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虚伪与无耻     
自学界有高人说“要反八股,须先知八股”以来,市面很有了几本“八股”书。有收罗八股范文的,有赏析八股奥妙的,也有详解八股精义的。勉力读了一点,实在大觉苦痛,全无读他种书之乐趣,好歹算是知道了八股文作法的几种程式。明显地,依照“反八股须先知八股”的理论,我这等“八股”素养,自无资格来说八股一个“不”字。然而我又知道,欲知梨子滋味,虽然先要尝一尝,但要使自己有发言权,未必就得把每个梨子都尝遍。何况很多人没有  相似文献   

2.
梨子的滋味     
<正>在中国的文化符号中,有几种水果赫赫有名,比如说桃子、梅子及梨子。孔融让梨,是我们小时候听到的一个关于兄弟之间谦让的故事。“梨子的滋味”其实出自一个伟大的中国人之口,他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要亲口尝一尝。”朴素、形象、鲜明,这也使我产生了对梨子这种水果的特殊兴趣。  相似文献   

3.
用分析批判法读八股徐特立同志二十岁时开始读八股。但他在学习八股中,采用了分析批判的方法。他学明朝亡国时汉奸的八股,发现了汉奸的阴谋言论,如项水心在其《心不正》的题目上说:“身不正窃恐有人窥我也,窃恐有人疑我也。”徐特立从这里看出了汉奸的假面貌,他们的道德和漂亮的言论,只是卖国烟幕弹。他又在八股中发现了民族英雄的言论,如黄淳耀在《见义不为无勇也》一文中写道:“畏祸深,则中情回感,反并其可以获祸者而蹈之。”金声在《井有人焉》一文中写道:“不避万物之怨者,乃能任万物之德,不畏物议之饥者,乃能求一心之安。”徐特立同志说“……他们为国牲牺的精神,增加了我的反满情绪。”  相似文献   

4.
名家书话     
凡名家,无不博览群书,融会贯通,对读书有着切身体验。所以他们谈书论文,妙语连珠,值得人们玩味。培根在《论读书》中谈到:“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须要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些书只须要知道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这是智者的读书法,比这更好,更切实的读书经验,大概不多。法国作家阿兰在《读书之乐》中写道:“我发现有不少读者跟我一样,读  相似文献   

5.
老实地说,笔者原本是一个对小小说有成见的人。心里说:只有那么点儿字数,既要讲述故事,又要塑造人物,那怎么可能写得好?及至有一天我读了斯特林堡的《半张纸》,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少见多怪。不由得想起了毛泽东那句流传甚广的话:“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实践论》)  相似文献   

6.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卷如有神”……告诉你吧,光是关于书的名言警句我就能背上几十句。当然,我是看了很多书才会背的哦!有人甚至叫我“书虫”,  相似文献   

7.
只知道这本书名字的时候,我以为,这本书更适合女孩子读。可是,当我把它读完,眼泪静静地流出来的时候,我知道,这本书,适合每一个孩子读。上个周五,读书课上,我把这本书发给你们。那节课,你们非常安静地度过了40分钟。我其实也在观察你们的读书情况。有几个孩子,并没有很用心地去读,只是来回地翻书页。还有一个孩子,读了几页就放下,看另一本书去了。所以,当马上就要下课,当我知道有一个孩子说这本书一点儿都不好玩的时候,我很伤心。我知道,世界上没有非读不可的书。我也知道,多读有趣的书对你们来说多么重要,所以,《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詹姆…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他所创造、所提倡的“生活教育”中,非常重视创造的教育。陶行知先生一贯反对贩卖脱离生活、脱离实践的苍白贫乏的死知识、假知识,反对老八股和新八股,大力提倡读活的书,读真的书,主张“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师生在做中共同学习真知识,在做中协作探求真理。创造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真谛     
也许真是因为人老了心也变得软弱起来 ,我只是读了《爱 ,你准备好了吗?》的一部分 ,就止不住流了好几次眼泪。明知道这本书不是给我看 ,而是让孩子们读的 ,我却依然读得如此投入———这是一本真正的启蒙书 ,而且不只是启孩子之蒙。在阅读过程中 ,我不断地反问自己 :尽管忝身于老教授、老教育工作者、老语文教师队伍之列 ,但我真的懂得了“教育的真谛”了吗?就拿本书用得颇为频繁的词“神圣”二字来说吧 ,我们早已经把它忘却了 ,甚至是讳莫如深了 ,以至今天究竟有几个教师是怀着“神圣感”走上讲台的?而我们的社会又有谁真正把教师视为一…  相似文献   

10.
这样读书     
在心情十分放松的情况下,和三五位朋友一起聊书,未尝不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因为在朋友口中,我会发现一些自己希望读到的书,再有目的地去借、去买、去寻觅,似乎就多了许多渴望的动力。同理,是爱读书的朋友,也可以从我这里获得。我们转着圈地收获。久而久之,从聊“读什么书”,演变成“不要读什么书”。至少“现在不要读什么书”,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因为书籍如云,不懂得放弃就不会得到最佳。慢慢地,在“读什么书”中,又有了“如何读什么书”的话题,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比如读小说和读论文,决不是一种读法。当然这个“读法”不仅指读书的姿态,重要的是读书的心境。闲适或紧张,轻松或深沉可大不一样。很快,先把书分成几类,又是一种读书方式。分类既不是按题材,也不是按体裁,而是按“读法”。“显读”是一类———这是从“显学”“隐学”之分调侃来的。被显读的是博得洛阳纸贵、媒体热炒的。不要追“显读”,就是不必随社会上一窝蜂地读什么书。但是也不必刻意追求“隐读”,因为有的书大家都不读自有道理。“孤读”和“佐读”是一类———就是读一本书和就一个话题读几本书。在享受读书中,“孤读”是初级阶段,“佐读”才小康。“佐读”可以就一个话题读几本相近的书,也可以读观点...  相似文献   

11.
我爱读书     
最近我读了几本特别好玩的书,真想跟你们说说呢。不知道你们喜欢读什么书啊?  相似文献   

12.
读书小议     
我这几十年 ,几乎是爱书如癖。一买书 ,二读书 ,三写书 ,四教书 ,五藏书。在北京我被评为藏书状元、藏书明星 ,迄今己藏书约3万卷。“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古今书。”(苏东坡语 )“不尽读天下之书 ,不能相天下之士。”(汤显祖语 )“欲读天下之奇书 ,须明天下之大道。”(蒲松龄语 )当我看到古人这些名言警句时 ,总要把它记下来 ,因为在我读书的过程中 ,也有类似的体会和感悟。我从小生活在一个教师之家 ,也可以说生长在一个藏书之家 ,自幼听老人讲 :“家里摆满了书 ,远比钱袋里装满了钱好。”自幼生活在书堆中 ,自然而然地增加了学问与…  相似文献   

13.
正哲学史课堂,有个一直坚持旁听的男孩。不知他叫什么,但每周见几次面,每次眼神交流,就算不说话,也觉得是熟人了。最近几堂课,我们有了些互动。我知道他试着读康德,然后放下,试着读庄子,然后放下。我知道他很年轻,刚刚大二,却已经觉得自己很老,担心很多事来不及做,很多书来不及读。我知道他有  相似文献   

14.
吉晶 《课外阅读》2011,(8):85-85
拿到《教师如何预防职业倦怠》这本书读了几页之后,我就有这样一种感觉:终于为自己多年久治不愈的疾病找到了良药,心里感觉特别兴奋,很想一下子知道其中的奥秘,赶紧把病治好。通过仔细地、反复地研读,我懂得了一些心理知识,书中的一些智慧心语、经典案例也为我开了窍,读了之后为自己找到了症结所在,也更加了解了自己,也找到了许多治病的“方”。  相似文献   

15.
学会放弃     
在一个星夜里,我们一家人坐在凉席上谈天说地,爸爸突然拍着桌上的两个梨子,问道:“两个梨子,吃了一个,还剩几个?”我觉得问得可笑,想也没想便答:“当然只有一个了。”爸爸摇了摇头:“其实还有两个呢,一个在里面,一个在外面。”说着指着我的肚子。当时我还小,迷惑地问:“难道我吃了两个梨子,可以说一个也没吃吗?”爸爸只是笑了笑。时光的飞驰,岁月的流逝,后来我才明白父亲讲的那件事,其实是要告诉我失去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得到……抓住手中的梨子总是不肯松手,谁不知它终究会腐烂呢,会离我们而去,一切都按照预定发展,仿佛有种神奇的力量操纵着…  相似文献   

16.
我家承包了后山20来亩梨园。一天中午,爸爸从梨园回来,手里拿着两个梨子,叹着气对妈妈说:“你看,梨子又烂了”。妈妈无可奈何地摇着头。我顺手接过梨子,翻来覆去地看。在变“色”中间有一个针眼似的洞,仿佛是什么虫叮后引起的。是什么虫叮过的?我决定弄个水落石出。星期天,我和爸爸去梨园,蹲在几棵梨树间,腿酸了,眼花了,也没有发现线索。夜晚,我又和爸爸去守夜,我拿着手电筒在林间轻轻走动,只发现许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蛾子在飞动。其中有几只像向日葵籽般大的灰蛾,围在一个大梨子飞来转去,最后有一只伏在梨子上纹丝不动。第二天去看那个…  相似文献   

17.
从何时起开始读小说,现在已记不太清了,大约是从小学一年级吧,因为从那时才开始识字。我的奶奶爱听评书,常常讲给我听。每年冬天农闲了,学生也放假了,我的哥哥便每晚伏在煤油灯下为奶奶读评书。间或父亲和叔叔也读。我自然是听众了,常常被书中的传奇故事吸引得入了迷,书中的英雄人物也成了我心中的偶像。自己能识字了,就找这些书来读。虽然许多字要查字典,但还是免不了将一些字读成别音。如“单雄信”的”单”字,在两年的时间里都读成“dan”,直到有一次与哥哥谈论起隋唐十杰的,才知道有姓“shan”的没有姓“dan”的。尽管这样…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曾经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自从有了孙儿,我才知道了当爷爷的滋味。当爷爷是啥滋味?当然是千滋百味了。不过,主味儿有三。  相似文献   

19.
一次语文课,教师发现学生对所提问题不知所措,便责怪他们:“我经常说‘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如果用心去读,去感悟,怎么解答不出来呢?多简单的问题中医!”教室里更静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可我读了不止三次了,还是不能理解。‘阅读’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读才有效果呢?”  相似文献   

20.
我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里。说实话,我不敢指望读好多好多的书。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我是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去学校的,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老师知道我的情况后,特地找了几本《小学生导刊》给我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