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图书馆”一词在西方语言中最早出自希腊语的Bibliotheke和拉丁语的Librayium 希腊语中有biblos一词,其意是纸草纸(papyrus)或卷状物“图书”一词由此  相似文献   

2.
“标点好象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看得无足轻重。”(郭沫若语)“标点很要紧,如果一个人标点不大会用,说明他语言不够清楚。”(叶圣陶语)确实,文章中不能须臾离开标点,而且它在标题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许多作者运思时用心给标题安上标点,出奇制胜,一石数鸟,标题标点两者互相媲美,相得益彰,标题中标点的作用是不能用文字来“顶替”的。这里信手采撷几题,试作剖析便可“窥斑见豹”。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MUSEUM)的定义及其理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汉语中的“博物馆”一词译自英文的“Museum”。几乎大部分西方语言 ,包括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 ,甚至俄语都源于希腊语的“Mouseion” ,根据 1 971年版的《牛津英文大字典》解释 ,这一词的含义是“缪斯的所在地” ,为了对缪斯 (Muses)———宙斯和记忆女神的九个活泼女儿———表示敬意。法国学者G 比代在《希腊语 -拉丁语词典》中将博物馆一词解释为“供奉缪斯、从事研究之处所〔1〕”。这一概念在古典文化中意味着热爱知识而冥思苦想 ,因而也成为丰富知识的象征。正因为如此 ,它在当时有着比今天远为广…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同志在《关于文风问题》一文中说:“标点好象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看得无足轻重。”标点符号之所以象现在这样固定下来,是经过长时间演变和发展的结果。标点符号这个词来自拉丁语,最初之意为“点”,起源于古希腊罗马。古希腊的书面语一般是连续书写的,词、句间都无间隔。公元前五世纪以前的文章中只有极少数在片语之间偶尔用两根垂直的竖线或三个点隔开。以后相继出现了“分段线”、三点  相似文献   

5.
黄鸿森 《传媒》2001,(11):41-41
《北京青年报》2000年8月25日第34版刊出碧言作《孙立人将军给冰心先生的信》(以下简称“碧文”)。作者给这封原无标点的文言信加了标点,并在说明中提供了背景信息。孙氏手迹第一页也作为插图刊出。读后,觉得所加标点颇有值得斟酌之处。现将刊出的加有标点的原文照录如下,[]号中为笔者提出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6.
“装帧”一词源自日本,20世纪30年代由丰子恺从日本引入中国.在欧美国家,书籍装帧设计如同一项工程建筑,设计者如同导演,强调整体设计,全方位考虑.本文以“世界最美的书”获奖图书为例,阐述了西方国家书籍装帧设计的特点,进而提出其对我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30年代,上海有家书局,发稿子按实际字数算稿费,标点符号不肯计算在内。于是,鲁迅先生有一次给这个书局寄去的稿子,既没有划分段落,更无一个标点,书局无可奈何,只得写信给鲁迅:“请先生分一分章节和段落,加一加新式标点符号。”鲁迅回信说:“既要作者分段落加标点,可见标点和空格还是必要的。那就得把标点和空格也算字数”。书局只得认输。  相似文献   

8.
英语中相当于汉语“广告”一词的Advertising源于拉丁语“Advertere”,意为“唤起大众对某事物的注意,并导入一定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在现实生活中,广告充斥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视觉形式、听觉形式等手段吸引着公众,广告几乎离不开语言的运用,广告语言是广告的第一要素。广告语言一方面作为独特的文体语言,具有音韵优美、节奏和谐,用词富有情趣、诙谐机智、句法洗练、生动的特点;另一方面,广告语言作为商业应用语言,又具有艺术欺骗性。  相似文献   

9.
传播学是 80年代初从西方引进到我国的。 20年来,传播学在我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引起不少争论。本文试图对这一方面作一简要综述。传播学和新闻学的产生  关于“传播”一词,《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作了如下介绍:  “传播”是英语 communication一词的汉译,它的主要意思是思想、观念、意见的相互交流。 communication一词源出于拉丁语 communis,意即共同分享。因此,传播就是与人共享信息、观念、意见的过程。  关于“大众传播”和“大众传播媒介”,美国威尔伯·施拉姆和威廉·波特著、 1982年出版的《人、讯息和媒介…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同志曾经指出:“标点好象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无足轻重。”标点同样是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甚至可以影响到诗文体裁的变化。下面不防略举数例加以说明: 唐诗人杜牧的“清明”诗这样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如果改动它的标点,不但诗意有变,而且即成一首绝妙的词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相似文献   

11.
在张树年先生与张人凤兄处,见到一封张元济先生于1931年7月为郑振铎先生写的介绍信。研读之下,深感这是一件难得的蕴有丰富信息的文献史料。今将自己的一点体会写出来。这封信很有点特别。用的是印有“涵芬楼制”的八行直栏旧式信笺,原文是用打字机竖打的,其上又有张元济用毛笔加的批注,但无署名。原文无标点,又用旧格式转行顶格。今试加标点,并改成现时通行格式,抄录如下。沅叔先生道席:  相似文献   

12.
《写作与文风》(叶星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中有:“以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九月间的收文为例,……内外诸侯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件”(第67页,着重点是笔者加的。下同)之词。“诸侯”一词,本为西周和春秋时期分封各国国君的总称。自汉代以来,虽还有封王的事,但诸王不再称“诸侯”,为何到了明代,竟有“内外诸侯”之说? 书中谈到瑞典作家斯特林堡的短篇小说《半张纸》(第29页)时称作者为“十五世纪瑞典著名作家”,而作者的生卒年实为1849年1912年,两者相去几个世纪。这不能不说是个笑话。《对联集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出版)中有:“直奉军阀吴佩孚”和“国民党联军”(第140页)等词句。  相似文献   

13.
稼轩词不仅因其抒发壮怀和寄托感慨之气势凌云不主故常而受到词家的重视,而且因其使用语汇之丰富多彩而为历来读者所喜见。加拿大学者叶嘉莹教授曾认为,辛词在语言方面是“既能用古又能用俗”,“其对语言文字之驱使运用之手段”,却是使之成为“一位伟大的词人主要缘故”(见缪 、叶嘉莹合著《灵溪词说》)。就语言文字的笺释来说,当前国内外最完备的注本当首推邓广铭先生的《稼轩词编年笺注》,其它各类选本的注释大都源自此本,不必细说。邓注本不断进行修改增订,已趋完善。自1956年印行以来,它经历了1962年和1993年的…  相似文献   

14.
陈贵秀 《图书馆》1991,(4):65-67,74
本文拟从情报学与文章学的角度,探讨作为情报产品形式的文摘及其语体。“文摘”一词来源于拉丁语abstractus,原意为“抽取”,经过引申、扩展,当今已  相似文献   

15.
林穗芳编著《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一书2000年1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后获得海峡两岸读者的好评。一位学刊主编说:“看书名似乎会给人一种印象,这是一本一般的关于标点符号常识用书,但实际上这是一本学术含量很重的力作。”该书分标点理论、历史和用法三部分。同行专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资深编审黄鸿森在所写的评论《考镜源流 针砭差误 足资鉴戒》(2000年5月22日《新闻出版报》)中称赞这部书拓宽了标点研究领  相似文献   

16.
给古藉加标点的工作,固然算不上是高耀的学问,但仍须标点者具有探厚的学力与对读者认真负责的态度,否则就难免会出现错误,贻误读者。最近我们读了一奉剂卓英先生点校的《宋稗类钞》(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版),发现其中存在不少标点方面的琉误,有些标点错误赠直接影响了读者对文义的理解,故觉得有必要提出来与刘先生商讨.  相似文献   

17.
康拉德·布莱克(Conrad Black)是加拿大报业的后起之秀,也是西方报坛上杀出的一匹实力强劲的黑马,人称“媒介皇帝”。近几年来,他在加拿大报业呼风唤雨,刮起了一阵又一陈“布莱克旋风”,引起世人瞩目。 布莱克1944年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富豪家庭,从小受到商业熏陶,年仅21岁时就被加拿大最著名的工商巨子协会“多伦多俱乐部”接纳为会员。而他之所以进入报业发展,源自于读大学时的一段经历。  相似文献   

18.
新闻写作必须准确地选用语言。抄录几例选词填空题于后,供读者朋友思考选答(正确答案附后),然后自己给自己打分,也许有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相使用时准确性。在“大概、大约、大抵”三词中选出适当的词填入下列空格中: 1、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 )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这说不清来作结束,便事事逍遥自在了。 2、……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 )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相似文献   

19.
有一种语言现象常为人们所忽略,就是词在语句中的前后排列。排列是词在组合上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语法手段,是任何一种语言都不能离开的,汉语词的排列尤为严格。排列不当,不能作出正确的表达。例如: “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产品,都要对其质量负责,绝对禁止盗用名厂、名牌商标。”(工人日报1980年5月13日第3版) 在“任何……负责”中,该用的词都备齐了,就是排列上有毛病。要改为“任何单位和  相似文献   

20.
去年秋冬,应加拿大政府邀请,我出访加拿大近三个月。其间又应美国的邀请,赴美做短暂旅行,然后重返加拿大。按加方安排,此行的正式名称是,由中国“访问学者”参加的“加拿大研究项目”(Canadian Studies Program)。出国经费取自加政府颁发给我的1988—1989年度“出版奖金”。这几年,我除了研究报刊漫画史论外,还主攻“大众传播学”——一门不大为中国人所了解的西方新学科,因此,经国家教委批准,我于去年9月8日赴加“考察、研究传播学”,为今后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