,取出昨晚钓来的3条鱼,每条约半斤重,本想今晚做鲜鱼汤喝,现在只好充当海鸥的午餐了。我打开纱窗时,海鸥飞起来,盘旋了一圈儿,又落到窗台上。它叼起一条鱼,仰起头吞咽着,不时用目光扫视我。鱼吃完了,…  相似文献   

6.
2005年第八期《小学语文教学》刊登了叶昌根老师的文章《以语言学习为重点,建构“问题导向课”》。我对文中的三个观点十分赞同,也引发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那如何引导学生提“语言问题”呢?现提以下几点建议:一、扣重点词,响鼓重锤敲出“共振点”有些词在文章中起到了提纲挈  相似文献   

7.
“遇到不会写的字、不会用的词就‘百度’一下,殊不知百度等网站上的词条资料也是千千万万电脑人用电脑键盘敲出来的,并没有经过专家学者的严格审核,因此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分。”这是《语文月刊》2013年第11期“卷首语”里《母语清浊兴衰人人责无旁贷》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8.
星期天,我面对电脑把键盘敲得“咣咣”响,恨不得自己跳进去,咬那个挡在我面前的家伙一口。  相似文献   

9.
刘波 《阅读与鉴赏》2004,(10):58-60
“把我关到大木箱子里吧,因为我的一生和偷窃有必然的联系。”这是李傻傻在他的一篇名为《我最难忘的一次偷窃》的散文里的开头。散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与一般盗贼不同的是,我偷窃了妈妈的爱,而没有受到呵斥与惩罚。”  相似文献   

10.
“冬冬冬。”我的房门被敲得山响。接着,就听见妈妈在怒气冲冲地喊:“又在玩电脑了吧?天天不务正业,玩电脑有什么出息?快开门!”接着是一阵更响的敲门声。自从爸爸买来一台电脑,我开始学习电脑知识了,并很快把握住了这个21世纪的通行证。可是妈妈却坚持认为电脑是个既费眼,又费时的东西,与其打电脑,不如多做些习题。于是妈妈和我就为电脑发生了碰撞,而且时常进出火花。这不,妈妈又在为此大发雷霆了。没办法,我只得从电脑世界中走出来。一开门,妈妈就没完没了地给我上“思想政治课”。我不言语。妈妈见说不动我,只好气哼哼  相似文献   

11.
机房里出了件怪事,有几台电脑的主机面板不翼而飞。开始,我以为是哪个“淘气包”拆下来玩,可没过几天,又有几台电脑的主机面板不见了,甚至连我刚装上的面板也失踪了。看着电脑的主机“咧着大嘴”十分不雅,我决定调查个究竟。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先讲一个故事:一个中国人和一个美国人在争论。美国人说:“你们中国人教育孩子只重视知识,不重视能力培养。”中国人说:“你们美国人教育孩子只重视能力培养,不重视知识的传授。”美国人不服气,说:“你说我们美国人知识少,那你考考我们的孩子?”于是中国人给孩子出了一道题:请介绍一下中国的珠算。美国孩子傻眼了,他见过电脑,没见过珠算。中国人很高兴,“看,你们的孩子知识太少吧。”这时,美国孩子转身到电脑上一敲键盘,电脑上显示出珠算的所有知识:运算原理是什么;什么时候传到韩国;什么时候传到日本;珠算和电脑有什么关系;珠算和计算…  相似文献   

13.
“曹操是哪个朝代的?我‘抓’一个人来回答。”“不好,新来的历史老师要提问了.我对这些历史老人从来不感冒,可千万别抓我,千万别抓我啊!”我的心里敲着响鼓祈祷着!老师在教室里疾速巡视一圈儿后,突然在我身边来了个急刹车,敲了敲我的桌子喊道:“就你吧,你来回答—下。”“我……我不知道。”我战战兢兢地回答。  相似文献   

14.
《我的新朋友——电脑》写到“我”赞赏新朋友电脑时有这样的句子: ……这位新朋友真灵敏,马上显示出准确无误的答案,我那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句中的“甭”,读b色ng,它是“不用”二字急读拼合的字,意思同于“不用”,这在民间口语中是十分常见的。 这类急读拼合字还有“叵”,读p6,“不可”连起来快读就形成这一读音,意思也同于“不可”。成语“居心叵测”,意思是存心险恶,不可推测。为什么有人会把“居心叵测”写成“居心巨测”呢?关键在于对“叵”字不理解。有人作了研究,认为“叵”是指事字,它实际上是把“可”字反过来写,反“可”即不可,…  相似文献   

15.
小明:我的电脑在被朋友借用一次后,发现“我的电脑”里的软驱符号变成了“5.25英寸软盘”,并且无法访问。在“我的电脑”→“设备管理器”→“性能”中显示“驱动器A正使用MS-DOS兼容方式文件系统”,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6.
电脑导游 多多从太空旅行回来后,小狗汪汪怪多多没带他去,多多也一直在后悔。 听老博士说,电脑有导游的本领。于是,多多对汪汪说:“我让你在电脑里作一次太空旅行!”汪汪奇怪地说:“在电脑里还能旅行太空?”“是的!”多多肯定地说。 多多领着汪汪来到电脑房。多多插进一张软盘,在键盘上敲了几下,显示屏上就出现了太空画面。小狗高兴  相似文献   

17.
张忠芹 《班主任》2008,(1):26-27
当班主任好多年了,每天孩子们都围着我说这说那,开始我并不在意,觉得孩子说的不过是鸡毛蒜皮的事,没什么要紧的;有时心情不好还觉得烦。一次看到“言为心声”一词,忽然想,孩子们的“言”也应该连着“心”,当老师的应该关注学生的“心”。后来我便留意孩子们说的话,发现孩子的话其实并不简单。  相似文献   

18.
惊天鼓声     
蒙大侠一手挎面玲珑小鼓,一手持支毛笔走了进来。我在想,大侠葫芦里又要卖什么药?他说:“先来个敲鼓训练吧。”老师以毛笔为鼓槌,敲着鼓面,让我们A组跟着节奏用手在桌面敲。“咚,咚……”节奏很稳定。敲着敲着,节奏快了,但没到万马奔腾的境界。敲完了桌面,我们得到的奖励是10分——看来我们敲得还不错。我仿佛听到长长的桌子委屈地说:“哎呀,你们怎么用手掌来拍呀,不是该敲的吗?可把我的头给拍坏了。”说着似乎还嘟着嘴摸了一下“受伤”部位——头。我和蔼可亲地对它说:“你呀,就委屈一下吧。不过嘛,10分,10分耶,你不高兴吗?”桌子像是吃了…  相似文献   

19.
谈谈炼词     
炼词,在我国古代的《诗话》、《词话》中叫做炼字。唐代诗人贾岛的“僧敲月下门”,宋代文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炼词的两个范例。“僧敲月下门”的“敲”,它不仅表达了叫门的动作,而且表达了叫门的声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它不仅写出了春到江南,而且写出了江南的一片春色。从这两个范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炼词本是词的选用,不过它不是一般的选用,而是根据“情境旨趣”来选用词语,使其所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形象更为生动。炼词的过程,就是根据“情境旨趣”来选取最能表达更丰富的内容,而又能表达得最形象生动的词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一、从容“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从容”是什么意思?课本未注,也许是以为能够见词明义。事实上我们也看到,有的文章就是按照“从容”的常用义来解释它的。《古今汉语同形词教学》(见《中学语文教学》八一年第二期)中说,这个“从容”是形容没有纨绔子弟奔走权贵之门与豪华场所的那种匆忙。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