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徽州古村落人文理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古村落的人文理念是徽州文化的综合反映,对于徽州文化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表现为对“天人合一”理想的追求、强烈的祈福意识、对宗族意识的强烈推崇和对村落文化环境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徽州传统装饰图案根植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其虚实相生与空白美、以形写神与形神兼备、图形符号的理想化与程式化及色彩的单纯朴素化等特征反映了徽州传统装饰图案与中国传统绘画在艺术特征上所具有的共性,并显示出徽州传统装饰图案所具有的“绘画特性”。  相似文献   

3.
徽州地域色彩文化与当代徽茶包装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地域色彩文化包含自然环境色彩和人文环境色彩。徽州地区的气候和地质条件造就了自身独一无二的自然环境色彩,徽派建筑和徽州服饰等文化要素又为其人文环境色彩提供了重要蓝本。色彩是包装设计的重要元素,对于徽茶的包装设计而言,独特的徽州地域色彩文化无疑为它带来诸多灵感。深入研究徽州地域色彩文化特征,并将其更为广泛地应用于徽茶产品的包装设计,是当今徽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营销策略重振徽茶产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传统徽州是一个宗族社会,因此对徽州宗族的研究一直深受学界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于徽州宗族的产生与发展态势、徽州族产与宗族业权、徽州族谱与家谱、徽州宗祠、徽州宗族的社会控制、徽州宗族教育、徽州宗族婚姻、徽州宗族文化等问题均予以较为详尽的考察、分析和探讨。回顾和总结当前的研究状况,有利于今后的研究在更高层面上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5.
宋代以后,我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宋明理学到清代朴学的演进。宋元以来的理学重要人物,原其阙里,追其祖籍,考其桑梓,多与徽州有关。降及有清,徽州学者在承继和批判程朱理学的基础上,领朴学风气之先,开启了影响甚大的乾嘉汉学。毋庸置疑,自南宋以降迄至有清,徽州区域学术文化的演变,不但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变迁同步,且该区域形成的新安理学和徽派朴学,在12世纪以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史上,具有导向性和典范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探讨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的源流变迁,考察其传播与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6.
徽州的民俗是徽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学者们对徽州民俗简单介绍的多,理论阐述的少。基于这一认识,本文从徽州民俗的内涵与分类、徽州民俗的形成及其历史演变和徽州民俗的基本特征等方面,对徽州民俗作一理论上的探讨,从而构建了徽州民俗研究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7.
文房四宝及其包装设计的徽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明而独特的徽州文化流光溢彩,它推进了作为文化载体的文房四宝民间工艺产品向前发展。通过对徽州文化的内涵、本质等内容的分析,论述了徽州文化在文房四宝整体设计中的体现,让徽州文化借助文房四宝民间工艺产品及其包装这一载体,传播于世,发扬光大,为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绩溪县上庄是文化意蕴丰厚的徽州古村落,上庄极具地域特色的徽州文化生态是大学者胡适在那个时代成长、成才所特有的"徽州的背景";胡适对上庄特色徽州文化生态的关爱呵护,启迪人们必须努力保护古村落文化生态,守住中华民族文化的根。  相似文献   

9.
徽州古民居楹联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徽州楹联的翻译必须要再现传递徽州楹联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从而促进徽文化的有效传播和徽文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文章通过梳理以前学者对建筑楹联翻译的研究,从文化信息传递的角度,对徽州古民居楹联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古徽州楹联翻译的三个主要策略:保留形式和形象直译;保留形式和形象加注;改换/舍弃形式和形象释译.  相似文献   

10.
徽州审美文化的"徽派"特征具有重要的精神内涵,它是徽州文学、艺术审美风貌产生的内在根据,是徽州人审美精神世界的本质体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伦理至上的道德理性和经世致用的实践理性并重;第二,崇尚锦绣辉煌的宏富之美的审美取向;第三,追求宁静致远、淡雅高古的意境之美的艺术风格;第四,尊崇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天然之美;第五,拥有"勇于进取,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这是徽州审美文化的精髓,相关研究对当下安徽文化振兴以及中国审美文化建设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徽州学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一部分的徽州文化进行的发掘、研究、开发、利用.这种徽州文化研究,对于我们今天实践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富民强国有何现实意义?徽州学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不仅是徽州文化研究自身的一个大课题,也是我们进行徽州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促进黄山市跨越式发展要思考的一个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徽州消防文化作为徽州文化的一个特色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特色是:天人合一的生命关怀、完备周致的系统思想、群防群治的消防理念、与时俱进的出色创新。徼州消防文化不仅是对中国消防文化内容的重要丰富和补充,是对人类消防文化的贡献,而且也是集中体现徽州文化富含科学、开拓创新精神的瑰丽篇章。徽州消防文化的丰富实物现存和宝贵的乡村民间消防思想。不论对现代农村消防建设,还是对微州文化研究、徽文化资源转生都具有启示意义。李俊先生的特色徽州学研究课题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徽州文书与徽州社会——也谈徽州契约文书的价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契约文书作为宋以来徽州社会民间生活实态本真的纪录,是徽州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是徽州学学科的重要资料基础,也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在中国当代新史学的转型中有重要作用。徽州契约文书是古徽州社会调谐、古徽州先民构建和谐社会之努力的见证,是古徽州社会在时间漫长的演进中逐步形成信用徽州、孕育契约精神的表征,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弘扬契约精神有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戴震是我国18世纪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巨擘,被后世诸多学者奉为中国启蒙先驱。戴震出生地徽州,18世纪以商贾兴盛、儒风帜盛、宗法礼制完备著称于世,有东南邹鲁之称的美誉。戴震思想重知的特色,与徽州地域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图在学术观念史和徽州区域文化的双向中来展开对戴震重知思想形成的深层区域社会背景的探究。  相似文献   

15.
徽州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素材和徽州人独到的审美意识,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是打造徽州名片的重要载体,也是保护和传承我国重要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随着学者们对徽派文化的研究、传承和开发越来越重视,作为徽派文化代表的徽派装饰艺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以介绍徽文化及其相关内容,阐述了徽派装饰艺术的文化传承历史和研究、探索徽派装饰艺术的开发为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徽派装饰艺术的价值开发.  相似文献   

16.
徽州古街是徽州古村落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和载体,是徽商在徽州本土成长兴盛的大本营,是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重要平台。保护徽州古街就是保护徽州古村落、保护徽州文化整体生态、保护徽州文化乡村旅游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7.
徽州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文化重地,它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追本溯源,古代徽州地区最早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所设置的歙州.自宋徽宗宣和3年(1121)改歙州为徽州,除元末曾改为兴安府外,直到辛亥革命(1911)废府留县为止,徽州之名前后沿用长达780年之久,其下辖六县也一直没有变动,这在中国行政区划史上是极其罕见的.文章以历史地理为视角,结合史料着重从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探讨徽州政区稳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古老而神奇的徽州大地,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拥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而且还拥有许多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徽剧、目连戏、徽墨、歙砚、徽州三雕等已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这些项目中,代表徽州民间音乐文化的就有徽剧、目连戏,以及即将申报的徽州民歌。其中,徽剧是安徽省地方剧种之一,是中国戏曲继往开来的一个重要剧种,京剧在它的基础上演变形成,中国南方的许多地方戏曲剧种也都与它有着历史渊源关系;徽  相似文献   

19.
徽州文书档案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其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在于历史上徽州民众强烈的原始文书档案保护意识,而这种档案保护意识与徽州历史上“健讼”的社会风气有着重大关联.  相似文献   

20.
刘道胜副教授的《明清徽州宗族文书研究》最近已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总数达数十万件徽州民间文书不断问世,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该书以丰富的徽州民间文书为资料基础,以典籍文献为配伍,以历史学研究为中心,采用法律社会史、文书文献学等学科相结合,全面而深入地探讨明清微州宗族社会实态。这是一部较为系统研究徽州民间文书的专著,它的出版发行对于拓展和深化徽学研究,推动利用民间文书进行区域社会实态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