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等综合评价方法,对2003-2007年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经营管理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营管理绩效5个单项维度的评价结果显示:近5年来,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山东和上海体育用品制造业在企业发展能力、盈利能力及资产运营状况3个方面持续占据前6强,各纬度综合评价得分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而综合排序处于第7~22位的地区多属中、西部,其各纬度综合得分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在盈利能力和资产运营两方面尤为突出;2003-2007年天津、湖南、河北、北京、安徽、辽宁和黑龙江等地债务负担均存在走高态势,2004年国内体育用品制造业债务状况最为严重,共9个省(市)高出全国平均债务水平,且2005年至今各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债务负担未曾出现明显缓解迹象;山东、浙江与江苏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其他财务费用支出连续5年排名前三甲,而广东、福建和上海的其他财务费用支出综合排序明显下降.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营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福建、山东、江苏、浙江与上海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营管理绩效连续5年保持前6强,其中广东5次蝉联全国第一,而其余16个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营管理绩效水平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说明我国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已出现"强者趋强,弱者更弱"的现象,即"马太效应"愈演愈烈,且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区域发展现状与国内"三大区域"经济增长格局相脱节.  相似文献   

2.
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营管理绩效区域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颇  殷樱  夏崇德 《体育科学》2008,28(3):28-33
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设计评价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营管理绩效的指标体系,并根据该评价体系运用区域差异的测度方法,分析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营管理绩效的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中国"三大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运营状况、债务状况和财务费用支出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且省际与区际间的差异越来越显著.东、中、西部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经营管理绩效综合水平的非平衡现象非常明显,东部综合水平明显偏高,中、西部则整体偏低.  相似文献   

3.
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比较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支出与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出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支出综合评价得分靠前的分别是上海、广东、北京、浙江和天津,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出综合评价得分领先的依次为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和福建,说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支出与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出状况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总体表现为东部显著优于中西部.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水平越高,消费结构越合理,其对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而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壮大也将不断升级优化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支出.食品、衣着、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对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影响非常显著,但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对其发展的影响则较微弱.  相似文献   

4.
基于 SEM的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营管理绩效测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全国31个省、市及自治区体育用品制造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并引入结构方程模型(SEM)探讨了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品销售状况、资产运营状况、债务状况与经营管理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路径.结果表明:①产品销售状况对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营管理绩效具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②资产运营状况对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营管理绩效也具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③产品销售状况以资产运营状况为中介对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营管理绩效具有显著的间接正向影响;④债务状况也可通过资产运营状况对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营管理绩效具有显著的间接负向影响;⑤产品销售状况以债务状况和资产运营状况为中介对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营管理绩效具有显著的间接正向影响.该实证研究结果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品销售状况、资产运营状况、债务状况与经营管理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意义,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市场行业集中度指标(CRn)与产业空间集聚指数(β),对中国7大类体育用品制造行业2002-2007年的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定及动态分析.结果表明:2002-2007年我国7大类体育用品制造行业的产品销售收入排名前6位的省(市)主要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福建和上海,该6个地区均隶属东部,中、两部则榜上无名,说明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的区域差异非常明显.2002-2007年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球类制造业、训练健身器材制造业、运动防护用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与其他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产业空间集聚指数均呈增长趋势,而体育器材及配件制造业的产业空间集聚指数却呈下降趋势.按其增幅大小顺序依次为:运动防护用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球类制造业>体育用品制造业>其他体育用品制造业>训练健身器材制造业.2007年运动防护用具制造业、球类制造业和其他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产业空间集聚指数分别位居前三甲(β>0.1),其余4大类体育用品制造行业也均大于0.05,产业空间集聚指数位于0.05及以下的体育用品制造行业则为无,表明我国区域体育用品制造行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已非常显著.同时,就国内7大类体育用品制造行业的产业空间集聚指数与工业生产总值展开相关分析发现,中国工业总产值和体育用品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存在较高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前期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构建我国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并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与多元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5大类体育用品制造行业企业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江苏、浙江、福建、上海和山东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较强,且近6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好发展态势.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第1、2类地区(企业竞争力较强)主要包括东部少部分经济较发达省份,第3类地区(企业竞争力较弱)主要以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为主.我国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泛殊三角区域、东部与中部地区问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均存在较大差异,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东部与中部地区企业竞争力差异性尤为显著,说明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全国31个省、市及自治区体育用品制造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偏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体育用品制造业国际化进程与经营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国际化进程对经营管理绩效产生了明显的负向影响,国际化进程与利润总额、资金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呈显著负相关。经济环境、发展规模对经营管理绩效产生了明显的正向作用,而债务状况与经营管理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全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并应用收敛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我国各省市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差距较大,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能力可分为3类,第1类创新能力最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和浙江。第2类次之,包括安徽、湖南、广东、重庆和江苏。其它为第3类,创新能力弱。(2)只有第1类地区表现出较明显的σ发散,说明其内部各省市间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能力差异在逐步扩大。(3)在全国范围内以及第3类地区内存在绝对β收敛,说明其内部各省市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能力增长速度呈现收敛趋势。(4)全国总体、第2类地区和第3类地区都存在条件β收敛,表明在吸收先进技术和获得管理经验后,其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增长速度得到提升,最终各地区达到一个稳态水平。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我国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能力差异及收敛的可能性,为缩小地区差距、从整体上提升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徐磊 《体育科研》2020,(5):25-31
目的: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探究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以地理加权回归,细化分析区域内不同城市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结论:(1)长三角城市群体育用品制造业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东部呈高-高集聚,西部呈低-低集聚,且集聚程度不断降低,产业集聚呈向中部转移的态势;(2)资本投入、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体育用品制造业产生影响的程度逐渐降低,而劳动力、研发经费支出(RD)逐渐上升;(3)FDI与资本投入对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水平较低区域的作用明显,而劳动力与RD对发展水平较高区域的作用明显。建议:(1)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形成合理分工;(2)科学规划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0.
结合我国体育用品规上制造业的区位熵及产值份额变化量来识别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转移,通过标准差椭圆结果分析其转移的方向、路径与距离,同时运用逻辑模型对短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2000—2015年影响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因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在东部地区具有绝对集聚优势,但通过产业转移,一些中西部省份如江西、湖南等开始跻身优势区域;(2)在转移数量上,上海、福建转出量最大,中部地区江西、湖南和安徽转入量最大,西部地区四川、广西转入最大,东部地区如山东也存在产业转入;(3)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在空间上呈“北(偏东)—南(偏西)”的分布格局,并呈现“北偏西-西偏南-南偏西”垂直翻转的“√”型转移的趋势;(4)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源、技术水平、基础设施、经济支撑是促进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入的主要因素;人力成本越高、地方政府税收越高则会降低产业转入的概率,其中人力资源与地方政府政策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