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娟 《学语文》2010,(5):37-37
一、作文开头 对于一篇千字作文而言。如果开头不能抓住别人目光,吸引别人的注意。就等于已经失败了一半。尤其对于高考作文,由于客观上阅卷时间较短,因此,好的开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什么样的开头是好的呢?古人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一篇文章的结构。所以开头当如凤头。短小美丽。梁启超先生说:。文章要令人一望而知其宗旨之所在。才易动人,所以开头要开门见山。快速引出主题.不能拐弯抹角。同时要语言凝练,短小精悍,力争控制在五行以内。开头也不能过于平实,要有文采.美丽动人。总之,即如爆竹,骤响易彻。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对20世纪的眷恋和对21世纪的憧憬都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变得冷静了。而人们思考最多的则是:新的世纪我们做什么,我们该怎么做?“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这句平实的谚语道出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要实现一项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好的计划,好的开头,必须从开始就一步步、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下去。中国的各项事业是这样,中国的高等教育也是这样。我省的高等教育在“九五”期间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十五”期间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这毕竟是过去了。“十五”期间我…  相似文献   

3.
说明文的开头和结尾河北省高碑店市周彩霞一提起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记叙文,而往往忽略说明文。虽然说明文的特点是平实、简明,不必像记叙文那样,用倒叙或悬念式开头来吸引读者,也不必用含蓄的结尾引人深思,但是好的说明文在开头结尾上也是相当讲究的...  相似文献   

4.
散文的开头与结尾,在结构艺术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好的开头,有如春天初展、鲜花含露,令人一见钟情;好的结尾,有如咀嚼橄榄、品尝香茗,让人回味再三。杨朔的散文,在结构上是苦心经营的,而于开头、结尾尤见功力。  相似文献   

5.
张建光 《教师》2010,(10):74-74
每个考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获得满分,但要把这个愿望变为现实,就不能不重视作文的开头。古人言:“起要美丽,有如凤头。”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写得好,写得漂亮,让人愿看、要看、想看下去。好的开头,有如春云初展,鲜花含露,叫人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6.
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因文体的差异,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但是无论哪种文体,都应该本着两个原则:一是开头要有独特的创意,以新颖别致的形式抓住读者,二是符合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需要,使开头和主体内容成为有机的整体。坚持这两个原则,在动笔时充分调动自己的创造能力,就能为文章开一个好头。下面我们就几种常见的开头方式分别讨论:
  1.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这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开头方法。开篇直戳正题,没有含蓄委婉的影射,也不拐弯抹角地迂回,或者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或者交代写作动机;或者就某人某事描写叙述……总之,凡是在开头直接谈及文章主要内容的都属于这种形式。它使用的文体范围较广,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各种文学体裁均可以使用。这种开头看上去似乎平淡无奇,可是细加品味起来,优点突出:平稳、干净、利落,不易离题,好像一个诚实稳重的人,做事朴素务实、直来直去。例如朱自清的枟背影枠,开头是这样的:"我与父亲不相见已十余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既回应了题目,又在叙述中融入了父子深情。又如,枟故宫博物院枠这样开头:"在北京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作为说明文,开头介绍说明对象的座落位置、名称、建筑规模和历史,显得与准确平实的说明文文体特征相符。由于平淡是这种开头的缺点,就显得缺少引人入胜的技巧。所以较多适用于一般的实用文;而色彩浓郁的文学作品较少使用。  相似文献   

7.
毕兆月 《青海教育》2003,(10):81-82
文学名家常言“好的‘结果’,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同样课堂教学中,好的结课也会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下面介绍几种化学课常用“结课”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一篇优秀的初中生作文,首先应当在文章的开头让读者有如进入桃花源之前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感,能够让人眼前一亮。但大部分的学生作文往往又是千人一面、人云亦云,真正好的开头仿佛又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开头都喜欢采用直接抒情性的语句,这种开头的方式往往能够起到将读者的情感快速拉到文章中来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结尾和开头一样,在文章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人把豹尾和凤头并提,既说明了结尾的特殊作用,又包含着结尾要有力度的主张。好的结尾不仅要包蕴文章的主旨,言简意赅,明确有力,还要令人回味.有“余音袅袅,三日不绝”之效。古人说得好:“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留苏作家群虽然作为一个文学的群体特征不如其他留学生群体突出,但他们独特的留学经历使他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辉,成为一支引领文学方向的生力军。他们不仅最直接最信达地翻译和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筚路蓝缕的开山作用,而且,留苏作家群对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产生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在积极倡导和发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同时,又在革命文学创作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这不仅促进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发展,也为革命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一种经典的叙事模式和艺术范式。  相似文献   

11.
千秋 《初中生》2007,(12):14-17
陶渊明是我国田园诗的鼻祖,他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诗歌潮流,因此陶渊明也被世人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诗文充满了田园气息,他的名士风范和对生活简朴的热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白居易曾赋诗赞曰:“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相似文献   

12.
陈玲娟 《现代语文》2010,(4):152-153
一篇好文章如果把开头比作"凤头",那么结尾就犹如"豹尾"。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  相似文献   

13.
有人把一篇文章的开头比做“风头”,说的是好的开头;一幕戏若有好的开端,就能很快吸引观众,把观众带人戏中;一节课若有好的导人语,对上好此节课,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一节课效率的关键。特级教师于漪作过这样的比喻:“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抓住导人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  相似文献   

14.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为宋代文学更为整个中国文学留下了可贵的艺术作品,本篇仅就其词的开头进行研究,并从五个方面归类分析:一、以景开头,打造圆融境界;二、以情开头,奠定情感基调;三、以比喻、拟人手法开头,“活化”对象;四、以问句开头,发人深思;五、以生活片段开头,别具情味。通过归类分析,旨在对易安词的开头艺术作一个探索性研究和整体上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张燕萍 《现代语文》2002,(11):14-15
长期以来,在记叙文写作中,我们比较注重文章开头的处理,总结了开头的多种方法,比如,开门见山法、景物入手法、欲扬先抑法、对话入题法、设置悬念法等等,而对怎样结尾的研究不是很多。诚然,开头好是成功的一半,但是结尾同样重要,虎头蛇尾的文章又怎能算是好文章呢?很多学生往往一开始写作的时候很认真,为了开好头可谓绞尽脑汁,但是越写到后面越没信心,结尾更是草草了事,文章自然不会很精彩。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说:“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说明文章要有一个好的结尾。结尾贵在自然、有力。结尾应是前文的必然归结,如…  相似文献   

16.
姚贺国 《辅导员》2014,(9):19-20
古人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漂亮,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高尔基曾说:"写文章,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一篇好文章,注定要有个好的开头。别开生面、新颖别致的开头,才有震撼力、吸引力,让人产生一种欲读之而后快之感,会给你的文章打下一个好的得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一堂思想品德课,头开得好,就能迅速活跃课堂,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尾结得好,就能收到前呼后应、承上启下,富有余味,发人深思,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至于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才算好?这没有什么规定,主要应依据讲课内容,听课对象,课堂气氛以及当时的情景变化而确定。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和体会,并吸取一些优秀教师的授课经验,对思想品德课的开头和结尾艺术进行了初步研究。一、开头的主要形式1.开门见山式。即开宗明义,直截了当,不兜圈子,不绕弯子,一语破题,直接导入新课。常见的形式是:“今天我…  相似文献   

18.
朱宸材 《考试周刊》2011,(34):85-86
课堂教学要删繁就简,凸显平实、充实的品格,彰显简约之美。本文作者就如何利用简朴教学手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度和深度作了一些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和以往的文士相比,陶渊明创作的一些作品对序文写作有探索性的发展,他注重文辞的修饰和表现力,具有比较高的文学价值。陶渊明的序文作品秉承了他一贯的艺术风格:平实真挚而蕴藉深厚,这是他作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正>元人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提出:"为文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果要响亮。"考场作文,篇幅短小,内容集中,因此,考场作文要想获得高分,就必须开篇出语不凡,起笔要"美丽",有如"凤头",力争奇句夺目,占得先机,使阅卷教师一见钟情。凡具有此特点的作文,就成功了一半。怎样的开头才是"凤头"呢?一、开头要引人入胜好的开头如春云乍现、鲜花含苞,给人一种"新"、"奇"之感,对读者而言有磁石般的吸引力。如果一看开头,便知结尾,定会令阅卷教师觉得索然无味。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