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问题,是学校长期应该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共有约1100名学生,有留守学生近700名。这些孩子缺少家庭应有的教育和管理,导致他们的心理和行为极不健康。若不加强教育和管理,扭转和纠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他们将会成为社会的负担。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承担这份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2.
尚俞君 《教师》2013,(25):74-75
生物学,其实就是研究生命的科学。生物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掌握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生存和生活,理解和关注生命所依存的环境,尊重生命,正确认识和把握生命的内涵,认识到自然界中每个生命的存在价值,进而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我们要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关怀.把握教材和课堂。引导学生直面人生的艰辛和灾难,正确解读死亡和竞争,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美丽和神奇。从而珍惜生命。迎难而上,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3.
1.什么是交通运输?发展交通运输事业有什么意义?交通运输是运输和邮电的总称。运输是人和物借助交通工具的载运,产生有目的的空间位移;邮电则是邮政和电信的总称。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和文明标志,社会经济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纽带,现代工业的先驱和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国土开发、城市和经济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对促进社会分工、大工业发展和规模经济的形成,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加强国防建设,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发挥着重要作用。总之,交通运输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国防意义。  相似文献   

4.
芦鹏 《现代企业教育》2011,(18):202-203
近年来,我国高校突发事件的数量持续上升,形势日益严峻。高校突发事件,直接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秩序,影响学校的形象和声誉,影响招生和就业,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应该引起高校、政府和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应该努力探讨防控高校突发事件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律师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拥有法律专业优势和较强的参政议政意识,具备较高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建国初期律师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当选比例较高,参政议政人数较多。为了更好地发挥律师参政议政的作用,需要改革现行的人大和政协制度,完善人民代表候选人提名和选举制度,提高律师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的比例,加强人大代表和选民的联系,政协中增设法律界别或律师界别。  相似文献   

6.
试论高等院校就业指导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满足社会需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和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尽如人意。客观认识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和改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任献武 《考试周刊》2023,(39):52-55
文章针对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展开探讨。通过对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特点和目标、学生阅读认知和态度以及教师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明确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和价值。在关键因素部分,探讨了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落实、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动机、教师角色转变和策略选择、创设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和资源支持等关键因素。接着,通过实例分析和案例分享,介绍不同教师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总结成功案例的共性和可借鉴之处。最后,构建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评价体系,设定评价指标和维度,强调量化与定性结合的评估方法,并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通过文章的探讨,旨在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思路和策略,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8.
"十年",可以看成实指,指我们已经生活和工作过的十年;"十年",可以看成虚指,指我们尚未经历和生活过的十年。前者,让我们进行回顾和沉思;后者,让我们产生希望和遐想。还可以有其他方面的联系。总之,记事和想象密不可分。我们只有理清思路以后,才能进行构思,谋篇布局,创设情景,遣词造句。"十年之后"这个作文题,命题者意在测试和培养学生的记事能力和想象能力,如此写作,由感而发,惬意之心情,油然而升。  相似文献   

9.
先进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数千年来,世界各国人民相互间学习和汲取先进的文化,发展自己,推动了本国的进步。本文从文化的差异和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差异的角度,分析文化的作用,文化对人们和社会的影响。特别是从心理和语言角度分析文化的差异,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尊重国家和民族间的差异有一定的帮助并对近几年来影响和支配着美国人的思想和思维的一些重大文化内涵做了概要式的提示。  相似文献   

10.
养成教育,是指少年儿童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从广义上讲,养成教育是指人所应具备的最基础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以及健康体魄的培养和教育。狭义的养成教育仅限于人的良好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少年儿童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1.
重构知识教学:一种交往价值的走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知识教学在本质上是主体之间 (师生之间 )的知识交往活动。现行知识教学中存在着诸种“负交往”倾向。当代知识教学的改革或重构 ,迫切需要通过交往实践的方式 ,促使“负交往”的知识教学走向主体之间的知识交往  相似文献   

12.
语言知识在语文教学中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是因为没有辨清语言知识的内涵、语文教学所需要的语言知识、语言知识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语文教学最需要的语言知识是“如何使用的语言知识”,其往往以语感和语识为表征。语言知识的基本教学策略有:体验、训练、案例分析、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知识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建构,注重社会文化互动与个人意义生成,却潜存过度建构而否定知识价值、混淆教学活动与一般学习活动、阻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危害。社会实在理论批判、超越并改进了建构主义的弊端,承认知识生产的程序客观性与社会性基础,并基于其内在统一性提出知识的社会实在属性,为澄清知识教学的范畴与内涵提供了理论基础。社会实在论视角下的知识教学以优选的客观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逻辑起点;以知识生产的客观逻辑与社会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设计依据;以学生的思维发生与知识结构作为教学效果的评判依据。整合的知识教学观,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本质及其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实践需要语文知识,可语文知识教学却长期低效。主要原因有:不少语文教师的知识视野狭窄;语文知识往往“教不得法”;语文教材缺乏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呈现语文知识的合宜方式。因此,要解决语文知识教学长期无效的问题。只能在充分认识语文知识作用的前提下,认清语文知识的历史和现状,重构语文知识;对待语文知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逐一解决;《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知识的含混表述,应予修改。  相似文献   

15.
The paper addresses a major fissure in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with respect to the theories of knowledge which inform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structional teaching, or ‘teaching knowledge to the child’, is compared to facilitation teaching, the ‘teaching the child’ approach to show the extent to which their differences are the result of very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how knowledge is constituted. In turn, these understandings about knowledge are implicated in major differences about the purpose that education serves in modern society. It is argued that the link between the way knowledge is structured and the way it is organised for teaching justifies instructional teaching as the more effective way to develop students’ learning. This learning is demonstrated in the subject mastery acquired as students connect propositional knowledge to practice knowledge. The facilitation approach is considered to be weak because it is primarily a pedagogical approach concerned with motivating students and fails to account for the type of knowledge that constitutes academic subjects. The paper makes a further claim for the importance of instructional teaching in modern society to argue that the identity of the modern, rational individual depends upon the direct teaching of abstract epistemically structured knowledge to successive generations. These collective representations which constitute the symbolic sphere, support the moral cohesion of democratic pluralistic societies.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一对矛盾体,学生和知识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知识客体是决定性的.教学方法是知识本体前提下的方法,教学方法实质是知识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和谐统一,内容决定方法.大学教学改革,应该更多地关注知识内容,在透彻理解知识本质的基础上,寻求知识的最佳表征.具体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个例子说明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针对计算机从业人员的职业需求,文章分析了目前计算机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现状和不足,讨论了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给出了由传统数据库知识点向现代数据库知识扩展的方法和实例,进一步给出了融合现代数据库知识的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将现代数据库知识有机的融合到数据库课堂教学中能完善学生的数据库知识体系结构,较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数据库知识技术的职业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不仅明确提出了知识还存在一种默会状态,而且突显了认识者的主体地位。而知识观决定和制约着教学观,教学中存在着的很多问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对知识的理解。知识观的转变也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观的改变。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决定了其应该重视默会知识在教学中的作用。默会知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有"移情理解"法、"自我心象塑造"法、"意义解读"法、"师徒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知识的个人存在和社会存在之间横亘重大差别。所有教学中之被命名为知识的教学内容,从来就不是一种整合的人类的认识结晶,而首先是也直接是具体时空境遇中人的知识,以分立的个体或者说有限知识的形式存在。教学中的知识问题是师生如何根据学习的需要发掘具体的知识的有限性并对之加以充分思考和运用的问题。作为个人的具体的知识总是有不完全、不充分、不均衡的局限,它们约束教学过程中个人知识追求所能达到的深度、广度及其方式,因而,教学的互动交往、对话探究具有了决定性意义,知识教学的任务就集中到增长知识和增强责任两个方面。无论增长知识还是增强责任,单纯的定论式的输入接受都不可靠,它们只能依存于个体持续不断的探索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mary teachers?? subject knowledge and their approaches to teaching is an ongoing concern. This study revie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spective teachers?? subject knowledge in the topic of area and their approaches to teaching that topic. The research presents case studies of four primary prospective teachers on a 1-year postgraduate teaching course. The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their subject knowledge are examined, in relation to their selection of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results suggest connections between these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in relation to espoused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pedagogical orientations. This questions the assumption that secure subject knowledge is necessarily transformed into effective teaching and concurs with other research that suggests other factors may be involved, such as knowledge of learn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