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反映”范畴的机械唯物主义规定,是我国当代文学反映论走向误区的一个根本原因。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反映”是包含认识、情感、意志在内的综合心理过程,因此,重视文学的主体性及特殊本质和价值问题,是文学反映论的应有之义。文学作为生活的审美反映,偏重于主体情感与对象形式的表现性关系,这就要求文学反映论把文学的特殊性放置在情感论和形式论的范围加以深入讨论。这或许正是我们推进文学反映论的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在讨论文学的主体性问题时,以刘再复为代表的抽象主体论一直非难传统的反映论文艺观。他们的理论认为,坚持反映论文艺观,就会把作家变成“直观地反映现实的工具”,文艺就会“成为无主体的历史文献”,反映论文艺观是我国当代文学各种弊端的“基因”,是应当“终结”的文艺批评模式,云云。传统的反映论文艺观就真的这么与主体论文艺观冰炭不相容吗?就真的已到“终结”的地步吗?笔者经过自己的独立研究,认为应当作出否定的回答。下面着重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论证反映论文艺观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戏剧艺术》1979年第1期发表了陈恭敏同志题为《工具论还是反映论》一文,指责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是不受生活制约的违反唯物论的反映论的论断。《上海文学》在《为文艺正名》一文中也说:“工具说”要求文艺创作首先从思想政治路线出发,势必导致“主题先行”,这样就撇开了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把文艺与阶级的欲望、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期的文艺论争中,围绕着文艺是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这一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出现了种种不同的看法,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意见:一曰“文艺即反映”;二曰“文艺非反映”;三曰“文艺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在审美的意义上)。第二种意见无视文艺的社会意识形态性质,否认社会生活是文艺的源泉,抹杀了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原理对创作的指导意义,其理论上的极端偏颇是不言而喻的。一、三两种意见,应当肯定,它们在实际上并  相似文献   

5.
2 0 0 0年第 2期《文艺研究》曾发表了《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再认识》一文。作者指出 :“审美反映论是文学的第一原理。”文章的一些命题有些不妥。文学的反映对象不应当如作者所言仅是“社会中的人的情感领域” ,而是客观存在的审美属性。文学的客体主要不是“包罗全部生活的整体的联系” ,更不是人与对象的诗意的联系 ,而是“人的世界” ,是凝结着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审美属性的事物。审美价值是客观的存在。文学反映社会生活不是越经过主体个性色彩的诗意情感的折射就越好 ,而是必须以高尚的审美理想为指导 ,以正确反映现实的审美价值为前提  相似文献   

6.
哲学反映论、艺反映论、审美反映论是在不同时期产生的内涵不同的三个概念,不能混淆。艺反映论导致认识论艺学,造成许多局限性。审美感应论和审美反映论是为纠正其弊病而产生的两种不同的理论。审美反映论不能包容审美感应论,二的哲学基础不同,各有其自身的价值。但“审美反映论”运用的范围较小,一进入艺术和美学领域,不免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7.
对于文艺特征问题,也有两派不同意见:一是形象论,一是情感论。这两种意见是与文艺本质的两种不同理解相联系的:再现派强调文艺是以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派则强调文艺是主观情感的表现,这之间还有论争。例如,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理论专著《什么是艺术?》里说:“作者所体验过的感情感染了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而且还强调指出,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用艺术互相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在讨论文学的主体性问题时,以刘再复为代表的抽象主体论一直非难传统的反映论文艺观.他们的理论认为,坚持反映论文艺观,就会把作家变成"直观地反映现实的工具",文艺就会"成为无主体的历史文献",反映论文艺观是我国当代文学各种弊端的"基因",是应当"终结"的文艺批评模式,云云.传统的反映论文艺观就真的这么与主体论文艺观冰炭不相容吗?就真的已到"终结"的  相似文献   

9.
十多年来,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很多成果都不能及时地反映到教材中去,其原因是破且尚未完成,立自然也就难立了。本通过对“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学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两条命题进行审视,剖析了传统学基本理论的核心命题中存在的问题。传统学观念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的反映论,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反映论本身的某些不足。另一方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的理解与阐释的机械性。“反映论”显然不能等同于“认识论”;它应包括认识论。但不是只有认识论。传统的理论把“反映论”等同于“认识论”,所建立的艺理论体系与其说是“反映论”的艺理论体系,不如说是“认识论”的艺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林翠英、周文彬著文(《上海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指出,能动的反映论虽然受到尖锐的挑战,但没有过时,它仍然有巨大的生命力。反映论、评价论与创造论的“统一说”,认为评价、创造都是反映概念所不及的。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文艺?什么是文艺的本质特征?对于文艺理论中这个牵动全局的根本问题,解放以来文艺理论教科书中的传统观点是: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形象性是文艺区别于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特征.近几年来,我国文艺理论界为了建立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体系,一方面认真研究了自己民族的传统文艺思想,另方面又批判吸收了西方近代美学思想,普遍认识到关于文艺的传统定义,只把文艺看作是种认识,是个明显偏重于理智、客观、再现的定义,其严重缺陷是忽视了文艺的表情方面.而我国古代文论中的“言志”说和“缘情”说,西方近代文论中的“表现”论和“移情”论,则都从情感着眼来考察文学艺术.因此探索文艺的情感问题,对更加科学地把握文艺的本质,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实际上,不少同志已经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2.
赵德鸿 《继续教育研究》2004,11(5):111-112,F003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作为文化观念的审美的毛泽东文艺思想。以其独特的思维科学。在民族文艺和民族精神塑造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使其文艺思想中坚持的“能动的反映论、社会的实践论、辨证的统一论、审美的争鸣论”深深根植于民族文艺发展的思维之中,成为塑造民族文艺。铸造民族精神,推进民族文艺发展的灵魂和指南。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改革开放30年来,文艺理论界围绕能动反映论、审美意识形态论、文艺人学论、文艺价值论、艺术生产论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本观点所展开的论争,论证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科学思维方式,对于文艺理论研究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介"是辨证思维的一个哲学概念,是客观事物转化和发展的中间环节。"中介论"文艺观认为,文艺审美主客体之间存在着文化心理结构这一重要中介,成为它们沟通与互动的桥梁和纽带。此中介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系统,与两者保持一定程度的张力,其以创作动机、心理定势、想象和情感四种心理因素为主。"中介论"的引入,为文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理论构架模式,克服了传统直观反映论的理论缺陷,增强了理论的科学性、现代辨证思维色彩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5.
文艺反映论是文艺本体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本体”原为哲学用语,其内涵为关于存在的本质或本源。文艺理论上将这一术语用于对文学本质、本源问题的论述。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关于文艺本体论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论命题,也曾是理论界争论的热点之一。这里仅就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谈一点心得体会。毛泽东同志批驳了“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重复辩证唯物论创作方法的错误,就要妨害创作情绪”的论调,要求我们“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文学艺术”。他又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  相似文献   

16.
目前,认识定义成了哲学界的时髦课题。各种新规范新界说不断出现,互相贬斥,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然而,细究各种形式的定义.似又觉得争论者们旁证博引,往往是在概念的名词上下功夫。用信息反映论、全面反映论代替能动反映论.用选择论、重构论取代反映论等,不过是语词的更换而已。虽然不乏灼见.但与能动反映论并无二致。即有不同,也仅仅是特殊与一般、具体与抽象、甚或部分与整体的差别。而要真正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归根到底,除了认真地从现代科学认识的高度去研究反映本身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以外.别无捷径。基于此,本文认为,能动反映就是一定背景下主体对客体信息选择与重构的整合。  相似文献   

17.
一、两人对文艺的本质看法不同:1、孔子将艺术与“善”相联,柏拉图侧重谈它与“真”的关系。2、艺术形式在孔子处只获得附庸身份,柏拉图则从本体论角度凸显其独立性。3、孔子提倡“表现论”文艺观,柏拉图认为艺术是“摹仿”。二、两人都对文艺的社会作用予以关注。但一个从仁学出发肯定情感,肯定艺术;一个依据理念论而否定情感,否定艺术。三、孔子“为人生而理论”,柏拉图除此之外也“为理论而理论”。由于中西文化精神的不一致,他们的思想在理论形态和特色等方面都体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所有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写的文艺学著作中,开宗明义,总是把文学定义为“社会生活的反映”或者定义为“对生活的再现与表现的统一”。这就是说,辩证唯物主义文艺学是把反映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石和逻辑起点。可是,随着当代西方哲学和科学的发展,怀疑或反对这个理论的论述不断出现。在我国,自从开展文艺反映论问题的大讨论以来,逐渐形成众说纷纭的局面。这是好事,因为理论是愈辩愈明的,任何科学真理都不是依存于人们的权威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一“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句话是对的,但只说了一半,还有一半是:“文艺是人的审美创造”。两半合起来才能说明文艺的本质,才能说明文艺和社会、主观和客观、反映(再现)和创造(表现)的辩证关系。也就是说,文艺的反映不是机械直观的,而是通过审美创造来进行的。这样,文学艺术必然包涵客观的内容和主观的形式,必然包涵客观事理和主观感情的矛盾统一。  相似文献   

20.
文艺领域中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种文艺思潮的出现,一种文艺观点的提倡,总是直接地或间接地反映了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同当时的阶级斗争、政治斗争有着明显的或隐蔽的联系,从属于一定的思想政治路线的。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顽固坚持唯心主义的“天才论”的同时,又极力鼓吹唯心主义的“灵感论”,这并不是偶然的。“天才论”是“灵感论”的理论根据,“灵感论”则是“天才论”在文艺问题上的具体表现。两者的关系极为密切。众所周知,“天才论”是林彪反党的理论纲领,其实质是妄图篡改党的基本路线,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在中国复辟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法西斯专政;那么,以“天才论”为理理论根据的“灵感论”,就是林彪反党的文艺纲领,是在文艺领域推行修正主义路线的反革命理论,他所散布的一系列反动文艺观点都是和这个黑纲领有联系的。我们要清算林彪的反动文艺观点,就要揭露批判林彪鼓吹“灵感论”的反动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