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热热闹闹“玩”蚯蚓教学《蚯蚓》一课,课前我布置学生每人自带2~3条蚯蚓。上课开始我便宣布:这节课自己玩蚯蚓!于是,用铅笔拨弄的有,用放大镜细照的有,用小刀将其碎尸万段的有,将蚯蚓开膛破肚的也有。有的把蚯蚓放入水杯让它游泳,有的将蚯蚓浑身沾满灰尘看其挣扎,有的看蚯蚓钻泥块,有的开展蚯蚓爬行比赛……学生的玩法五花八门,学生的兴致异常高涨。二十五分钟后,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全班同学无一例外地举手急欲一吐为快。在学生的汇报发言中,预定的教学目标一一达成,学生不仅对蚯蚓的生活环境、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吃…  相似文献   

2.
改变探究活动的呈现方式,设计一些小问题、小活动,引领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探究蚯蚓在光滑面和粗糙面运动的快慢和探究蚯蚓对湿度的反应,让学生从活动中概括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并自主建构概念。  相似文献   

3.
一、实物演示通过感性、直观手段尽可能多地运用实物演示,把学生引入作文情境,既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为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体现学生课堂“主人”的身份,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如写《蚯蚓》,学生见过蚯蚓,但对其特点不太熟悉,要把蚯蚓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写具体、写准确很难达到目的。我让每一位学生在家中饲养几条蚯蚓,并认真观察一个星期后再作文。这样,学生写出的蚯蚓就“活”了,从外形到生活习性,写得细致入微,有的甚至写出了自己对蚯蚓的“感情”。二、“多媒体”演示学生非常喜爱…  相似文献   

4.
一家之言     
创造需要宽松的氛围 某小学三年级上“蚯蚓课”。老师拿一盒活蚯蚓分发给学生,蚯蚓到处乱爬,于是学生满教室抓蚯蚓,然后教师让学生观察蚯蚓并组织讨论。 一个孩子说:“我看见蚯蚓没有脚,可是能爬。” 老师说:“好。” 一个孩子说:“那不是爬,是蠕动。” 老师说:“你说得更好。” 一个孩子说:“我发现蚯蚓身上是一环一环的。” 老师说:“你观察的很细致。” 一个孩子说;“我尝了尝,蚯蚓是咸的。” 老师说:“我不如你,你很勇敢。” 一个孩子说:“我拴一根线,把蚯蚓吞了下去,又拉出来,我发现它还活着,说明它的生命力很强。…  相似文献   

5.
我在三(1)班上了一堂科学课,内容是《蚯蚓》,这一课是在学生寻找身边的动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仔细观察,通过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蚯蚓,使学生体验到使用工具比单纯使用感官更有效。从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和运动方式到观察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通过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根据实验结果修正自己的猜想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6.
以“饲养和观察蚯蚓”为例,通过手动、眼动和心动的过程,让学生认识蚯蚓,提高动手能力、观察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由一节《蚯蚓》课引发的思考当你看了下面美国某中学的一堂关于《蚯蚓》的生物课后 ,会有什么感想呢 ?一开始上课 ,老师就说 ,请同学们准备一张纸 ,上来取蚯蚓。同学们捏着纸片纷纷上台取蚯蚓。许多蚯蚓从纸片上滑落下来 ,学生们推桌子、挪椅子 ,弯腰拾蚯蚓。于是 ,整个课堂乱成一团 ,但老师却视而不见。当同学们抓住蚯蚓回到座位后 ,老师开始第二个教学环节 :请大家仔细观察 ,蚯蚓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经过观察 ,同学们踊跃举手。学生A :虽然看不见蚯蚓有足 ,但它会爬行。学生B :蚯蚓不是爬行而是蠕动。老师 :对。学生C :蚯蚓是环节动…  相似文献   

8.
我校初二《动物学》课教学,增设了联系章节内容的课前三分钟小故事,试行两个学期以来,参与人数达二百多人。完成小故事稿件~百多份。这一做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课前小故事”的实例和效果1.丰富了学生的生物学知识一位学生讲“地下耕耘者──蚯蚓”时,她说蚯蚓没有眼睛,却喜估土,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赞誉它“如果说,犁是人类最早的发明之一,那么远在人类生存之前,土地就已被蚯蚓耕耘过了,并且还在被它们继续耕耘。”蚯蚓的辛勤耕耘使土壤疏松,提高肥力,10万条姐蚓一年可排粪便六七吨。蚯蚓能处理大量垃圾,日本的…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中安排了“饲养和观察蚯蚓”的探究实验,实验中有一项内容是探究蚯蚓在不同平面上运动的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确刚毛的作用,教材中的方法是把蚯蚓分别放在粗糙的纸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来比较其运动的快慢,按此方法学生往往得出蚯蚓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比在粗糙的纸上更快的相反结论。经过分析原因和反复改进实验,有了较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探访蚯蚓的家》一课,以引导学生研究蚯蚓为载体,重点让学生亲历饲养蚯蚓的全过程,了解蚯蚓的饮食起居及顽强的生命力,并记录蚯蚓一生的变化。使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性,认识到生物维持生命都要从外界吸收水分和营养。  相似文献   

11.
今天是星期二,乌老师又给学生上常识课啦! “同学们,蚯蚓断成两截后,会长成两条独立成活的蚯蚓,还觉得奇怪吗?” “不奇怪,这是事实。” “经饲养观察,你们能将自己的观察所获及发现讲给大家听一听吗?” 顿时,课堂上一只只稚嫩的小手争先恐后地举起,孩子们个个迫不及待,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乌老师,那天回家后,我把断成两截的蚯蚓在阳台的花盆里养起来,通过观察后发现,蚯蚓的确是长成两条了。” “老师,我通过饲养观察知道,断成两截的蚯蚓,不但会长成两条独立成活的蚯蚓,我还发现它一旦有了新的生命,就开始劳动——给…  相似文献   

12.
“1.创设问题情境由谜语“两头尖尖相貌丑,终年爱在地里走;烈日刮风都不怕,就怕下雨没个头。”引出蚯蚓,让学生自下雨没个头。”引出蚯蚓,让学生自己提出想研究的问题。课堂上主要针对蚯蚓的外部形态、蚯蚓对刺激的反应等问题进行研究。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教师出示蚯蚓、蛔虫  相似文献   

13.
<正> 1 课堂教学案例的特点与类型1.1 何为课堂教学案例?什么是课堂教学案例?我们先来看一堂美国的一节“蚯蚓”课。这是一节美国小学的自然常识课。一上课,教师说这节课上“蚯蚓”,请学生们准备一张纸,上来取蚯蚓。学生们捏着纸片纷纷上讲台盛蚯蚓。许多蚯蚓从纸片上滑落下来,学生们推桌子挪椅子地弯腰抓蚯蚓,整个教室顿时乱作一团。教  相似文献   

14.
要让学生考出真实水平,有很多因素可以促成这一目标的达到,其中一个因素为试卷的编排。试卷的编排涉及到试卷的总体编排和试卷题目各部分的编排。编排顺序或方式不当皆可导致分数的无效差异,所以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5.
研究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还是干燥的环境时,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将塑料盒内的干沙分成了两半,中间间隔3厘米,一半加水润湿,另一半保持干燥。将蚯蚓放在正中间,观察它们会往哪边爬。  相似文献   

16.
金钧 《科学教育》2009,(3):80-81
最近校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学生带蚯蚓进教室,被班主任发现,让他把蚯蚓带出教室。对一般的学生来说,不会发生什么事,可没想到这位学生却做出了一系列意外的行为:一是向校长室反映班主任让他吃下蚯蚓(事后向学生调查,班主任只让他把蚯蚓带出教室,当时在场的学生都可作证);  相似文献   

17.
最近看了国外一堂题为《蚯蚓》的观察课录像,很受启发。上课伊始,教师端出一盘活蚯蚓,要求学生各备一张纸从盘里拿一条蚯蚓观察,学生纷纷走到前面,不久教室里便“乱”成一团。蚯蚓有掉到地  相似文献   

18.
做蚯蚓观察实验让每个学生找两个大口罐头瓶,去挖活蚯蚓6~10条(注意教育学生实验后仍将蚯蚓放回去)。瓶内各放半瓶泥土(不要压紧),然后将活蚯蚓平均放入两个罐头瓶中,将瓶子放在桌子下的黑暗处,就可以做实验了。11蚯蚓能否听到声音当蚯蚓从泥土中钻出来时...  相似文献   

19.
据载,曾有一个中国教育考察团到美国一所小学听课。这是一堂自然课,老师讲的是蚯蚓。上课了,老师将课前准备好的一包蚯蚓放在讲台上.要求孩子们捉一条蚯蚓放在课桌上。由于孩子们都很小。或从来没有捉过蚯蚓,教室里顿时乱做一团,不时有孩子们惊恐的尖叫。老师站在一旁一直默不作声,这一过程一直持续了15分钟。终于每一个孩子都捉了一条蚯蚓放在课桌上了,这时老师才开始上课。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看桌上的蚯蚓有什么特点,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蚯蚓身上是一环一环的。”有的学生说:“蚯蚓贴地的一面是毛茸茸的。”老师都给予鼓励。一个学生说:“我做了一个实验,把蚯蚓切成两段,结果两段都还不停地动,说明蚯蚓生命力很旺盛。”老师大加赞赏。又一个学生说:“我也做了一个实验,我用一根线拴在蚯蚓身上,然后把蚯蚓吞到喉咙里,过了一会儿再拉出来看,结果蚯蚓仍是活的,这也说明蚯蚓生命力很强。”  相似文献   

20.
据载,曾有一个中国教育考察团到美国一所小学听课。这是一堂自然课,老师讲的是蚯蚓。上课了,老师将课前准备好的一包蚯蚓放在讲台上.要求孩子们捉一条蚯蚓放在课桌上。由于孩子们都很小。或从来没有捉过蚯蚓,教室里顿时乱做一团,不时有孩子们惊恐的尖叫。老师站在一旁一直默不作声,这一过程一直持续了15分钟。终于每一个孩子都捉了一条蚯蚓放在课桌上了,这时老师才开始上课。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看桌上的蚯蚓有什么特点,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蚯蚓身上是一环一环的。”有的学生说:“蚯蚓贴地的一面是毛茸茸的。”老师都给予鼓励。一个学生说:“我做了一个实验,把蚯蚓切成两段,结果两段都还不停地动,说明蚯蚓生命力很旺盛。”老师大加赞赏。又一个学生说:“我也做了一个实验,我用一根线拴在蚯蚓身上,然后把蚯蚓吞到喉咙里,过了一会儿再拉出来看,结果蚯蚓仍是活的,这也说明蚯蚓生命力很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