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议报道,一直是新闻业务改革的重点。根据实践经验,对人大、政协等重要会议以外的一般性会议,通常采取的原则是:尽量精简,努力写好。即:没有必要报道的会议,坚决不报;某些内容有新闻价值,那就“跳出会议写新闻”,只讲实质性问题,不提会议,或是作为“新闻根摒”、“消息来源”带上一笔;对于一些必须报道的庆祝性、纪念性会议,则力争创新、写好。“跳出会议写新闻”是大家熟知的作法。《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1978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便是一个典型例子。当时,北京市委举行扩大会议,讨论的问题很多,为“天安门事件”平反  相似文献   

2.
写新闻的根据只能是事实─—与李文喜同志商榷罗纲新闻中有“生活真实”吗?从广义上讲,作为“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的新闻,当然报道的是社会生活中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但是,具体到李文喜同志在《新闻界》1995年第二期上以《新闻中有“生活真实”》为题发表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一月谈》登了民会同志的文章,提出“广告新闻化”好,读后很有同感。但我由此又想到另一个问题:如果把“广告”与“新闻”调个位置,变成“新闻广告化”,恐怕就不好了。而这正是当前经济新闻写作中一种常见的弊病。新闻广告化,或者有意无意地把新闻写得近似广告,在目前经济报道中是不少的,特别是在商业、市场动态一类新闻中,所见尤多。象有家报纸在报道一家工厂生产××牌护肤霜时,就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4.
《新华日报》在今年第一季度发起短新闻竞赛活动,从奖励写短新闻入手,大力改革新闻报道,这是值得称道的。早在三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就要求我们“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列宁把新闻称作“电报文体”、“电讯体裁”,并且毫不掩饰地说:“写长了我根本不看,一定不看。”胡乔木同志在一九四六年曾建议。报纸上的新闻要有五分之四是五百字左右的。《新华日报》举  相似文献   

5.
某地委宣传部长常批评那里搞新闻的同志。他批评在当地搞新闻的只能搞一些几百字的“豆腐块”,拿不出有“震动性”的东西来。他批评在当地搞新闻的同志写的新闻“不全面”。他的全面,是指大而全。他批评在当地搞新闻的同志不认真报道地区召开的一些会议。实际上,这种各地区到时候都开的会,省报、省台都不报道,写去了也无用。  相似文献   

6.
11月29日,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出席并讲话,表示祝贺;12月4日《光明日报》消息,“信息技术将成为中小学必修课”;12月6日《参考消息》报道:“全球经济自由度正在提高”……从这些新闻中我们嗅到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7.
最近,自治区党委批转了宣传部《关于改进对领导同志活动和会议报道的意见》。这是倡导新闻宣传务实求真、克服形式主义、推进新闻改革的重要措施。1984年12月,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曾批转了新疆日报编委会《关于改进会议报道的请示报告》,对于促进自治区的新闻改革,改进新闻宣传起了很好的作用。近几年来,报纸、广播、电视的会议报道和对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又出现增多的趋势,单调死板、雷同空泛的公式化倾向又有发展,新闻价值少,宣传效果差,群众屡有烦言。此风不刹,势必影响和削弱对广大群众创造性劳动、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的报道,不利于党和国家机关转变作风,勤政务实,影响和削弱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有损于领导干部人民公仆的形象。照此下去,新闻宣传必然愈来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1990年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要求“电视、广播、报刊要多宣传群众”。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为贯彻好决定精神,从那时起就多次同新闻单位研究改进会议报道和对领导同志活动报道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新闻纵横》1986年第1期发表周晓频的《“视觉新闻”浅议》和萧兆平的《谈谈写“视觉新闻”和突破模式化》两篇文章,对“视觉新闻”的定义、特点和作用等作了论述。现摘要如下: 1983年穆青同志曾提出“学会写视觉新闻”的口号。“视觉新闻”一词来源于日文。在西方  相似文献   

9.
新闻的体裁,是指新闻写作的表达形式。一般说,报道的内容决定报道的形式,而报道的形式反过来又制约着报道的内容。好的新闻作品,总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在写作时,由于表达报道主题的手法不同,选择材抖的角度不同,组织材料的结构不同,以及报道所要达到的要求不同等等,所以新闻的表达形式——即新闻写作的体裁也是多种多样的。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宣传工作的需要,再加上新闻传播手段的现代化,新闻写作的体裁也在不断地发展、创新。要为报刊写好稿件,争取较高的采用率,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特点和要求。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十八般武艺”要样样精通。中国新闻学院教授、新华社高级记者孙世恺曾在本刊连载“新闻采写讲座”,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现应读者要求,本刊从本期起,将陆续刊登孙世恺同志新写的“新闻写作入门”讲座,包括:《怎样写消息》、《怎样写通讯》、《怎样写特写》、《怎样写调查报告》等题目。共约5万多字,可供各地用作培训通讯员的基本教材。  相似文献   

10.
新华社记者郭玲春以写会议新闻而蜚声新闻界。她在1982年发表的会议新闻《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被评为全国好新闻。1984年,她写的《全国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开幕》这则会议新闻又在写法上有突破,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她在近三四年中写的其他会议新闻,大部分也很有特色,受到读者的好评和新  相似文献   

11.
美在创造     
美,如二月的春风吹拂大地,如五月的鲜花开遍原野,如夏夜的繁星满缀天庭.新闻园地亦复如是.如果说出类拔萃、生彩生华、可品可鉴、可圈可点之处就是美,那么在各种新闻载体、体裁中,在不同的报道内容和表现形式中,在构成新闻作品的所有要件中,在新闻生产的全部过程中,都可以发现美的精灵,寻绎出美的芳踪.新闻的主题、立意可以有美,作为思想外衣的语言文字也可以是有美的.当世界人口大会召开的时候,有记者说这是一次“旨在拆除人口爆炸装置的会议”;在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举行之际,有记者称“焰火将是这次会议唯一闪光的东西”,这些语言就都出语不凡,精警俏皮,令人过目难忘.新闻的构思可以有美,由此外化的作品的结构也可以是有美的.同为写紧急事件,《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采用“分镜头”写法,写几点几分不同地方人们的紧张行动,时空不断切割,写得紧凑而多变;《坠落中的客机》采用“慢镜头”写法,把生死攸关的44秒钟拉长来写,写几分几秒不同人物的心理情态,写得分分秒秒扣人心弦.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对会议新闻的报道,议论比较多,反映比较强烈。改革会议新闻,阻力比较大,下面“三种心理”是不可忽视的障碍。一、上级个别领导同志的“名位心理”。会议是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布置工作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但是,新闻媒介不能会会报道。因为有个会议新闻的价值问题。少数领导同志不这样认识和理解。他们往往较多地关心的是“报纸上有名,广播里有声,屏幕上有影”。不论大会、小会,业务会、工作会,只要他到会讲话,即使是会中插话,当地的新闻媒介也必须冠之“重要讲话”放在“头条”作“重头报道”。上级个别领导同志的这种“名位心理”,尽管表露的方式不同,但不能不说它是改革会议新闻的一种障碍。  相似文献   

13.
新华社记者郭玲春以写会议新闻而蜚声新闻界。她在1982年发表的会议新闻《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被评为全国好新闻。1984年,她写的《全国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开幕》这则会议新闻又在写法上有突破,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她在近三四年中写的其他会议新闻,大部分也很有特色,受到读者的好评和新闻界的注目。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3月28日主持召开的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工作的会议上指出,新闻单位要“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群众关心的内容,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李瑞环同志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一文中明确指出:“用事实说话,这是我们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对此,全国记协主席吴冷西同志也指出:现在我们有的记者不会写新闻,特别是不会用事实写新闻。他列举关于徐州洒厂女工吴继玲,在粉碎葡萄时一只手被机器截断后,在各方大力协作下送到上海抢救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攻大报、上头条、上联播……”奋战在基层一线的通讯员,如何写出有分量的稿子?笔者谈四点体会. 体会之一,写“实事”比写“事实”更贴近新闻本义.什么是新闻?最权威的当数陆定一的解释:“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笔者从实践中体会到: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实事的报道.将“事实”变成“实事”,有何区别呢?笔者有这样一次实践:2013年11月15日,枣庄市峄城区举行“地税杯廉政短信征集活动颁奖暨赠书仪式”.如果仅报道这项活动本身,在媒体上充其量只能发个短消息.而笔者在跟随活动中发现,峄城区廉政文化和教育做得非常好,写完活动消息后,笔者把着力点放在了解会后的“新闻”,写了《峄城文化倡廉贴近群众生活》的通讯,当年11月30日同时刊发在《大众日报》和《枣庄日报》上.  相似文献   

17.
元三 《新闻界》2003,(4):52-52
《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的意见》,近日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并付诸实施,受到群众的赞扬,其中也包括新闻从业人员的好评。《意见》谓“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说明这两个方面的新闻报道过去存在问题和弊病,现在则是有的放矢,祛弊除病。究其原因:一曰会议报道太多、太滥,几近泛滥成灾。从中央到地方,大会、小会、电话会。日日月月年年,见不到头,望不到边。有人把党政工作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两个字:“开会”。人家国外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并非会多之故,恰恰相反,会少得很。除了国会、省(州)议会定期开会…  相似文献   

18.
简讯     
新疆石油报在去年11月8日一版报眼《致读者》中写道:“本版从今始,致力精简和改革会议报道,希望各位通讯员在采写会议新闻时,一般不要就会议写会议,而要抓住会议解决的实质性问题,深入采写,把会议新闻写出新意来。”吉林石油报向通讯员正式宣布,二级单位的一般会议不报道,应该报道的会议,一般控制在三五百字。在培训通讯员学习班上,把改  相似文献   

19.
2004年9月13日《新民晚报》报道。8月22日上午,范敬宜乘车去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在路上,他看到了一辆红色私家车身披一幅大红标语“小平同志,别来无恙”。于是为《人民日报》写了一篇《小平同志,别朱无恙》。无独有偶,1998年他曾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期间,因误了班车,打的时,的哥让他带三条市政建设方面的建议。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中央《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出台以后,会议新闻和领导活动报道大大“缩水”,腾出的媒体空间报道什么?怎么报?这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其实,中央在《意见》中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群众关心的内容,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就意味着记者要眼睛向下,身子下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